多寶藝術學堂 讓自閉者畫作變文創商品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陳姵安、蕭宥潔/台北市報導】走進多寶藝術學堂,一個V字型的商品展示架擺滿了手繪杯墊、明信片、小毛巾、錢包等文創商品,這些手繪圖案都是自閉者的作品,他們都是多寶的創作家。多寶藝術學堂提供自閉者一個藝術創作空間,讓他們能夠盡情創作,並透過販售畫作、藝術商品、舉辦藝術展覽、與企業合作、作品授權,例如與木子果舖合作,將多寶創作家之作品「太平山翠峰湖」做成方巾販售,讓他們有基本、固定的收入,也讓社會大眾能看到他們的獨特、了解他們。

↑多寶2023年雲林夏日寫生旅行。照片提供/多寶藝術學堂

韓淑華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從小就喜歡和小朋友互動、玩耍,在讀大學時就開始教小朋友畫畫,大學畢業後到淡水文藝中心工作,因為報紙上一則自閉症潛能發展中心的徵才廣告,讓她回想起在讀大學時,看到自閉者的藝術作品,被他們天真純粹、獨特的畫風深深吸引,於是韓淑華在1997年,決定踏上了自閉者藝術教育之路,並在2016年正式成立多寶藝術學堂,讓自閉者能有一個繼續畫畫、創作空間。

韓淑華帶領自閉者走進藝術世界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性腦部功能受損引起的發展障礙,會有語言表達障礙、不懂得如何社交、重複行為等症狀,因此他們難以正常和人溝通、不擅表達,導致社會大眾對於他們總有「不好相處」、「怪異」等刻板印象,讓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不斷遇到挫折、困難。韓淑華回想,第一次到自閉症潛能發展中心,以為自閉症的孩子都一群躲在桌子底下,或者待在角落裡,但和他們相處過後,發現他們對藝術充滿興趣,於是韓淑華就與潛能中心主任提出,希望能夠教這些孩子們美術。

在自閉症潛能發展中心,韓淑華看著這些自閉症孩子慢慢長大,一直在想,如果這些孩子在結束學業後,該如何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於是韓淑華創辦了多寶藝術學堂,讓這些自閉症的孩子,有一個空間能夠繼續畫畫、創作,透過與企業合作,像是仁寶企業,就以培養藝術家的名義贊助,給他們每個月固定的收入,除此之外還有作品授權 。多寶創作家—博為,擅長鋼筆畫,他的作品「太平山翠峰湖」授權給木子果舖,做成方巾;其他多寶創作家的作品,則做成產品包裝,另外還有將畫作授權給聯博投信、三豐儀器製作桌曆、手提袋等,讓他們能夠有穩定且固定的收入。

夏日寫生 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每年夏天,多寶都會舉辦夏日寫生旅行。夏日寫生旅行,是韓淑華在自閉症潛能發展中心所開辦,從2007年起開始,走過蘭嶼、澎湖、馬祖、小琉球、台東等地,起初是和自閉者父母共同規劃,到了2016年成立多寶學院,便延續此傳統,並和北藝大藝術服務隊合作,每年共同舉辦。寫生旅行,是為了讓多寶的創作家有機會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讓他們去看、去感受、去畫出他們感受及看到的美,平常待在台北市只有鋼筋水泥、高樓大廈,也不太會注意身旁的風景,夏日寫生旅行的目的,也是為了幫助多寶創作家們,有更多創作靈感。

近幾年,多寶的夏日寫生旅行,開始讓多寶創作家一起參與策劃,去他們想要去的地。今年就由多寶創作家柏均規劃,到他的老家雲林寫生,柏均說:「因為雲林有很多自然景觀、還有廟宇很漂亮,也是我的家鄉,所以我想帶大家去那邊畫畫。」由北藝大藝術服務隊,及多寶工作人員會在旁協助,讓多寶創作家學會如何安排行程、邀請朋友來參加,及處理住宿相關事宜,同時也讓他們學會照顧身旁的成員。今年夏日寫生旅行負責點名的怡初說:「這次旅行我負責點名,到每一個點都要看誰還沒回來,要聯絡他,好累喔,但我還是很喜歡這次的旅行。」

每年的夏日寫生旅行,除了讓他們能夠有更多的創作靈感、看到世界上美麗的事物,同時也讓他們學習考量他人。前幾年的主辦人博為,因爲家庭環境比較好,平時出去玩都是吃好住好,當他在安排寫生旅行的住宿時,挑選的都是五星級酒店,但有些人是負擔不起的;透過這次主辦的經驗,學習要有金錢概念,及考量其他人的經濟狀況,不是每個人都和自己一樣。開始讓多寶創作家擔任主辦人後,也有其他創作家躍躍欲試,韓淑華說:「每年的寫生旅行,大家都知道,在開始準備前,就會開始有孩子說這次我想試試看,我們都會以鼓勵的方式,帶著他們學習如何策劃好一個活動。」


↑多寶創作家吳柏均油畫作品<在法國遇到的巴黎人>。作品提供/多寶藝術學堂


↑多寶創作家莊博為鋼筆作品<見晴步道>。作品提供/多寶藝術學堂


↑多寶創作家駱怡初水性色鉛筆作品<外垵漁港>。作品提供/多寶藝術學堂

互相學習 共同成長

共同創辦人林正盛,目前也在<我們之間>影像製作公司,擔任編劇、導演,過去以拍攝藝術型電影為主,因為受其妻子韓淑華影響,開始關注自閉者,並共同成立多寶,拍攝類型也轉向以自閉症相關紀錄片為主。自閉者雖然自我爲中心、社會互動困難、口語及非口語溝通困難,但他們天真、純粹,許多事情都不會去顧慮太多,想做什麼就會去做。兩位創辦人都在多寶創作家身上看到這樣的特質。這讓林正盛回想起多年前夏日寫生旅行,當時的策劃人宇謙,想要帶大家到左營畫拉法葉艦,但是所有多寶的工作人員都覺得很難,因為攸關國家機密,可行性不高,但宇謙還是想嘗試。於是北藝大藝術服務隊的人員帶著他,向國防部聯絡,結果預約成功,大家都很開心看到軍艦。因為這次,也讓林政盛有深刻的體悟,他說:「我們平常都會覺得很困難就會打叉叉,但是他們有想法就會想要去完成,不會管那麼多。不要自我設限,是他們教我的。」

從事自閉症藝術教育多年來,韓淑華說道,因為自閉者不善表達、封閉自我,這些特殊的性格,他們在繪畫時會把自己的想法、情緒表達出來。之前觀察自閉者畫畫時,「有時候會想為什麼他們要下這一筆」,在韓淑華的認知中,可能畫下去,基本上整張圖就毀了;但是只要繼續觀察下去,就會發現原來他們是這樣想的,可能在一般人眼中會覺得很突兀,不符合現實,但這就是他們的想象中的樣子,且不會在乎別人對他們的畫有什麼想法。韓淑華說:「每次看到他們的作品,都能帶給我意想不到的驚喜,他們的畫有別於美術班的學生,不會在意構圖、色彩,跳脫傳統美術的框架。」她認為不管是在創作還是生活,如果凡事都要顧慮太多,在抉擇時會畏首畏尾,要勇往直前、堅持不懈,是從這些孩子身上體會到的,也許沒有人理解他們的「不現實」、「天馬行空」,但這就是他們的特點。

多寶對未來的期許

「藝術能當飯吃嗎?」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觀念,創立多寶以來,韓淑華聽到很多類似的質疑,也曾有家長認為,以藝術創作自食其力不現實,不希望孩子繼續學習畫圖。但韓淑華認為這是一種新趨勢,雖然沒有前例可循,一路走來也磕磕碰碰的,但韓淑華抱持且戰且走、邊學邊做的態度。現在的多寶除了展覽、合作授權,也和學術界共同合作,例如北藝大的設計思考課程,是讓多寶的創作家和北藝大的研究生,組成設計團隊,主要在生活場域裡,做有系統的設計思考創意發想,針對像是地方創生、地方共好的主題,從生活中的創意發想,提出新方案,用各種創作的形式來呈現。像是在多寶附近的石子路,種植許多花草,但都種植在保麗龍箱裡,因此多寶創作家針對花盆美化,提出方案將想法落實,多寶的創作家藉由課程,懂得去觀察周遭的環境、多思考,透過討論增進溝通、表達能力,讓他們能和社會接軌,更好的融入社會。

成立多寶七年來,韓淑華發現,自閉症相對於其他身心障礙,一般人比較不容易察覺;像是唐氏症、身障,從外表上就能看出,因此相對於其他身心障礙族群,自閉症患者更容易被忽略,他們從求學到出社會,都要面對許多困難。未來的路還很長,韓淑華想讓更多人看到多寶創作家的作品、了解自閉症,除了展覽、合作授權,未來多寶也希望透過成立生活品牌,把創作家的作品融入到生活用品,讓這些創作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

採訪側記:

這次採訪也和很多位多寶創作家互動,他們都很熱情的介紹自己,看到鏡頭也不會扭扭捏捏,認真的介紹自己的畫作,雖然不善表達,但他們都很努力的完成,透過這次也讓我們看到他們的無限可能,期待他們未來能有更多精彩的作品。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6則報導
2,271則影音
708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02

教人重做遺失婚戒 何宣螢用金工保存回憶

2024-04-19
瀏覽:
3,903
推:
1
回應:
0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5,797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4,843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5,521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6,431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21,035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9,388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7,744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6,093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6,838
推:
0
回應:
0

多寶藝術學堂 讓自閉者畫作變文創商品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354篇報導,共12,82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354篇報導

12,82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