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城案震驚了很多的臺灣選民。不管司法調查結果如何,總是印證了朱高正的理論 -- 政治是高明的騙術。
然而,政治圈或許充滿了話術、虛偽,甚至藏污納垢,但選民卻不能對政治放任不管。因為,政治人物支配了20%以上的GDP,掌控大量的公共資源,擁有制訂遊戲規則的權力,獨裁政府還可以掌握每一個人的生殺大權。看看俄羅斯在烏克蘭前線的督戰隊,殺敵無力,殺自己人可是絕不會手軟。
民主倒退,其實與失職的選民脫不了關係。簡單講,就是投票的時候,漫不經心,選錯人了。結果就是害人害己。
最近新聞報導,一些大老闆用人頭捐出百萬元計的政治現金。名嘴說,對一般人來講,或許金額龐大。但對大老闆而言,實在是有失身份。對這個謎題,廉政人員或許應該從限建地區的建照核發清查起,一定會有不少的收穫。
老蔣年代,舊稱草山的陽明山,是「皇居」所在地,設置陽明山管理局特區,下轄現在的士林、北投兩區。轄區內建照由管理局長核發。沒有什麼遊戲規則可循。老蔣喜歡自然、喜歡松樹。因此仰德大道兩旁行道樹都是松樹,馬路兩旁50米都是禁建區。有房屋也要用綠籬完全遮住,不能讓總統座車經過時看到。聽說有一次老蔣從士林上山,發現一塊懸崖巨石,可能因為旁邊的樹被颱風吹倒了,光禿一片,就開始查問。後來,那塊巨石就被油漆成綠色。
小蔣改住大直,陽明山管理局的特區地位逐漸消失,最後完全併入臺北市政府管轄。但大片山坡地仍然是保護區。
禁建就會有違建。那時,是民意代表的重要財源。我聽過民意代表故意找人去檢舉違建,然後關說收紅包的故事。後來違建多了,政府變得難以執法。平等里一帶,還發生過整村的人站出來封路,阻擋拆除大隊的事。
黨禁威權時代,候選人獲得政黨的提名,幾乎篤定當選。但要取得提名,必須通過黨工這一關。活動費價碼,聽說達到可以買透天厝的程度。民意代表為了開拓財源,回收成本,腦筋動到都市計畫上。1979年陽明山大片保護區變更為住宅區。但附帶一個條件,就是要地主聯合30公頃以上的土地,自辦細部計畫。當時,民意代表已經成立土地重劃公司,準備分20%的土地,作為重劃費用,但遭到民眾反彈。結果,「保變住地區」的爛攤子存續了40多年,直到現在,繼續成為政治人物的金雞母。即使後來,細部計畫最小面積縮減為6公頃,仍然只有很少數有辦法的建商可以辦成功。當地人只能乾瞪眼,繼續住「違建」。
「保變住」土地每坪不到10萬元。拿到建照蓋了房屋,價格馬上以億元計算。廉政單位只要用心清查,搜尋那些進駐蓋豪宅的外地人,絕對可以挖到寶。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