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農廢再利用 茭白筍殼變身手抄紙

2024/10/29 01:10
20,212次瀏覽 ・ 1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公民記者 李安豐台中報導】

每年中秋節前後,是美人腿-茭白筍盛產的季節,經過烹調後,甘甜的滋味,往往令人回味無窮,但大量茭白筍殼,卻成為美味下的,農業廢棄物。」

資深荒野解說員 蔡志忠老師:「因為茭白筍,基本上它是一種水生的作物了,所以通常都會種在水裡面,那水裡面分成兩類,一類就是我們傳統的水田,一類就是會沿著,溪流的河畔而種,然後我們現在可以看得到,有一根茭白筍這邊,這一面,大概只剩下後面這邊,是我們在吃的茭白筍,所以前半截這個部分,基本上在溪邊,他們就已經全部把殼都剝完之後,就丟到溪裡面,然後就沒有去理它了。」

照片

茭白筍種植達人 王先生:「殼喔,大多數我本來都堆在田裡,現在就是堆整堆當肥料,把它堆整疊,到後來就變成肥料了,最少都要半年過後,我們這個是一直堆一直堆,要用的時候,再挖開上面拿下面的來用。」

資深荒野解說員 蔡志忠老師:「基本上我們外面的葉鞘,還是要剝掉,所以剝掉時候,也會在菜市場裡面堆著,堆積的數量也不小,那他們目前估計就是,如果說用一公頃的水稻田,去種茭白筍的話,大概會產生,7到10噸的廢棄物,所以它的數量,其實是蠻可觀的。」

照片

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楊勝欽老師:「茭白筍殼在埔里,其實是一個大問題,其實不光是茭白筍殼,我們過往有很多農廢在看這件事情,比如說埔里,我們知道臺灣,最大的茭白筍產區,所以茭白筍殼是個問題,但茭白筍又不是只有在埔里。」

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楊勝欽老師:「那麼為什麼要從茭白筍殼開始,其實就會發現,當然它不僅僅是埔里的問題,如果我們身在埔里,我們有一半的茭白筍殼要處理,但我們又換個方式講,我們現在不在埔里,我們身旁有這麼多,農業廢棄物要處理,我們會不會有更好的想法,比較多的可以讓各位看到,稻穀啊,然後廢棄菇包,然後果樹枝條,那其實你也看到,它的農業廢棄物,它包含什麼,包含批發市場的廢棄物,果菜殘渣,花卉殘渣,漁船殘渣,所以你會發現,在我們買回來之前,農業廢棄物其實還蠻多源頭的。」

照片

參與活動民眾 沈岱華小姐:「其實我還蠻有感觸的,因為我前陣子,看了一部紀錄片叫種土,那種土裡面,有一位高科技的一個從業人員,他想要利用農廢來養土,可是他在運用農廢的時候,其實遇到很多問題,因為有很多的垃圾在裡面,比如奇異果,它有一個小小標籤,在運用農廢的時候,一個小東西大問題,其實這也是一個連貫的問題,然後也是要去,慎重思考的問題,所以農業再利用是很好的議題,尤其在永續環境這個議題上面。」

參與活動民眾 江春浩先生:「雖然只是一點點,茭白筍殼的再利用,但是讓我們瞭解到,國家如果要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的話,不管是各種業界都要努力,農業這一塊也有很多,光茭白筍它一年產生的廢物,就可能好幾萬公斤。」

資深荒野解說員 蔡志忠老師:「因為茭白筍它是禾本科,那如果  我們可以利用它,這種長纖維的特質,我們先來試著,先來透過公民的參與,一起來先把它做成一個,手抄紙的應用。」

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楊勝欽老師:「雖然現在很多時候,手抄紙,是一個作為在地文化創業,產業或文創產業的一個想像,不過其實我覺得說,讓大家去接觸到這些東西,會關注到農業廢棄物,然後再關注到身旁這些東西,怎麼做再利用,其實是一個還蠻好的。」

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楊勝欽老師:「我現在的動作,其實只是把紙漿混水,然後再來來一件事,就是把它打散,打散是為了幫助它,放到抄紙槽裡面的時候,可以更均勻的分散。」

參與活動民眾 楊安康先生:「我第一次做手抄紙就成功。」

參與活動民眾 沈岱華小姐:「失敗了,所以我現在再試第二張,然後我發現,這個要每個地方,都要把它壓好,師傅領進門,修行看自己,哈哈哈,我真的覺得就是這個心得,因為其實我不是第一次就成功,就是我用篩子,要把這個纖維撈上來那個動作,其實我失敗了很多次,那也許不是一次,就可以篩的成功,可能要很快的兩次去篩它,那如果真的就是沒有辦法,沒有辦法達到自己的,覺得要求的時候,絕對不要糾結,就是再來一次就對了。」

照片

參與活動民眾 林潮洲先生:「就學到一些,從來沒有摸索過的,獲益很多這樣,這樣等於讓那個東西比較,等於復活了,可以繼續,不會說一下就變成廢棄物,它能就是復活的概念,就是循環經濟這樣。」

參與活動民眾 江春浩先生:「這個製作茭白筍殼,手抄紙的過程,讓我們瞭解到,其實在我們觀念裡面,雖然是平常會丟棄的東西,其實它都是可以再利用的,這個工作要做好,其實不是只有政府,我們的農人,我們的業界,甚至作為消費者,我們小小的一個個人,也可以盡一份力量。」

照片

農廢再利用 茭白筍手抄紙成功

資深荒野解說員 蔡志忠老師:「我們如果把這些,農業廢棄物再拿出來,可以重新利用的時候,我們當然其實,是在一個經濟的角度,在經濟的角度,會不會形成一個規模,不知道,但是如果它有機會,變成一個規模的時候,它就有機會,可以延長這些,農產品的使用時間,但是最終這些東西,還是要回歸到土壤。」

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楊勝欽老師:「所以這幾年才開始,又重新談到了,這個循環經濟的概念,那循環經濟,其實算是,不算是一個新的概念,過往我們一個老的概念,其實叫做從搖籃到搖籃,那從搖籃到搖籃,其實就是當時的想像,是說我們怎麼樣,讓整個生產到回收的活動,它是形成一個循環,也就是盡可能的減少廢棄物。」

資深荒野解說員 蔡志忠老師:「所以在循環經濟的部分裡面,有一部分是在談,我們其實是延長這些材料,人造材料的壽命,那第二個部分其實就是,我們最好的方式,其實還是讓它,能夠回歸到大地裡面,因為目前來講,全世界都在講的所謂的碳匯,就是淨零排放了之後,我們要把碳,回歸到大自然裡面,所以把這樣的碳,要如何回歸到陸地裡面,其實最終的一條路就是土壤,其實最我們講的,其實所有的東西,就是要回歸土壤這個概念。」

以往茭白筍殼,最多只能當堆肥使用,藉由循環經濟的引導,以農廢再利用的策略,用手抄紙的製作,達到延長壽命,減少廢棄物的目的

公民記者  李安豐台中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