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半世紀 永和中興街商圈的轉型和改變

嵌入:
文字-A A +A

近年來韓風興起,越來越多人喜歡韓國食物和商品。新北永和的中興街有「韓國街」之稱,這條街是由許多韓國華僑,半世紀前搬來台灣生活所組成的。而裡面多販售一些從韓國批來的服飾、商品還有食物。

位於新北市永和的中興街,有「小韓國」的稱號。永和中興街商圈總幹事彭守喜指出,1970年代在韓國的華僑,因為受到不平等的對待,決定舉家到台灣生活。為了生存落腳在永和,開始販賣韓國商品,也聚集了一些親朋好友一起開店。全盛時期中興街上總共有一百多家商店,到了近期商業模式的轉變只剩下一半左右的商家。

在中興街商圈可以看見各式各樣的韓國商品,像是零食、泡麵、服飾還有很多人去韓國必買的電毯等等。彭守喜表示在過去多販賣一些較年長者穿的衣服,也曾經有過低潮期,但因為千禧年後「韓流」興起,越來越多人喜愛韓國食品,為了改革中興商圈許多店家進而進口許多韓國食物和商品來做販售。彭守喜表示:

「我們是從去年底,開始最大的改變是因為有幾位網紅有來以後有明顯的增加,這邊有來客的年齡層有改變。以前我們都是婆婆媽媽來買衣服,買些想要吃的拉麵阿,或者說帶回家。那現在很明顯會增加一些年輕人,那年輕人他偏愛的食品,就偏向零食跟酒類。說真的,我們的酒類是,就算在我們的店家裡面,可能營業額的四分之一是酒類。所以可見在台灣的接受度非常高,所以我們希望以後,我們的商品類別裡面,多找一些年輕人喜歡的東西。這是我主要的目的。」

近年來韓國影視娛樂興起,許多人對於韓國傳統服飾也感到相當好奇。彭守喜表示這裡也會舉辦穿韓服的體驗,讓民眾更了解韓國文化。彭守喜表示:

「然後以後可能會,像去年也有辦免費的穿韓服體驗,這個部分是每年都會辦的。」

 

          而對於去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彭守喜也笑說其實生意並未受到太多的影響,反而有增加的趨勢。因為大家沒辦法出國了,所以會想來這裡享受一下「偽出國」的感受,買點異國食品回家一解無法出國的痛苦。而對於在台灣無法回韓國的韓國人,中興街也是能讓他們解鄉愁的好去處。彭守喜表示:

「如果坦白跟你講,我們沒有受影響反而有增加業績。因為大家都沒辦法出國,他們又不能出國的狀況下,他勢必想要買一些東西。那以前是可能他們帶一些,自己喜愛的一些零食阿、拉麵阿甚至還有酒都自己帶來的。可是現在完全不行,所以我們反而是在這段時間,勢必透過我們才能採買到這些(東西)。所以我們去年的業績沒有減少,如果以食品類的話,服飾還是一樣有一點往下走。可是食品類是,逆勢有上漲。」

永和中興街不但有各式各樣的韓國商品,沿著街道也可以看見牆壁上貼者韓文教學的壁貼。旁變的小巷子也有彩繪牆,上面有韓國美食和韓國的食物,來這邊購買商品時也不妨抬頭看看街邊的風景以及了解異國文化。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袁薇喬  採訪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5.12.07

華岡廣播電台FM88.5

加入時間: 2015.12.07
2,382則報導
2,382則影音
12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1:31

便秘不容小覷 宿便恐引發癌症

2024-05-13
瀏覽:
201
推:
0
回應:
0
2:05

強身健體 攀岩有效鍛鍊肌群

2024-05-10
瀏覽:
1,430
推:
1
回應:
0
1:40

新興飲食法 如何正確生酮飲食

2024-05-10
瀏覽:
1,141
推:
0
回應:
0
1:35

文大學生創辦外送群組 帶起風潮

2024-05-10
瀏覽:
1,080
推:
0
回應:
0
1:45

不吃早餐真的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2024-05-09
瀏覽:
1,051
推:
0
回應:
0
1:55

全大運將開賽 訓練進入最後階段

2024-05-09
瀏覽:
1,268
推:
0
回應:
0
1:59

呼應甲辰年 玉辰大象用山水寄情

2024-05-08
瀏覽:
1,448
推:
0
回應:
0
1:32

網路購物中造成的個資安全議題

2024-05-07
瀏覽:
1,407
推:
0
回應:
0
1:42

破解用藥迷思 錯誤食用避免傷身

2024-05-07
瀏覽:
1,708
推:
0
回應:
0
1:48

娃娃機拚轉型 夾食物攻親子客群

2023-12-15
瀏覽:
2,183
推:
1
回應:
0

走過半世紀 永和中興街商圈的轉型和改變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696篇報導,共12,83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696篇報導

12,83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