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五分港溪走讀 撰文 : 羅修如
一、石牌 話說唐山過黑水溝,先民沿淡水河岸屯墾,與凱達格蘭族原住民經常在石牌地區發生爭端,清統領時期由淡水廳同知曾曰瑛判定並劃定屯墾界線,立多處石碑定界,
該碑內文『奉憲分府曾批斷東勢田南勢園歸番管業界』,其中一處的石碑即為今日『石牌』地名的由來。石碑一座移置新公園,另一座礦溪庄漢番界碑原位於北投區永和里,日據時期廢除漢番界線,1935年移至石牌派出所圍牆內,由於派出所改建,吳智慶導覽老師說,他向台北市政府爭取,1999年置放於淡水捷運線石牌站前廣場,據稱此位置比較靠近原址。石碑一座移置新公園,另一座礦溪庄漢番界碑原位於北投區永和里,日據時期廢除漢番界線,1935年移至石牌派出所圍牆內,由於派出所改建,吳智慶導覽老師說,他向台北市政府爭取,1999年置放於淡水捷運線石牌站前廣場,據稱此位置比較靠近原址。 二、福興宮 石牌先民定居之後,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物產豐腴,1753年為感念社稽神、社土神與稷穀神以庇佑地方安寧與農作豐收,乃興建「福德祠」奉祀,此為「福興宮」之起源。
自始「福德祠」福德正神靈感萬應,四方香火鼎盛,已成石牌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從1915年福德祠的土角小廟,經百年多次整修,一直到2014年圓滿地整修主殿屋瓦及擴增文昌殿、太歲殿,整座「福興宮」煥然一新,先後合祀五谷先帝、關聖帝君、天上聖母等神祇,也成為石牌的新地標。 三、五分港溪 我的居所離五分港溪不過四公里之遠,但很遺憾地說我不曾聽說過五分港溪。為了了解在地的河川流域,我詳查了google,並仔細按圖址一一對照,也才明瞭我家旁邊的磺溪的最終流向是注入雙溪。五分港溪係基隆河的支流,為雙溪匯入基隆河的舊河道。雙溪發源於大屯火山群擎天崗附近,流經洲美(舊稱洲尾),與磺港溪匯流後,於頂八仙附近注入基隆河;由於雙溪下游的洲美街與基隆河的士林、社子(現為基河路)一帶蜿蜒的河道導致水患頻頻發生,故於1965年,進行了截彎取直工程,讓雙溪於雙溪橋下游直接注入基隆河;現在的五分港溪便由雙溪分流進洲美蜆仔港公園,走著既有的原始河道,經北投焚化爐旁匯入基隆河。這條五分港溪周圍仍圍繞著大片農田的溪流,有如折翼天使,靜靜的蟄伏在台北市北投洲美的農業區,等待著翻轉再生的到來。原本為雙溪舊河道一部分的五分港溪,因為基隆河截彎取直被「斷頭」。又因為產業變遷及都市規劃的緣故,水量及水質都不再像以前充沛和清澈,但卻也因位於農業區,五分港溪畔仍保有碩果僅存的自然河岸地景,行走其間恍若回到台灣早年與河川、田園休戚共生的年代。換言之,這裡是台北最後的稻田,也是北台灣最後一段天然河道和已存在水邊瀕臨絕跡的水生植物。現在基隆河經過截彎取直後,內灣的河道填成基河路,新開挖的基隆河道往南移,上建百齡橋銜接兩岸。五分港溪的入水口便往下游移一些,外雙溪的溪水用橡膠壩攔起,經過水閘門進入到五分港溪。配合建設中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五分港溪的最前段,開闢成「蜆仔港公園」,從外雙溪進出水受到抽水站與閘門管制。 外雙溪的溪水本來頗乾淨,不過在士林平原區排入不少地表廢水,水質汙染嚴重,因為下游水質不佳,所以流入到蜆仔港公園與五分港溪的水質不良,至為明顯。我們從承德路巷子五分產業道路走入五分港溪中游流域,顯然承德路左側不少的車輛維修工廠所排放的油漬汙水直接灌入連接五分港溪的大溝渠,所以在大水溝與五分港溪水流交會之處,水體優養化( Eutrophication )嚴重,水流變色,藻類與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使水體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植物、水生物和魚類衰亡甚至絕跡的污染現象。我們沿著水流旁木棧道往上下游方向瀏覽,沿途草木茂盛,景色宜人,可見綠油油一片的稻田,但也見到中游鄰近五分產業道路大水溝河流的水田表面浮現油漬,讓人怵目驚心,懷疑是否有重金屬的污染?如果洲美的農田直接取下游的溪水灌溉,就很難確保農作物的品質。
沿著溪流,可見到老老少少的垂釣人悠閒地釣魚,這些釣魚朋友說,溪水有不少吳郭魚,但純粹是消磨時間,釣上之後再放生,不會食用。但見鄰近水壩沿岸小花蔓澤蘭蔓延,此株綠色植物殺手可奪取其它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導致其他植物難以生存。
四、結論 五分港溪的溪水,被攔水壩攔起,流入到灌溉水圳,通往洲美各處農地。溪水經過上游的水生植物消化,到了水壩前,水質明顯較佳,比較不那麼污濁。不過,最徹底的解決方式,唯有將外雙溪下游兩側做好污水截流,徹底改善五分港溪水源的品質,那時就可提倡各類水上活動,洲美的農作物質量將更會得到優質保障,但顯然這是一項非常重大的專業改善工程。如果五分港溪的水質能夠用科學的方法改善成真的話,那麼台東池上版沒有電線桿的洲美廣大稻田與台南四草版的綠色隧道竹筏漫遊,將是台北人未來的夢!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