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等敘利亞死多少人?

地區:
分類:
標籤:
文字-A A +A

 

敘利亞國民聚集在遇害者的棺木前悼念

A youth killed in Idlib Province.

A United Nations panel found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in Syria.

 

還要等敘利亞死多少人?

2012年 2月 24日

◎安德列

旨在尋求開闢人道援助走廊的敘利亞之友國際會議今天在突尼斯召開,但是,中國俄羅斯的陰影籠罩著大會。中俄兩次拒絕聯合國安理會譴責敘利亞當局的暴行,兩國繼續以不干涉他國事務的名義抵制這一會議。然而,敘利亞局勢一天一天敗壞下去,根據非政府組織的數位,敘利亞當局對反對派發動鎮壓11個月以來,已有七千人左右死於非命。

也就是俄羅斯與中國在聯合國阻擋通過譴責敘利亞鎮壓暴行的決議之後,主張敘利亞開啟民主和平轉型的阿拉伯聯盟決定組織這樣一場會議。六十多個國家參加這一會議,與會者除了阿拉伯國家,西方國家之外,還有敘利亞各個反對派。會議將討論一個國際援助敘利亞人民的計畫,並進一步對大馬士革當局施加壓力,敦促其立即停止鎮壓平民。

根據會上傳出的一份草擬的大會最後聲明,與會者將呼籲大馬士革當局立即實施停火,並採取相應措施允許國際救援機構進入,救助受困的百姓。尤其是遭到敘利亞當局晝夜轟炸的霍姆斯市的民眾。

法國外長朱佩表示,敘利亞之友國際會議的目標是要在人道援助問題上往前邁開一步。巴黎當局希望開闢一個人道援助走廊,但是莫斯科堅決反對,莫斯科當局懷疑這樣做等於朝軍事介入邁開了第一步。一位歐盟外交官表示,到目前為止,只有對有關國際紅十字會提出的每天停火數小時的建議的討論有所進展。 


 

這次大會還將重申對敘利亞當局血腥鎮壓的譴責,重申對阿拉伯聯盟提出的敘利亞民主轉型計畫的支持。大會還將鼓勵敘利亞零散的反對派團結起來,希望這些反對派組織最後能夠給予敘利亞最主要的反對派組織"敘利亞民族委員會"最低程度的承認。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週四表示,敘利亞民族委員會的代表性是可信的,它將能夠證明有政權輪替的能力。

然而,這次會議最後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仍然值得疑問。大馬士革當局堅定不移的支持者俄羅斯與中國缺席會議,但他們的陰影卻無法驅散。俄羅斯與中國已經兩次否決了聯合國安理會譴責敘利亞當局的決議。

俄羅斯與中國支持敘利亞當局既有相同的理由,又有各自獨特的利益。在反對譴責敘利亞一事上,俄羅斯更顯得主動,中方一直在跟著俄羅斯方面走。中方似乎不願帶頭,但俄羅斯一表明立場中方立即隨和。俄羅斯長期以來是敘利亞主要的軍火提供國,而中國最強調的是反對干涉敘利亞內政。

俄中兩國都擔心支持譴責敘利亞會為今後國際社會譴責或干預其它暴政鋪平道路,對兩個都由強人治理的國家來說,這一點是不能不有所顧忌的。另外,俄羅斯當局與車臣和高加索地區的伊斯蘭力量直接交鋒,因此,俄羅斯更擔心一旦阿薩德倒臺,敘利亞將會被伊斯蘭政權取而代之。

中俄兩國特別反對聯合國通過譴責敘利亞的另外一個說不出的理由是,當初他們都同意不對聯合國採取空中行動保護利比亞班加西平民的提案進行否決,但是,他們沒有想到一場保護平民的軍事行動轉變成利比亞政權的更替。

俄羅斯與中國就這樣在敘利亞問題上採取如此消極甚至與國際社會作對的姿態,但這一姿態卻是危險的。這一姿態可能會使阿薩德政權得到某種程度的鼓勵,繼續大肆鎮壓本國人民,致使死亡人數一天一天直線上升。但是,在整個阿拉伯世界都不願看到這一局面持續下去,要求國際社會出面設法阻止的時候,無論如何,在世人面前,中俄兩國這種眼睜睜等著敘利亞老百姓死得越來越多的姿態越來越難以說得過去。

據星期四從華盛頓一名西方外交官那裡得到的消息,法國外長朱佩2月16日在維也納開會時曾當面質詢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還要等敘利亞死多少人,莫斯科才會改變立場"?朱佩同時警告拉夫羅夫說:俄羅斯這樣做其實削弱了俄方與阿拉伯世界的關係,這與俄羅斯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利益格格不入。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在敘利亞之友國際會議召開之際,中國與俄羅斯也許應該捫心自問,像他們這樣繼續堅定不移地支持大馬士革,敘利亞究竟會死多少人?

http://goo.gl/X0Gn3

 

Nations Press Halt in Attacks

to Allow Aid to Syrian Cities

By STEVEN LEE MYERS
Published: February 24, 2012

TUNIS — Representatives of more than 60 nations and organizations called on Syria's government on Friday to halt its attacks on besieged cities and asked the United Nations to begin planning for a peacekeeping force, even as prospects for a diplomatic way out of the conflict appeared dim.

The Syrian government's assault raged on in Homs and elsewhere, with activists reporting that 103 people had been killed. Struggling to find a response, the delegates here vowed to tighten sanctions on Syria, though they have had little effect so far, and issued a call for a cease-fire to allow aid deliveries.

They pledged to provide millions of dollars' worth of food and medicine to be distributed to Syrians from Turkey and Jordan.

But little they offered seemed likely to persuade Syria's security forces to relent in a crackdown that has lasted nearly a year, especially because Russia and China have blocked action by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Inside Syria, residents pleaded for more aggressive actions. "We want from them deeds and actions, not more condemnations and promises," said Abdul Rahman, who joined thousands in protests in the capital on Friday.

The final statement here dropped a call by some nations for "a peaceful, nonmilitary solution" in favor of wording sought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s who wanted a more open-ended reference to "a political solution" that did not preclude military action, but did not endorse it either.

The international meeting — a gathering of what was called the "friends of the Syrian people" — was intended to demonstrate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gainst the government of President Bashar al-Assad and his close allies, namely Russia and China, which faced blistering criticism from Secretary of State Hillary Rodham Clinton and other attendee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death toll mounting, it underscored the deepening divisions over how to end the fighting and begin a political transition that would result in Mr. Assad's departure.

Saudi Arabia's foreign minister, Prince Saud al-Faisal, pointedly expressed frustration that the world was not doing enough, though his government represses dissent at home. Later, in a meeting with Mrs. Clinton, he said that arming Syria's largely disorganized opposition was "an excellent idea," though one that was not on Friday's official agenda.

"Is it justice to offer aid and leave the Syrians to the killing machine?" he told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meeting, according to Al Arabiya television, a private Saudi-owned news channel.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nations have ruled out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Syria, but the violence is creating a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ose nations on either side of the conflict.

At the White House, President Obama said, "We are going to continue to keep the pressure up and look for every tool available to prevent the slaughter of innocents in Syria." He repeated his call for President Assad to step down. "It is time to stop the killing of Syrian citizens by their own government," Mr. Obama said.

But the White House's deputy spokesman, Joshua R. Earnest, reiterated the administration's reluctance to supply arms to the Syrian opposition, saying it did not want to further "militarize" the situation.

The request to the United Nations to begin planning for a peacekeeping mission — which would ultimately require the Security Council's approval — risked yet another diplomatic showdown with Russia and China. And providing arms to Syria's opposition, which Mrs. Clinton suggested the day before would happen "from somewhere, somehow," raised the prospect of escalating the conflict.

"It's quite distressing to see two permanent members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using their veto when people are being murdered: women, children, brave young men," Mrs. Clinton said Friday at the close of the conference, referring to last month's veto of a United Nations resolution calling for a political solution along the lines proposed by the Arab League.

"It's just despicable," she went on. "And I ask, whose side are they on?"

Russia, which has emerged as Syria's main advocate, blamed the United States, NATO and the Arab League on Friday for fomenting the violence inside Syrian by supporting the opposition and denounced the meeting here as foreign interference that would fail to loosen Mr. Assad's grip on power.

"There is no situation there which would raise the question of Assad's departure," Aleksei K. Pushkov, a senior Russian lawmaker who visited Damascus, the Syrian capital, this week and met with the Syrian leader, said in Moscow. "This is an absolutely artificial and far-fetched theme. Everyone who arrives there understands why Assad is not leaving: because he has no reason to leave."

Although the leaders here cast their demand to allow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s an ultimatum, they did not detail the consequences for Mr. Assad if he refused.

In what appeared to be a modest break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said Friday that the Syrian Red Crescent had begun evacuations of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from a ravaged Homs neighborhood after three weeks of constant bombardment that had left the city with many wounded and shortages of food and medicine. Negotiations to evacuate two wounded foreign journalists continued.

"There was a short cease-fire during the evacuation, with some shooting, but the full-scale bombing resumed later," said Khaled Abu Salah, an activist in the city's Baba Amr neighborhood reached via Skype.

To stop the bloodshed, the leaders in Tunis, the capital of Tunisia, hoped to create what one official in attendance called "a tsunami" of diplomatic, economic and ultimately moral pressure on Syria's government and its patrons.

"If the Assad regime refuses to allow this lifesaving aid to reach civilians, it will have even more blood on its hands," Mrs. Clinton said in her remarks to the assembled leaders. The United States pledged $10 million in food and other aid.

She and others counseled patience, though. Tunisia's foreign minister, Rafiq Abdessalem, said that arming the opposition in Syria was a risky move. "We don't want to replicate other situations by using weapons," he said, citing his own country's comparatively peaceful uprising last year, which set off the so-called Arab Spring, as a more promising model of political transition.

The meeting on Friday ended with a statement announcing that the leaders would meet again in Turkey and France in the months ahead.

Syria's opposition was represented by the leaders of the Syrian National Council, a group largely composed of exiles, and representatives of Syria's Kurds.

The council's leader, Burhan Ghalioun, appealed for international support but also sought to reassure Syria's ethnic and sectarian groups, especially the Alawites who have dominated Syria's government and economy under Mr. Assad's rule.

The participants referred to the Syrian National Council as "a legitimate representative" of the Syrian people, though not necessarily the only one.

The request to begin planning a peacekeeping force of Arab soldiers presumes a negotiated settlement that has proved elusive for 11 months.

In the meantime, pressure to do more increased. Prince Saud's remarks on arming the opposition were echoed by three prominent American senators, who called on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and other nations to do even more, providing money and intelligence support to the opposition.

"What is needed urgently are tangible actions by the community of responsible nations to ensure that the Syrian people have the means to protect themselves against their attackers," Senators John McCain and Lindsey Graham, both Republicans, and Senator Joseph I. Lieberman, an independent, said in a statement.

Reporting was contributed by J. David Goodman from New York; Hwaida Saad and Neil MacFarquhar from Beirut, Lebanon; Mark Landler from Washington; Ellen Barry from Moscow; and an employee of The New York Times from Damascus, Syria.
http://goo.gl/ryYN3 

 

 

不必糾結是否加入"敘利亞之友"

2012年02月24日來源: 環球時報

"敘利亞之友"會議今天開始在突尼斯舉行,受邀國家有70多個。俄羅斯明確拒絕參加,因為敘利亞政府被排除在會議之外,會議被普遍認為是去年"利比亞之友"的翻版,實際是"敘利亞反對派之友"。中國直到昨天也沒向外公佈是否參會,似乎在"猶豫"。

或許中國"不猶豫"才不正常。因為儘管中國對安理會和聯合國的涉敘議案都投了反對票,但中國並沒把自己同巴沙爾政權單方面綁定。敘反對派代表團已經訪問過中國,北京宣稱致力於幫敘利亞尋找和解之路,因此必須兩頭都接觸。

中國實際上選擇了非常艱難的勸和角色,如果西方和阿盟都不配合,敘利亞反對派很難跟著中國的呼籲走。迅速出現"和談"的概率不高。

敘反對派現在呼籲西方軍事干預,但西方真這麼幹的可能性同樣不大。西方最希望用國際聲勢和反對派的發展壯大,把較年輕的巴沙爾嚇倒,或者在混亂的局勢中,出現敘現政權突然垮臺的奇跡。

中國不必著急促和見效,因為現在還沒到反對派願意妥協的時候。但如果巴沙爾政權像一些分析指出的那樣,不斷挺下去,和談的意願就可能向各方擴散。

美歐很可能武裝敘反對派,那將意味著敘內戰的全面爆發。它會很殘酷,有可能將周邊不穩定地區捲入,並演變成政治、教派及有代理人色彩的複合戰爭。如果那樣,絕對支援一方的外部力量會比現在的中國更累。

只要中國的促和能有一些表面的進展,就是巨大的外交得分。中國不會像美國主持巴以談判那樣做得很深,西方也不會允許。中國要的是和平解決危機的原則得到回應。

中國沒有在遙遠的距離上支持代理人戰爭的能力,也沒有像美國搞個中東和平路線圖的權威。但中國不應因為對可能導致戰爭的議案投反對票而受到嘲弄。

中國是目前對和平解決敘危機喊得最響的大國,與歐美截然不同,與俄羅斯也有細微差異。中國應堅持自己的大定位,當前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做不了就等待時機。

因此是否加入"敘利亞之友"會議,或者現在不加入,今後是否在某一個時刻加入,中國不必過於糾結。因為加入不加入,對中國促和各有利弊。重要的是,中國要在這個問題上與俄羅斯協調好,保持默契。

敘利亞問題迄今對中俄戰略協作的品質是增分的,這應看作中國在困難環境下的收穫。中國今後的對敘政策應保持自己的自由度,同時避免對之前中俄協作的增分形成抵消。

現在是敘利亞局勢的僵持階段,中國保持對獨樹一幟的自信,是捱過去這段較漫長時間的精神保障。 

 

敘利亞變局與中俄的變數

亞洲週刊 2012-02-26

敘利亞的戰略地位敏感,政治上又與俄羅斯和伊朗結盟,要想顛覆阿薩德政權並不容易。不過,支持敘利亞的俄羅斯目前已有兩個方案,以確保即便阿薩德下臺,也要保證敘利亞親俄派掌權。

阿拉伯之春現在已滿週年,但動盪依舊。在暴力動亂依然泛濫的此刻,最新的焦點是敘利亞。二月四日,聯合國安理會原擬通過譴責案,但因中俄兩國的否決而未獲通過。但同性質而不具約束力的譴責案卻在二月十六日的聯合國大會獲得通過,該譴責案要求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停止繼續血腥鎮壓,並交出政權下臺,由他指定一名副手,籌建過渡性的聯合團結政府,為將來的選舉預作準備。

但敘利亞情勢是否真能向該譴責案所期望的目標發展,目前仍言之尚早,因為敘利亞問題的複雜度超過了埃及、也門、利比亞等國。原因是﹕

(一)敘利亞的地理及戰略位置敏感,緊鄰土耳其、約旦、伊拉克、以色列和黎巴嫩,它在政治上又和俄羅斯與伊朗結盟,敘利亞的塔圖斯港又有俄國海軍基地,是俄國唯一的境外基地,今年一月俄國才和敘利亞簽訂了五億五千萬美元的戰鬥機軍售合約。由此已可看出,敘利亞情勢的發展可能牽涉到俄國和伊朗勢力的變化。敘利亞的情勢有美俄在中東爭霸的意含,俄國當然不容敘利亞落入美國勢力範圍。

(二)敘利亞為伊斯蘭遜尼派國家,而阿薩德則屬於較小眾的亞拉威教派。這種教派特性使得什葉派的伊朗極力拉攏敘利亞;而在和敘利亞對立的黎巴嫩,最大的反對派真主黨也和敘利亞接近;至於敘利亞的基督徒和庫特族,他們也都托庇於亞拉威教派,甚至於還謠傳伊拉克總理馬立基也不斷援助敘利亞當做槓桿。由敘利亞這種特性,可見要顛覆敘利亞並不那麼容易,顛覆敘利亞後的連帶效應將極為複雜。

(三)敘利亞內部雖然叛亂四起,但人們已知這種叛亂行為有許多是西方國家煽動所致。敘利亞的兩大組織「敘利亞國家委員會」及「全國協調組織體」各分派系,最大的反抗組織「自由敘利亞軍」中同樣四分五裂,由於叛亂組織力量不集中,敘利亞的動盪反而是外部效應大於內部效應。敘利亞內有俄國等支持,政府軍仍極完整,而叛軍四分五裂,實力難以茁壯,這乃是阿薩德繼續強硬的原因。美國等國家希望能在敘利亞西北部形成保護走廊,像伊拉克及利比亞一樣,能讓叛軍受到保護而實力擴大,但中俄不可能支持此事,這也意謂著要叛軍逼使阿薩德下臺,其實並不容易。

因此,敘利亞的情勢會如何演變,目前仍言之尚早。敘利亞動盪之初,俄國曾派遣它唯一的航空母艦戰鬥群至敘利亞的塔圖斯港,其力挺之意甚明。二月七日,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及海外情報總管弗拉德科夫訪問敘利亞,與阿薩德詳談,結論是挺阿薩德的態度不變,但阿薩德同意指派副總統沙雷為代表,與叛亂團體對話,並相互討論修憲及將來選舉之事。觀乎俄國的態度變化,國際上已在傳言,俄國對敘利亞情勢已有兩點腹案﹕

(一)原則上將力挺阿薩德,制止西方策動叛軍推翻敘利亞,在此過程中由副總統扮白臉與叛軍協商修憲及選舉之事,將來動盪平伏,阿薩德可指名副總統沙雷參選,那麼政權即可順利過渡到沙雷手上,阿薩德光榮下臺。由於敘利亞還是親俄的沙雷當權,俄國的政治利益亦不致受損。

(二)如果敘利亞的動盪穩不住,阿薩德自己下臺,指派副總統善後及安排選舉,務必使副總統沙雷當選,以持續俄國的戰略利益。這種解決動盪的模式與也門模式完全相同,也門乃是阿拉伯之春被搞垮的國家之一,總統薩利赫於去年十一月下臺,將權力移交給副總統哈迪。但也門是拉登故鄉,「基地」組織(蓋達)勢力極大,因此美國絕不容許也門落入拉登黨羽手中,薩利赫下臺後所有安排都是美國操盤,目的就是要讓親美的副總統哈迪順利當選。俄國在安排敘利亞情勢時,其道理亦然。

在談過敘利亞情勢及俄國角色後,我們可以再來看中國的態度。中國在敘利亞並無明顯利益,但中俄為主要戰略夥伴,而且中國一向反對內政的干涉,因此在大原則上,中國當然會站在俄國這邊,所以中國在二月四日聯合國安理會上對譴責敘利亞案投下否決票。本於同樣立場,二月十六日聯合國大會討論沒有約束力的譴責案時,中國也投下反對票。

但前面已提到俄國對敘利亞情勢的發展都已有了兩個腹案,中國當然也必須有兩個腹案。中國在投下反對譴責案的同時,副外長翟雋即於十七日前往敘利亞會見阿薩德,並主張各方都應停止暴力,他「勸和促談」之意甚明。這也吻合中國的一貫態度,各國自己的問題必須當事各方自行協商解決,國際干涉是沒有用的。翟雋訪問敘利亞的目的和二月七日俄國外長拉夫羅夫訪問敘利亞相同,都希望「勸和促談」,解決這場動盪。對於各國的動盪,大國干涉是沒有用的,只有「勸和促談」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敘反對派接受採訪:什麼阻礙了我們與阿薩德和談

2012-02-23

2月20日,敘利亞反對派團體——敘利亞地方協調委員會英文發言人Rafif Jouejati接受《青年參考》專訪,回答與敘利亞局勢有關問題。

敘利亞地方協調委員會主要由敘利亞本地青年示威者組成,目前在敘利亞共有14個地方委員會。2011年6月,《紐約時報》評價稱,敘利亞地方協調委員會正開始成為"這個國家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

目前,地方協調委員會是敘利亞最大的反對派組織之一——敘利亞全國委員會的下屬團體。

青年參考:你們現在面臨怎樣的形勢?

Rafif Jouejati(以下簡稱R):目前敘利亞的局勢非常可怕,災難正在許多城鎮發生。例如,在霍姆斯,炮火已經持續了整整19天;在阿勒頗附近區域,炮擊也已經持續了近一周,大馬士革和其郊區都被包圍了。這種狀況在敘利亞許多地方一再出現。

政府武裝力量通常派出狙擊手,佔據在居民區與車站的屋頂上;這些狙擊手會向任何正在移動的目標射擊,哪怕目標是小孩子。

雖然不可能在敘利亞做正式的調查,但我們估計敘利亞約七成的人口支持這次革命。

青年參考:你們對國際援助有什麼看法?

R:敘利亞人民需要各種可能的國際援助。當務之急是提供人道主義救濟,食物、藥品都極端短缺。有成千上萬的人已被迫離開家園。由於缺少藥品與空間,即便是那些仍在運營的醫院也無法容納所有受傷的人。

人們還在呼籲建立一個安全區,這樣那些叛逃的士兵就有地方可去,還能加入"敘利亞自由軍"。

青年參考:敘利亞各反對派團體目前的協作情況如何?

R:我們所屬的敘利亞全國委員會是一個代表了敘利亞社會各階層的反對派團體,其中包括"敘利亞自由軍"。全國委員會也在與其他反對派團體協調,以在資訊和目標上團結起來。

青年參考:如何看待阿薩德推行的改革,有沒有與政府談判的可能?

R:阿薩德的"改革"只是一個書面上的詞語,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敘利亞人沒有見過這種"改革"帶來任何實際的積極成果。

因此,沒有與政府談判的可能性,尤其是,它在持續地殺害平民,那些人愛好和平,只是要求自由以及活得有尊嚴。反對派曾經說過,"不會與坦克對話"。即便阿薩德以後把他的武力從各個城市中撤出,他也已經讓那些能與他對話的人流了太多血。

青年參考:你們設想中的敘利亞是什麼樣的?

R:敘利亞反對派希望建立一個民主、文明的國家。在這裡,所有公民,不論種族與宗教背景,都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我們希望能建立一個真正三權(立法、司法、行政)分立的國家。總之,我們要自由而公平的選舉。

我們計畫推翻現政權,然後由全國委員會建立過渡政府,在此情況下重建敘利亞,民主選舉一個代議制政府。

青年參考: 如何評價中國在敘利亞危機中的立場?

R:中國一直聲稱尋求和平解決。不過,如果阿薩德政權拒絕把他的坦克、部隊與狙擊手收回,就不可能會有和平的解決方法。

青年參考:你們將如何對待中國在敘利亞的利益與投資?

R:中國需要考慮,在一個自由的敘利亞,目前的投資與利益可能會有所增長,不過它得撤回對現政權的支持。只要阿薩德還在對他自己的人民發動戰爭,中國目前的投資就會受損害。 

 

是人民外交,還是權貴外交、毒才者外交

◎知青记者

2012-02-26

2月4日,仲郭在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敘利亞毒才政權的表決中,與俄羅斯一起投了反對票,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彈。兩天后,一批敘利亞和利比亞的民眾,聚集在仲郭駐利比亞大使館門前,抗議並向使館投擲石塊(如圖)。稍後,網上出現日本TBS電視臺記者的一段對話:敘利亞男子:"你是日本人嗎?"日本記者:"是,我是日本人。"敘利亞男子:"好。如果你是仲郭人,我就割斷你的喉嚨!"

無獨有偶。2月18日,韓國民眾來到仲郭駐韓國大使館門前,抗議中國正符遣返朝鮮"脫北者"。此後,韓國民眾連續到仲郭使館前舉行示威活動,韓國正符也要求仲郭遵守有關國際公約,停止將"脫北者"遣返朝鮮,並稱,"必要時交給聯合國討論"。

類似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2月 21日,仲郭和馬來西亞合資成立的石油企業的仲郭總裁劉英才又遭南蘇丹正符驅逐。南蘇丹驅逐仲郭石油高管的公開理由是:仲郭公司協助北蘇丹"偷竊"南蘇丹石油。但是,在我看來,深層次的原因是達爾富爾危機。

而在四個多月前的2011年10月1日,同仲郭一向"友好"的緬甸總統吳登盛叫停了由仲郭方面投資300億元人民幣的米松大壩,並聲稱,"叫停是為了尊重人民的意願"。

我們還越來越多地看到了仲郭人在國外遭襲的報導。

這一切,都是為什麼?

我的結論是,仲郭正符實行了違背當事國民眾意願、違背時代潮流的權貴外交或毒才者外交,激起了當事國民眾的憤怒或惡感。另外,一個又一個當事國發生了民主轉型,從正符官員到底層民眾均難於同仲郭親善。新正符即使再同仲郭發生聯繫,也是純粹的利益關係。

看看這些年仲郭權貴外交或毒才者外交的成績單吧:南聯盟倒臺前支持南聯盟,達爾富爾災難中支持巴希爾,薩達姆倒臺前支持薩達姆,卡紮菲倒臺前支持卡紮菲,現在巴沙爾即將倒臺又支持巴沙爾......

仲郭為什麼總是對這些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毒才者情有獨鍾,而對那裡的人民不屑一顧?這樣的外交會造成什麼後果,還用得著說嗎?

既然外交是內政的延續,那麼,仲郭的國內政策包括所謂改革政策,也是以權貴的利益為核心制定的嗎?仲郭對歐美國家的所謂"鬥爭"與籠絡,也是為了同樣的目的嗎?

言歸正傳,來看看最近的敘利亞外交吧。

敘利亞世襲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不吸取利比亞的教訓,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與有限制裁,堅持"內政不容干涉"這個早已過時的"準則",在近一年的時間裡持續向和平示威的民眾打槍開炮,已經打死近8000人,天怒人怨,舉世譁然。

2月4日,聯合國安理會15個成員國就歐盟國家和阿盟國家共同起草的決議草案(新的制裁措施)進行表決,仲郭與俄羅斯居然投了反對票,而其餘13國(代表了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均投了支持票。在此之前的2011年10月4日,相同的一幕已經出現了一次。中俄兩國早已被敘利亞人民視為巴沙爾的幫兇。

其實,這樣的反對票只能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舍此並無實質意義,對於並非敘利亞正符鐵杆的仲郭來說尤其是這樣。因為,所有的國家均可繞過聯合國而以自己國家而非聯合國的名義,以幾乎同樣的方式支援敘利亞人民,制裁巴沙爾政權。果不其然,2月4日投下反對票沒幾天,就有約80個國家組成了"敘利亞之友"同盟,並聚集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開會,達成了一個與安理會決議草案類似的決議。

此時,游離在會場之外的中俄兩國煢煢獨立,形影相弔,顯得多麼孤立!

諷刺的是,近年來連續發生的北非、中東國家民主變革,當事國多為阿拉伯國家,絕大多數都得到了阿拉伯聯盟(阿盟)的支持,而仲郭一直是以阿拉伯國家之友的面目出現的。同樣諷刺的是,國際上最聲名狼藉並長期接受巴沙爾政權武器資金支援的反猶組織哈馬斯也支援敘利亞人民,希望巴沙爾下臺,其領導人哈尼宣稱:"我要向敘利亞所有尋求自由,民主和改革的人們致敬!"而仲郭正符......

參加此次國際會議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則信心滿滿地說:"阿薩德若停止暴力,向民主政治轉型,也許仍有迴旋餘地。若其執迷不悟,我們將和敘利亞人一起見其證政權垮臺。"這樣看來,敘利亞政權的變更只是早晚的事情了!即將出現的新敘利亞還會是仲郭的友好國家嗎?

再來看南蘇丹驅逐仲郭石油高管事件和數年前發生的蘇丹達爾富爾危機。

蘇丹是仲郭在非洲的"友好國家"。長期以來,蘇丹南北方在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以至於衝突不斷。在較為落後的南方居住的主要是信仰基督教和原始宗教的黑人,在北方居住的主要是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

位於蘇丹西部的達爾富爾又是蘇丹最不發達的地區,混居那裡的兩大民族長期不睦,經常發生武裝衝突。在具有阿拉伯血統、靠軍事政變上臺的毒才總統巴希爾的支持下,2003至2004年間,達爾富爾阿拉伯武裝大肆屠殺黑人武裝與和平居民,致使超過30萬平民死亡,220萬人流離失所,釀成達爾富爾人道主義災難。
危機發生期間,國際社會同樣對蘇丹正符施壓、制裁,同樣遭到中俄等少數幾個國家的反對,以至於這場危機越演越烈,終成人道主義災難。可笑的是,2009年3月4日,國際刑事法院以涉嫌在達爾富爾犯有戰爭罪和反人類罪為由對巴希爾發出逮捕令,中方又稱"遺憾"。

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蘇丹南北雙方最終達成《全面和平協定》,進行南北分治。在此基礎上,2011年7月9日,又在南蘇丹獨立公民投票的基礎上,成立了為蘇丹雙方都接受的南蘇丹共和國。

南蘇丹成立僅僅半年多,就發生了驅逐仲郭石油高管的事件。這既在我意料外,又在我意料中。試想,飽受毒才者巴希爾及其庇護者之苦的南蘇丹正符和人民能對仲郭很友好嗎?

再來看米松大壩事件和對緬甸的外交。

的確,仲郭和緬甸是傳統的"友好國家"。米松大壩建設合同也是在兩國正符的支援下達成的。因此,吳登盛總統突然宣佈停止修建,中方感到很突然,一再敦促緬甸履行合同。

可是,中方忽視了,這些年來,以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季為首的緬甸民主改革派逐步走出歷史低谷。為了國家的整體利益,兩派政治力量逐步妥協。昂山素季們的許多政治主張已經為對方接受。而仲郭正符一直都是支持緬甸正符鎮壓民主改革派的。

剛好,昂山素季一直都是反對米松大壩項目的。因此,緬甸方面宣佈米松大壩停建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當然,能否取消、如何取消這項合同,還得依法而行。

這幾年來,緬甸讓仲郭驚訝的遠遠不止是叫停米松大壩建設,還有如下一系列的事件:昂山素季獲釋並與吳登盛總統會談,三家官方報紙不再刊登批評西方的標語和口號,BBC、自由亞洲電臺、 Youtube 以及流亡異議人士經營的"緬甸民主之聲"解禁,大赦計畫與和平計畫,昂山素季領導的政黨重新註冊,等等。

遺憾的是,仲郭正符認識緬甸的腳步,遠遠慢於緬甸變革的腳步。因此,在緬甸這場偉大的變革面前,它一次又一次地感到突然。

與緬甸相似的還有柬埔寨。我想,若干年後,隨著柬埔寨現執政者洪森(他與赤棉和仲郭均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和西哈努克的下臺,隨著赤棉血色檔案的解密,隨著柬埔寨人民的覺醒和柬埔寨政治的轉型,仲郭與柬埔寨的外交也會進入一個困難時期。

到了那時候,仲郭在國際社會還會有幾個朋友呢?

最後,我還能規勸什麼呢?我想,如果仲郭的對內政策不改變的話,對外政策也是不會改變的。還是隨他去吧! 

 

敘利亞危機與中國外交的道義缺失

張倫(法國 塞爾齊·蓬多瓦茲大學高級講師)

2012年2月13日

中國參與否決由摩洛哥代表阿盟國家聯合提出的對敘利亞政府的譴責案,舉世憤慨,從內到外,對當局的批評之聲四起。官方開動宣傳機器為自己辯護。在筆者看,無論從道義還是從外交利益角度看,此舉都是一極大的失策,遺患深遠。

軟實力、道義與外交

近年,中國官方開始大講所謂的軟實力問題,為此花費巨資開辦孔子學院、搞大外宣,雖不能說全無效果,但與投入相比畢竟收效不佳。箇中原因甚多,且不談內部問題造成的形像損失,在對外關係上,一個關鍵因素在於其外交上缺乏道義價值。雖高唱空泛的「和諧世界」,但往往在許多事件上與人們的希望甚至常識相悖,支持一些專斷腐敗的政權,極大損害中國在世人心目中的形像。對這個號稱信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力量」的政權,實際上卻是迷信當權者的權威,不相信人民,不「以人為本」的,結交維護一些既不是中國人民也不是世界人民包括執政者本國人民喜愛的「老朋友」,缺乏對他國人民的情感和利益的善意了解。因此,往往造成自己在一些重大變動前的被動難堪。前些年曾在安理會行使否決權袒護緬甸獨裁軍事當局,現在在敘利亞事件上故伎重演。鐵打的江山流水的兵,人民是江山本身,而政客是流水之人。舍鐵打江山而將利害繋於流水之人,早晚要受損也是必然的。

聯合國權威、主權與人權

此次中國投否決票的理由是與「其它一些安理會成員國一樣」(事實上除俄國外其它13國全體贊成)認為「片面對敘利亞政府施壓,無助對話展開」並要「捍衛聯合國安理會的團結與權威」,反對干預他國事務。

無需諱言,在如何維護聯合國的權威上,在捍衛各國人民的人權和尊重各國的主權上,國際政治中是一直存在某種內在的矛盾和緊張。冷戰結束後,隨全球化的深化,整體的趨勢是國際社會對在各區域、國家內部發生的違反人權的災難不再也不可能熟視無睹,開始以各種方式加以關注,這不僅符合道義原則,也是維護各地區的穩定所需,更是人類進步一個標誌。主權不再能成為一個抗拒他人批評的絕對的擋箭牌。在這點上,中國維護的"主權高於人權"的立場,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也越來越被人詬病。不對殘酷鎮壓人民的敘利亞政府施壓,難道要對因和平抗議不斷被鎮壓才部分拿起武器反抗的反對派施壓?北京和俄國從去年10月來就用「讓敘利亞人民自己解決」的說辭來否定聯合國的相關譴責決議,其結果不就是鼓勵幾個月來敘利亞政府繼續屠殺嗎?

此外,「維護聯合國權威」之說也難成立。在此問題上,中國的立場難道比潘基文更中立,更具代表性?恰恰是他在此次投票後表示極大遺憾,稱這將「削弱聯合國的權威性」。這裏,北京所說的維護安理會的權威性是現有的某些有待改進的規則,潘基文所說的是指維護聯合國存在的根本目的,那就是維繫各國人民在內的世界人民的福祉,當著一個政權用重武器屠殺自己人民包括兒童的時候,聯合國沒有有絲毫作為,聯合國的權威何在?

尊重主權的根本其實還在尊重人權,是人權構成一國的主權基礎,是在這種前提下,侵犯他國主權就是侵犯他國人民的人權,但當著人民的權益被國家權力嚴重傷害,生命受到屠戮的時候,國際社會的干預完全正常。很簡單,我們不能讓任鄰家隨便殺人而置之不理。至於不能讓這種外部參與成為一個國家隨便干預另一國的口實,聯合國的作用才至關重要,遺憾的是因冷戰繼承下來的不合理的常任國否決票制度,極大地傷害聯合國機制的有效運作。此次投票就成為另外一惡證。

既輸道義又輸利益

其實,與俄國在敘利亞問題上所具有的軍事(基地)經濟(大批軍火的出售和投資)和政治(在中東地區能否保有影響力)的利益不同,北京在該地區的最大利益是該地區的穩定和石油供給。即使不講道義,聰明的話,最起碼的也應該是棄權。根本不必隨俄起舞,坐實人們對崛起中國的疑懼。如擔心西方想推翻敘利亞進而圖謀伊朗,中俄加以反對,但阿盟是絕無此圖的,那些投票贊同國家中也有與伊朗關係甚好、依賴其石油的國家。此決議裏並沒有動用武力甚至連讓阿薩德下台的要求都取消。此情形下,依然投下否決,不僅讓西方、讓阿拉伯世界人民、連像鐵桿弟兄巴基斯坦(投贊同)這樣的國家也憤怒不已......

因在國際上日感孤獨,北京、莫斯科拉扯作伴。但俄因地緣政治的關係,終不會給中國多大的好處,只是利用。作為屠殺人民的領導者,阿薩德的下台是早晚的事。一旦下台,他所犯下的血腥屠殺,會被以各種方式最終清算,即使政權不根本更迭,也會被甚至是他自己挑選出的繼承人清算。北京將會再一次處於非常尷尬的處境。中國支持腐敗專制殘酷政權的記憶將長久在阿拉伯人們心中存續下去,海灣最主要的產油國、北非最具有戰略地位和發展前途的摩洛哥和突尼斯、伊斯蘭世界舉足輕重的土耳其,都因此對中國抱有很大的反感,即使那些如阿爾及利亞等在此問題上有些曖昧面臨轉型壓力的國家,一旦轉型對中國的此舉也定不會有好感......

看來,北京領導人到現在似乎還不清楚阿拉伯世界到底從深層來講發生了什麼巨大的變化。這也難怪,因體制的慣性,其實他們連自己國家社會深處在發生什麼變化也不見得清楚。

缺乏道義的內政所決定的外交

這是一場注定要輸的外交戰,這裏不妨給北京一個建議:爭主動,挽回影響,比聯合國決議要求走得更遠,聯手俄國,逼阿薩德下台,開啟敘民族和解的新時代,如此或可保證中國在敘利亞長遠的利益和影響。——俄外長訪敘,俄國人是否已在做此盤算?不過,筆者不敢樂觀,倒不是北京沒有聰明人,而是體制問題。而且,一個在內政上面臨合法性危機的政權,保權第一,在國際事務上總是會做出些讓人覺得不可理喻的愚蠢的事情,這也幾乎是個通例。

正如法國「世界報「在相關社論裏指出,北京政權與俄國政權內心深處都害怕人民的反抗。或許,與此相關,前有天安門鎮壓,今有烽起的群體事件,北京的另一個無法言說的顧慮是不想讓聯合國譴責一個鎮壓人民的政權成為慣例。 

http://goo.gl/W7KMA

 

重發的一封信——紀念那美麗的戰地玫瑰

◎李勉映

兩名勇敢的記者在敘利亞死於戰火,我的心在痛。作為一個在聯合國兩次否定決議的國家的國民,我感到羞愧。幾十年來我們怎麼能讓這樣的政府,代表著我們!

半個月前,我在網上給聯合國秘書長寫了封信,但馬上給刪了。今天,我決定重發,以紀念那位美麗的戰地玫瑰。

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公開信

潘基文秘書長閣下:

昨天,聯合國關於敘利亞的決議案由於兩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反對而被否定。

而就在此前一天,在這個國家的某一個城市中,有三百多人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倒在寒冷的街頭。他們是被政府軍的炮火擊中的。除此之外另有一千多人受傷,他們正在呻呤,正期待世界能為他們申張正義、期待能有人來拯救他們。但是,今天,他們一定失望了。

這兩個常任理事國的名字:中國、俄羅斯。

他們,一個不是民選的政府,一個是正被質疑為偽選的政府。兩個這樣的政府,居然阻擋了世界的援手。

這是聯合國的恥辱,是聯合國章程有問題的證明。

這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恥辱,他們供養的一個國際組織,竟然可以阻止世界人民對一國人民的援助。並且,這一阻止會使得其它途徑的援助都成為了非法。世界有這樣的道理嗎?有這樣的道理,那這個世界就是個不值得生存的世界!聯合國對此真的就只能是無奈嗎?如果只能無奈,那這個聯合國就不如沒有!

三百多條生命的逝去,意味有幾百位父親或母親,失去了兒子和女兒;有幾百位妻子或丈夫,失去了最親愛的人;有幾百位兒子或女兒,失去了父親和母親。他們一生可能就被這擊毀了,他們可能要在哽咽中度過餘生。他們失去了親人,換來的將只是揮之不去的思念與痛楚。

可以告訴閣下,今天是中國的圓宵節,這在中國是親人團聚的日子。我不知道他們國家有否這樣的節日,如果有,我不知道他們將怎樣面對。

還可以告訴閣下,中國有句古話"人命大似天"。也有說"人命關天"。意思人命是最重要的。沒有什麼東西的重要性,可以超越人命。因此,沒有任何政權可以以它的存在必須性來要求人民為之犧牲,縱使有一萬的理由也不行!

所以,聯合國應儘早再想辦法、刻不容緩!一個知道別人無奈於它的政權將更加放肆自己的行為;而被殺戳的人民,必將會復仇於被殺戳。這無疑將會有更大的流血。

聯合國應正視這次暴露的存在問題了:這個組織的存在,有時竟不能幫助某些國家的人民,反而會阻止一些國家人民對另一些國家人民的援助!

聯合國應是民選而合法的政府聯合組織。特別是它的具有一票否決權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更必須是民選而合法的。否則這個組織任何有利於某國人民或世界人民的決議可能也作不岀。

所以聯合國應就成員國、至少安理會成員國政府的合法性資格進行審查,不合格者應在幾年限期內進行普選,否則至少不能呆在安理會擔任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的聲譽,與它的每一個決議是否有利於各國人民有關;聯合國存在的必要性,與它對人類進步事業的作用有關。如果不能代表世界正義力量,作岀正確決議,那麼它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了?所以聯合國必須儘快解決自身存在問題,否則莫若解散。

中國是一個人民也很少有自由的國度,正因為少有自由,他們更同情其它國家人民爭取自由的鬥爭,更希望他們獲得勝利。他們需要相互的鼓勵。他們希望這個世界都不能允許鎮壓人民的現象岀現,任向何鎮壓人民的政機,就是不合法政權,就可以不承認它,就應該否定取締它的存在。全世界都這樣了,這個世界才是真正屬街於人民的世界。人民才不再會為民主這一人類進步事業的實現而必須付岀流血犧牲的代價。

正因為此,作為一個很少自由的中國公民,才有權、也有義務向您提岀這個要求。希望您能考慮。並希望您能在任期內對此作岀推進。

祝好

中國公民:李勉映(此文發岀被刪)

2012、2、6

http://www.kanzhongguo.com/news/12/02/23/441605.html 

 

中國在敘利亞危機上的外交賭博

2012/02/24【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立場,正受到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本來,敘利亞強人阿塞德,為了穩住政權,瘋狂鎮壓由「阿拉伯之春」帶來的示威抗議者,其殘酷程度已經超過利比亞強人格達費,引發了阿拉伯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公憤,以至於阿盟國家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了以阿塞德下台為前提,解決敘利亞危機的決議案,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絕大部分安理會成員投下贊成票,唯有俄羅斯和中國使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特權,投下了關鍵的否決票,使議案流產。對此,美英法等西方國家十分憤怒,阿盟國家十分沮喪,紛紛批評中國「助紂為虐」,而大陸內部也有呼聲指中國被俄羅斯利用了,因為俄羅斯才是敘利亞的「鐵哥們」。中方的解釋是,出手投否決票,是為了敘利亞人民,也是為了聯合國決議案不被美國等西方國家濫用。

然而,阿盟沒有放棄,而是將決議案提交到聯合國大會,表決的結果是,100多個國家贊成決議案,而俄羅斯、中國等10幾個國家投了反對票。如此一來,中國受到的挑戰相當艱巨,因為這樣一來,中國以往所秉持的國際關係理論和堅守的聯合國政策,都受到嚴重的質疑。很顯然,中國把自己置於與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對立的地位,而這是以往中國批評指責美國的最大理由,舉例而言,因為美國在關於以色列的決議案上,一直投否決票,北京就說「華盛頓是與聯合國大多數國家為敵」、「美國是與世界人民為敵」。如今,國際社會要問,為何中國要在敘利亞問題上與世界主流意見為敵?為何中國要與聯合國大會的絕大多數國家為敵?

中國除了「固執」以外,恐怕沒有太多的理由去說服別的國家,甚至說服自己國內的人民。拿出俄羅斯做擋箭牌,恐怕並不管用,因為中國早已經不是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唯蘇聯老大哥馬首是瞻;同樣,今天的中國,雖然在許多國際安全議題上,與俄羅斯進行策略聯盟,以抗拒美國和歐盟,但中國不是俄羅斯的盟國,也沒有把與俄羅斯的關係置於中國雙邊外交關係的首位,最新的證據就是,中國國家副主席、未來中國的核心領袖在剛剛結束的訪美之行中,就向美國表示,中國視中美關係為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因此,中國在敘利亞危機上的立場,必須要說清楚,講明白。

不容否認,因為有利比亞等各種前例,北京有權力懷疑美國等西方國家有可能「擴大解釋」聯合國決議案,但是,北京沒有任何道德上和國際公義上的理由,來坐視阿塞德政權繼續濫殺自己國家的平民百姓,也沒有任何理由對聯合國絕大多數國家的意志置若罔聞,因為中國不願意成為「像美國那樣的霸權國家」,因此,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必須有所作為,而不是拖延。

其實,中國在敘利亞議題上,已經有一些新作為,在投否決票的同時,也積極邀請敘利亞反對派的代表到北京對話,尋求中國加入斡旋的空間。如今,中國沒有太多選擇,應通過派遣的敘利亞特使,說服阿塞德當局停止屠殺人民,展開與反對派和示威民眾的政治對話,在阿盟提案的框架內和平解決危機,防止外國軍事干預的發生。中國如果調解成功,那就會有助於確立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領袖地位;如果這樣不行,那就必須改弦更張,對聯合國決議投下贊成票。

全文網址: 中國在敘利亞危機上的外交賭博 - 茉莉花革命 - 更多專題 - udn全球觀察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373329&utm_source=tw...
Power By udn.com 

 

FT社評:聯合國對敘利亞立場不能動搖

英國《金融時報》 社評

2012年02月07日 發布

自莫斯科和北京方面否決聯合國(UN)針對敘利亞的決議以來,已有數百名敘利亞人喪生(這項決議支持阿拉伯聯盟(Arab League)提出的、要求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下臺的計劃)。在這些人中,不僅有與政府軍戰鬥的人,還包括數十名平民。這些人或許無論如何都會死去。但他們的死亡,以及之前5000多起、未來還會發生的死亡,使人更加令人難以理解,為什麽俄羅斯和中國要阻止人們譴責阿薩德政權對權力的罪惡掌控?

莫斯科和北京(以前者為主)以在乾涉利比亞問題時遭遇背叛為由,為自己的立場辯護,兩國在聯合國投票中投了棄權票,僅僅因為它們獲得了保證——決議目的是阻止流血,而不是政權變更。聯合國決議要求敘利亞成立臨時政府,或許已經接近於支持政權更迭。但鑒於莫斯科方面正在與敘利亞反對派對話,它至少已經接受了這種可能性。

促成了俄羅斯頑固立場的,可能還有一個更加危險的因素。在莫斯科的思維中,敘利亞國內抗議是美國為擴大影響力而玩弄的手腕。這種後冷戰時代的妄想狂症,從一群政治精英那裡汲取了"營養"。正當俄羅斯人抗議一場旨在讓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重新當上總統的富有爭議的大選時,這群政治精英們正在艱難地試圖維持自身信譽。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施加影響力的最後重要據點之一,也是其在地中海地區唯一的海軍基地所在地。但莫斯科所無視的呼聲,不僅來自於西方,而且來自於阿拉伯世界,這意味著它在拿自己的利益冒險。阿薩德政權在製裁的壓力下搖搖欲墜,他無法控制全國。當阿薩德政權最終倒台時,人們會記住莫斯科和北京的不作為。

國際社會現在必須在沒有聯合國決議的情況下加大施壓力度。關閉大使館還不夠。可以擴大製裁範圍,已經制定的製裁必須完全實施——既由西方實施,也要由阿拉伯聯盟實施。最後,必須為防範危機的進一步惡化制定可信的行動計劃。需要回答的緊迫問題包括:是否為反政府勢力提供武裝,是否建立人道主義通道,以及如何幫助分散的反對派找到共同、統一的立場,以向敘利亞提供可信的政權選擇。但同時還必須對俄羅斯和中國施壓,使它們明白自己的長期利益所在。決不能讓聯合國此次決議的夭折削弱國際社會阻止殺戮的決心。 

 

中俄對敘利亞態度有別

2012年02月23日

英國《金融時報》 席佳琳 北京, 邁克爾•皮爾 阿布扎比報道

敘利亞政權周三發動炮擊,殺死數十名平民,包括兩名西方記者,這讓世人再一次審視俄羅斯和中國阻止國際社會對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採取行動的立場。

俄羅斯拒絕參加一些西方和阿拉伯國家定於本周晚些時候就如何解決敘利亞危機召開的會議,但中國在這件事上沒有與俄羅斯站到一起。此舉顯示莫斯科與北京之間出現了一個較小、但潛在意義重大的政治分歧。

俄羅斯拒絕了周五在突尼斯出席所謂"敘利亞之友"(Friends of Syria)會議的邀請,但是,本月曾與俄羅斯一起否決針對阿薩德的聯合國安理會(UN Security Council)決議的中國表示,仍在對與會邀請進行研究。

北京方面比較圓滑的立場是本周敘利亞問題上一連串外交活動的一部分,它突顯出:中國政策的主要出發點是一般的不干涉原則,這有別於俄敘之間那種直接的政治和安全紐帶。

"俄羅斯的立場要強硬一些,也更加明確,而中國比較低調,"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SIIS)的李偉建表示。

中國和俄羅斯曾並肩反對國際社會迫使阿薩德下臺的努力。但中國對"敘利亞之友"會議更為微妙的回應提醒人們:中俄兩國的態度有所不同。

一些中國專家表示,俄羅斯與阿薩德政府有著悠久的密切關系,並且是敘利亞最大的軍火供應來源,而中國對敘利亞危機的處理基本是不受這種直接利益的驅使。

中國在敘利亞的投資不到2000萬美元,只有大約30家中國公司和100來名中國工人在敘利亞開展業務,相比之下,去年中國不得不從利比亞撤出3萬國民。

北京方面所堅守的不干涉原則,是中國在外交政策中奉行的歷史最為悠久、貫徹最為一致的原則之一。在中國被視為與無賴國家或獨裁者站到一起的情況下,這項原則一再損害中國的形象,但總的來說,中國政府覺得這項原則符合自身利益。

官方的新華社經常被用於發布政府政策。該機構上周末發表評論稱,以往的事例表明,粗暴的外來干預極少帶來西方曾經許諾的和平與繁榮;在外國出兵干預、前來"幫助"的伊拉克、索馬里和阿富汗,至今仍在發生流血事件。

盡管中國的全球影響力迅速擴大,但中國政府刻意避免捲入發展中世界的沖突,因為北京方面深知,中國仍欠缺在全球舞臺上進行乾預所需的外交、軍事資源與經驗。

"阿薩德或其他什麽人當政,與中國沒有關系,"李偉建表示。"當我們呼籲對話的時候,人們有時會說,我們與相關政府站在一個立場,但實際上,我們認為這些政府與我們沒有太大關系:如果你們改換了政府,中國仍將與新政府保持良好關系。"

中國政府還熱衷於把本國的政治和經濟崛起包裝成對世界是有益的,並證明各種"中國威脅論"都是錯誤的。2011年發表的《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承諾,中國"絕不搞侵略擴張,永遠不爭霸、不稱霸。"

在某些情況下,中國設法與西方國家達成妥協,比如在涉及製裁伊朗或朝鮮的聯合國投票中棄權。

但從北京方面的視角看,利比亞的事例是對這種被動姿態的一個警告;在利比亞問題上,在中國棄權的幫助下,聯合國通過了授權設立禁飛區的決議。事後,中國嚴厲批評西方國家以這項決議為藉口,對卡扎菲(Gaddafi)政權發動空中打擊。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Institute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院長閻學通最近在中國最大新聞門戶網站之一搜狐(Sohu)上撰文稱,若支持聯合國安理會關於敘利亞問題的決議,中國得不到任何好處。他提出,若阿薩德政權倒台,反政府派別只會感激西方,而不會感激中俄。

盡管中國行使否決權受到了嚴厲批評(外界批評稱,此舉相當於給阿薩德政府一份"殺人的牌照"),但北京方面相信,中國的形象以及中國與中東地區關系受到的損害將是有限的。

閻學通稱,西方和阿拉伯國家將體會到,在中東事務中有無中國的支持是重要的,而不是可有可無的,中國的否決票向世界展示中國是一個重要的世界大國,中國的聲音不應被忽視。

譯者/何黎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43310

 

不能躲在主權後面侵犯人權!

2012-02-17 10:37:06

歸檔在俯瞰天下 | 瀏覽20963次 | 評論84條

北京時間2月17日凌晨5點20分,聯合國大會就敘利亞問題的新決議草案進行表決,這一草案以137票贊成、12票反對、17票棄權的表決結果獲得通過,中國、俄羅斯、古巴、朝鮮、伊朗等國投了反對票。

此前2月4日聯合國安理會曾經表決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表決結果為13票贊成、2票反對、0票棄權,俄羅斯、中國兩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行使否決權否決了這一決議草案。

從這兩個表決結果來看,無論是13:2,還是137:12,都是讚同票絕對壓倒反對票,可見國際社會的文明力量佔絕對多數。 尚未完全進化、思維仍停留在叢林時代的政權越來越少了。 在敘利亞問題上,文明與野蠻的分野非常清楚了!

在2月4日聯合國安理會敘利亞決議案遭中俄聯手否決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遺憾地稱"這將削弱聯合國的作用"。 2月16日他又表示,安理會未能達成一致意見並沒有給敘利亞政府頒發許可證,允許它繼續攻擊自己的人民。 "我們辯論得越長,就將有更多的人死亡" 。

作為聯合國的秘書長,潘基文此語令人心酸,令人不由想起1994年的盧旺達慘案,當時正是由於國際社會的猶豫不決,致使80餘萬人遭到屠殺。

正是基於對盧旺達慘案以及其他反人類罪的沉痛反思,旨在保護人類免遭屠殺、戰爭罪、種族清洗以及反人類罪的責任的"國家保護責任"(R2P)共識在2005年的聯合國首腦大會上形成。

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曾說:"國家主權的概念最基本的含義,至少正在被全球化和國際合作的力量所重新定義。現在,國家被廣泛地理解為服務於其人民的工具,而不是相反。與此同時,聯合國憲章,即後來的國際條約所珍視的個體主權——我指的是每個個體基本的自由——已經被不斷復興和傳播的人權意識所提升。當我們今天再讀聯合國憲章,我們比以前更加意識到,其目的是為了保護個體的人類,而不是保護踐踏他們的主權國家。"

安南多次明確表示: 任何一個國家和政府,都無權躲在國家主權後面侵犯人權 。

以上這些內容非常清楚地表明了國際社會對於人權與主權關係的重新思考。 國際社會不能再容忍一個鎮壓、虐待甚至屠殺其國民眾的統治者躲在國家主權後面安然無恙。 去年的北非革命,國際社會對於埃及、尤其是對利比亞局勢的干涉,就表明了國際社會的態度。

據聯合國統計,自去年4月敘利亞局勢惡化以來,至少已造成5000人喪生。 潘基文稱"我們看到敘利亞的社區被不加區分地炮轟,醫院被用作酷刑中心,年齡小到只有十歲的兒童被拘禁和虐待,我們甚至看到了某些危害人類罪行"。

巴沙爾政權顯然已失去合法性,其和平交權下台是解決敘利亞危機、制止人道災難進一步蔓延的關鍵。 令人不解的是,某些國家堅決不贊成對敘利亞實施武力干預或強行推動所謂"政權更迭",其理由居然是為敘利亞人民負責! "立場經得起歷史檢驗"!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9.18

Rousseau

加入時間: 2007.09.18
187則報導
32則影音
2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蔡衍明:買蘋果 讓他們認識我

2012-11-29
瀏覽:
3,389
推:
0
回應:
0

2012 歐巴馬勝選演說

2012-11-08
瀏覽:
3,324
推:
1
回應:
0

總理家人隱秘的財富

2012-10-27
瀏覽:
7,470
推:
0
回應:
0

The Rise of the New Global Super-Rich

2012-10-27
瀏覽:
2,758
推:
0
回應:
0

啟蒙者 陳少廷

2012-10-19
瀏覽:
3,658
推:
0
回應:
0

黎智英出售台灣壹傳媒

2012-10-17
瀏覽:
3,378
推:
1
回應:
0

Inequality and the world economy

2012-10-16
瀏覽:
2,440
推:
0
回應:
0

中國民族主義的兩大危險傾向

2012-09-28
瀏覽:
5,436
推:
1
回應:
0

關於香港國民教育學科爭議的反思

2012-09-28
瀏覽:
2,347
推:
0
回應:
0

一個香港中產的懺悔

2012-09-09
瀏覽:
2,673
推:
0
回應:
0

還要等敘利亞死多少人?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688篇報導,共13,18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688篇報導

13,18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