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新知法律專線 30年8萬通電話諮詢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吳宜蒨、謝逢晏、林筠珈/台北市報導】沈惠華已在婦女新知基金會的婚姻家庭法諮詢專線擔任志工六年,曾接到一名罹癌母親的求助。這位母親因丈夫長期棄家,獨自撫養兒子,原本打算將遺產留給孩子。然而,命運卻突然生變,正當她進行遺產規劃時,兒子不幸因車禍去世,除了原有的遺產分配計劃頓時失去方向,也擔心拋棄家庭的丈夫從他的遺產中獲益,只好尋求協會的幫助。沈惠華除了向她解釋遺產處理程序外,也建議她寫遺囑安排後事。事後在檢討會議中,沈惠華與在專線服務27年的志工督導方麗群,討論了此個案,儘管丈夫多年未聯繫,他仍擁有「特留份」,這可能對遺產的分配產生影響,認為若能提醒他個案重新審視婚姻狀況,對遺產規劃可能會更有幫助。

沈惠華志工在這次案例中,不禁感歎道,人生的計畫真的趕不上變化,更提及,婚姻家庭法律諮詢專線除了民法親屬編的離婚、結婚、子女以外,每個人一定都無法避免繼承問題,在接線過程中不論是得到法律知識、人生經驗、來電者的親身經歷,都會讓接線志工們有很多省思。

而對於已經在專線20幾年的方麗群來說,經歷過各種家庭案件。她說,除了幫助來電者爭取在法律上應有的權利,但同時也希望能提供來電者在婚姻與家庭事件上做理性溝通、互動的建議。

↑ 左為婦女新知基金會二十七年資深志工督導方麗群,右為六年經驗接線志工沈惠華 ,談論婚姻家庭法律諮詢專線三十年來歷程。攝影/林筠珈

方麗群志工督導在婦女新知基金會的婚姻家庭法諮詢專線服務已有27年之久。近十年來,她還擔任法院民事庭和家事庭的調解委員,協助解決各種家庭爭議。她回憶起自己當初為何加入婦女新知基金會,透露這與她在結婚後進入婆家時的經歷密切相關。在方麗群的原生家庭中,並沒有男輕女的觀念,卻在邁入婚姻生活後,深刻感受到婆家中存在的重男輕女觀念,經歷了與自己原生家庭截然不同的對待。一次偶然在聯合報副刊上看到婦女新知基金會招募志工的資訊,當時她抱持著「性別在法律上受到的差別待遇真的有這麼大嗎?」的疑問,決定加入志工團隊,參與專線的課程和接線服務。

方麗群長年投入志工接線團隊,期間服務了許多徬徨無助的來電者,又經歷了民法與婚姻相關的修法,隨著服務經驗累積成為了志工督導,帶領更多新進志工協助來電民眾。此外,方麗群也到台北地方法院擔任家事調解委員,直接與婚姻家庭困境的當事人面對面,他將自己在法院觀察到的情況與知識,帶回婦女新知,幫助基金會在志工培訓中提供更多實務的建議。擁有27年的志工經驗,方麗群感慨地說:「雖然我們是在幫助其他需要支持的婦女,但其實我們自己也從中學到了很多。」她進一步表示,婦女新知基金會的志工培訓如同播撒希望的種子,不論是那些正在服務或曾經服務過的志工,不僅能將法律知識傳遞給來電者,甚至擴展到他們周遭的親友。

而在婚姻家庭法諮詢專線服務6年的沈惠華志工,她坦言,當初因為剛退休,因緣際會下看見婦女新知的網站上有志工招募,對於婦女議題並不熟悉。但熱心助人的他,後來加入新知,並接受了一連串的志工培訓,透過自己的力量幫助一些有婚姻、家庭難題的來電者。她也說到,能透過自己的法律知識幫助到有需要的人,是一件很有收穫的事。

推動台灣婦女權益的起點

婦女新知基金會的創立背景可追溯至1982年,當時的台灣正處於戒嚴時期。一群勇敢的女人站出來為女性權益發聲,創辦了台灣第一個女性主義雜誌「婦女新知」,推動性別平等的目標,直到1987年解嚴,雜誌社才改組為基金會。早期致力於推動墮胎合法化、禁止販賣雛妓等議題,並聯合其他團體,共同參與政策和法律的改革,並從1994年開始,培養多名婦女法律諮詢志工,提供民眾婚姻家庭法律電話諮詢的服務,為民眾提供免費的法律諮詢和轉介服務,持續推動台灣的性別平等議題和婦女權益的進步。

專線30年 來電超過8萬通

女性過去在法律上的地位低落,例如冠夫姓、子女監護權和子女從父姓等父權規範使得女性權益常被忽略。為了實踐「女人幫助女人」的理念,婦女新知基金會於1994年創立了民法諮詢專線,更於2016年,將專線名稱從「民法諮詢專線」改為「婚姻家庭法律諮詢專線」,並沿用至今,為的就是更精確地反映服務內容和範疇,讓民眾能更直接了解專線,也持續協助有需求的民眾婚姻與家庭相關的法律諮詢。

專線運行的初期,是作為搜集案例以及改變女性於法律地位不平等處境的基地,並將蒐集到的個案作為修法的參考,當時國內免費的婚姻與家庭諮詢資源匱乏,每次排班僅有一支電話與一位志工提供諮詢,且大多數來電者多為家庭地位低落、經濟弱勢、受虐的婦女。,在志工培訓制度以及專線不斷壯大下,目前專線有兩支電話,專線上有18位受過專業法律培訓的志工,以排班的方式,提供週一至週五的諮詢服務。

自婚姻家庭法律諮詢專線開通以來,接線總數已達8萬190通且仍在持續增加,目前擔任週一志工督導的方麗群分享到,身為專線志工在提供諮詢時,最為困難的是如何把自己知道的法律知識用來電者能接受的方式告訴對方,認為法律作為婚姻與家庭的最後一道防線,提供溝通技巧與方法對於當事人來說也具有重要意義。

過去十年間,婚姻家庭法律諮詢專線持續為民眾提供諮詢服務,統計顯示,離婚、子女問題及夫妻財產分配為最常被諮詢的三大問題。其中,離婚問題占據主導,高達38.5%。

儘管這些數字看似冷冰冰,背後卻隱含了許多家庭在離婚問題上的困境與情感糾葛。沈惠華分享,一位長期需要洗腎治療的女士來電,她的丈夫長期以來對她的飲食需求漠不關心,僅以麵包應付其每日餐食。儘管這名女士在病情稍有好轉時,曾透露想要離婚的想法,但因身體狀況虛弱,無法採取實際行動,這不僅反映了婚姻中性別不平等的現實,也凸顯出在弱勢群體中,提供諮詢與支持服務的重要性。

婦女新知表示,也有不少民眾致電諮詢有關離婚後財產分配的問題,沈惠華分享,個案婚前購置了房產並自行承擔房貸,婚後則將房產贈與妻子並過戶,但房貸仍由自己負擔。後來感情生變並萌生離婚念頭時,他開始疑惑,房產已過戶給妻子的情況下,自己已支付的房貸是否能要求返還?此外,夫妻名下的財產和負債是否應當合併計算,再對剩餘財產進行平分?這些問題並非個別現象,尤其在夫妻雙方各自持有房產,且債務責任不明確的情況下,財產分配的爭議愈來越常見。因此,民眾在進行重大財產決策時,應充分溝通並考慮尋求專業建議。

在子女扶養的議題上,法律知識的及時更新更是提供精準諮詢的關鍵,方麗群指出,在2010年,一位成年案主來電表示,其母親長期未盡扶養義務,但在個案成年後突然要求奉養。這時,志工剛好得知最新修訂的民法第1118條之1,該條文規定若受扶養權利者未盡扶養義務,負扶養義務者可請求減輕扶養責任。專線志工將這條重要資訊告知來電者,最後個案成功依此法律條款爭取到應有的權益。

↑ 根據2014年至2023年的統計,民眾在婚姻家庭法律諮詢專線中,最常諮詢的的問題前三名,包含:離婚、子女、夫妻財產。資料來源/婦女新知基金會

隨著社會對於性別平等和家庭暴力問題的重視,諮詢專線的角色也日益重要,從初創時的志工缺乏專業法律知識,到如今擁有系統化的法律培訓,像是每週安排兩次上課,一次時間為三個小時,課程結束後,開始實習接線,最後由督導篩選出合格接線員。婦女新知逐步建立完善的援助機制,讓諮詢服務更具專業性和實效性。不過38.5%的離婚諮詢比例依舊是一個警訊,說明社會在婚姻家庭關係的維護與改善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婚姻家庭法律諮詢專線在提供法律諮詢的同時,也將來電資訊進行彙整與分析,並與婦女新知基金會的修法推動和改革工作保持合作,這些數據也作為民法改革的重要依據。

三十年志工培育之路

婦女新知基金會的婚姻家庭法律諮詢專線,三十年來不僅為無數家庭提供了寶貴的法律諮詢服務,更培育了一群專業、有愛心的志工團隊,其成功來自於基金會有系統、有耐心的培育。

沈惠華說到,志工培訓招募階段基金會通過網站和媒體發布訊息,吸引對性別議題有熱忱的人士加入。培訓的方式為每月安排兩次受訓、每次時間三小時,開始實習接線後,督導會進行篩選,最後選出符合資格的志工進行正式接線。訓練課程內容涵蓋婚姻家庭法律知識、性別議題探討、諮詢技巧訓練等多個方面。

除了基礎知識的傳授,基金會更注重培養志工的傾聽能力、同理心和支持態度。方麗群提到「法律是最後一道防線,前面若是能用情或理去溝通,婚姻家庭問題不一定要用法律解決」基金會接線服務不僅要傳授法律知識,更要培養志工運用溝通能力的技巧,給予民眾情感的支持,培訓並不止步於課堂。基金會還邀請律師、心理諮商師等專業人士授課,安排志工參訪相關機構,讓志工了解法院的實際運作情況。透過實務經驗的積累,志工能更全面、貼近現實地為來電者提供幫助。面對社會的變遷,如同婚、通姦除罪化等新議題的出現,以及男性來電者比例的上升,基金會堅持無論面對何種性別的來電者,服務品質都應一視同仁,來貫徹婦女新知推動性別平等的理念。

沈惠華笑著說「未來的某天我們可能都會面臨到來電者的問題,因此,接線工作不僅能掌握專業知識,更內化了性別平等的價值觀」,因此即便離開工作崗位,依舊仍將學習的總總運用在生活中,這或許就是婦女新知基金會志工培訓最珍貴的成果「在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的同時,也在社會中播下了性別平等的種子」。

婦女新知基金會未來展望

 婦女新知基金會未來的展望規劃將著重在深化性別平等、強化政策倡議來擴展社會影響力。除了繼續提供婚姻家庭免費法律諮詢熱線外,職場性別友善環境,也是基金會重點關注領域,尤其聚焦於勞動權益保障和性騷擾防治。基金會計劃通過培訓志工、提供專業法律諮詢等多元方式,協助女性應對職場挑戰,確保她們在工作環境中享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公平性,這有助於提升女性在職場中的話語權和權益保障。

另外,婦女基金會也致力於推動多元家庭的法律保障,努力廢除存在性別歧視的法律條文,加強對各種家庭結構的支持,確保單身女性、同性伴侶在內的所有家庭形式都能享有平等的法律保護。而在教育與文化改革層面,婦女新知基金會將持續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落實。基金會計劃與學校、媒體等機構緊密合作,希望消除教育和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印象,培養下一代對性別平等的深刻認知,讓觀念真正化為行動。

採訪側記:

受訪者分別是在專線服務已經27年的方麗群督導與服務6年沈惠華志工,他們與其他志工同仁投入大量的心力與時間在婚姻家庭法律諮詢專線,從過去女性在法律上較不受保障的窘境,直到現在基金會成功推動許多修法,也未曾停下推動性別平等的腳步。由於志工的培訓並不容易,完成了培訓與實習後,正式成為接線志工,仍需要不斷學習、接收新的法律與諮詢知識充實自己,以確保能夠提供專業的資訊給予來電民眾,我們對於前線志工的努力也感到非常敬佩。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234則報導
2,338則影音
724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1:47

魚菜禽共生 馮明芳打造自然農場

2024-11-06
瀏覽:
1,921
推:
2
回應:
0
1:38

宜大成立飛魚隊 以無人機發展低碳農業

2024-11-04
瀏覽:
3,116
推:
4
回應:
0
2:27

慢島劇團用偶戲揭熟人性騷擾 為兒童發聲

2024-10-31
瀏覽:
7,177
推:
3
回應:
0
3:05

教室養珊瑚 吳鎧任帶學童進行海洋復育

2024-10-29
瀏覽:
3,998
推:
1
回應:
0
3:17

視障鋼琴師吳承澐 用創作講述自己故事

2024-10-25
瀏覽:
5,535
推:
4
回應:
0
3:50

《和合夢》突破性別框架的跨時代戲劇之旅

2024-09-23
瀏覽:
8,395
推:
0
回應:
0
3:04

譚宸翔 十年浪犬志工 分享認養要領

2024-09-20
瀏覽:
10,788
推:
2
回應:
0
2:17

點點善 將身障者畫作轉化為文創商品

2024-09-18
瀏覽:
20,237
推:
6
回應:
0
3:29

臺灣鸚鵡保護協會 用愛救援浪鳥與病鳥

2024-09-16
瀏覽:
8,152
推:
1
回應:
0
3:01

職棒投手返鄉 張志強帶領孩子逐棒球夢

2024-09-13
瀏覽:
10,069
推:
1
回應:
0

婦女新知法律專線 30年8萬通電話諮詢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278篇報導,共13,14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278篇報導

13,14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