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蜜糖養菌種好菜 青農吳家禎讓親友吃得健康

2025/04/04 21:00
5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記者陳臻娣、江采芸/雲林縣東勢鄉報導】「我想讓自己關心的人吃到健康的食材,喜歡看到兒子在農場裡安心地玩。」吳家禎因對鄉公所農業科公務員工作內容的單調感到厭倦,毅然決然轉投對他極具挑戰性的有機農業,並以希望心愛的人能吃到健康、安全的食材作為砥礪前行的動力。不過這條路並不平坦,面對轉型期的限制、病蟲害的威脅,他選擇迎難而上。天然有機資材「葵無露」,成功防治害蟲;以蜜糖擴培溶磷菌製作液態肥料灌溉田地,確保土壤養分充足,提升作物的健康與品質;積極推動食農教育,讓更多孩子透過農事體驗了解食物的來源與價值。

      ↑八田有機農場負責人吳家禎拿著鐮刀採收有機小白菜。攝影/江采芸

      吳家禎畢業於國立嘉義農業專科學校農業經濟系,曾在鄉公所農業科任職,負責農業行政工作。雖然工作內容與農業相關,經常能夠下鄉視察農田與魚塭,但比起枯燥的公務員生活,他更加渴望挑戰。同時也希望能讓心愛的人吃到健康安全的食材,於是毅然辭職,回鄉投入有機農業。儘管課堂上的學術知識與實際操作仍有一段距離,但吳家禎在校期間在農業經營與成本控制方面專業內容的學習,也對農場的經營提供重要支持。開始進入有機農業領域後,吳家禎先是向當地一位經驗豐富的有機農場經營者學習,從種植技術的實踐到了解市場需求。逐步累積經驗才開始自己承租土地獨立經營,進而有了如今的八田有機農場。

      市場接受度低 農產品外觀影響銷售挑戰重重

      吳家禎的農業生涯一開始並不順遂。他選擇投身有機農業,但由於有機農產品的用藥限制嚴格,使他在栽種過程不得不面對一系列的挑戰。不僅如此,吳家禎所承租的土地原本是依照慣行農法進行耕作的,這意味著他必須經歷長達兩年的轉型期,才能將其變為符合有機標準的土地。轉型期對於有機農業經營者,都是一段極為艱難的時光。在這段時間裡,作物無法被標註為有機農產品,且由於有機農業對用藥的限制,所生產的作物外觀與傳統農法所種植的漂亮蔬果相比,顯得粗糙、不美觀,更加難以吸引消費者購買。

      ↑採收的有機小白菜,帶有輕微的蟲咬痕跡。攝影/江采芸

      吳家禎指出:「有機跟轉型期的農產品在品質上都一樣,沒有差別,就是一塊地,同樣東西同樣種法,過了兩年後就變成有機。」儘管他深知自己的作物品質並不比有機農法種植的差,但消費者對轉型期的農產品依然存有疑慮,且極少通路願意接納這些轉型期作物。這使吳家禎在農產銷售上屢遭困難,在市場需求有限的情況下,他不得不將作物價格壓低,才能勉強銷售出去。儘管面對重重挑戰,吳家禎也並未放棄,憑著堅定的信念,他撐過了這段艱苦的轉型期。

      有機農業的挑戰:如何兼顧病蟲害防治與環保

      在種植有機的道路上最難以避免的就是如何在有機要求的用藥限制下,既能防治病蟲害,又不依賴化學農藥與肥料。為了應對這一難題,吳家禎選擇一種天然且環保的方法——自製「葵無露」。這是一種由沙拉油和洗碗精混合製成的有機資材,在作物葉面均勻噴灑,沙拉油會在葉片表面形成一層細薄的油膜。這層油膜不僅能夠有效隔絕空氣中的病菌,還能減少病原孢子的附著與滋生,從而抑制病菌的生長,降低作物感染病害的風險。

      ↑葵無露製作方法。製圖/陳臻娣

      此外,這層油膜也能發揮物理性的殺蟲效果,當小型蟲害,如:蚜蟲、粉蝨或紅蜘蛛附著在葉片上時,油膜會包裹住害蟲,堵塞害蟲的氣孔,令其無法呼吸,窒息死亡。這種無毒且無殘留的天然防治方式,既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也不會對作物產生負面影響,為農作物提供一道簡單而有效的生態防線。

      蟲害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後,吳家禎將注意力轉向作物的營養供應。他選擇以蜜糖為基底,利用溶磷菌進行擴培。溶磷菌是一類天然存在於土壤中的土壤細菌或真菌,它們能夠釋放小分子有機酸,進而增加土壤中可溶性磷的含量。而「磷」為植物用以合成核酸、蛋白質、磷脂質等的必要成分。當溶磷菌與糖蜜混合經過發酵培養後,便能形成一種高效的液態肥料。

      吳家禎將這種液態肥料與水一同引入農田的溝渠,確保營養物質能夠順利滲透到土壤中,深入植物的根部。這樣不僅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的營養成分,還能促進作物根系的發展,讓植物在成長過程中更加健壯,並且提升作物的抗病能力。由於溶磷菌為生物性肥料,無法與農藥同時使用,因此也大幅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

      有機農產品銷售難題:面對即期性產品的風險

      務農初期,吳家禎採取自產自銷的方式販售農產品,但很快發現其中充滿許多不確定性。直接對接消費者的銷售模式讓他幾乎無暇顧及其他農務,而蔬果屬於即期性強的產品,一旦未能準時送達,便可能因黃葉或腐爛而影響品質。若買家因此要求賠償,他不僅需要安撫對方情緒,還得處理物流問題。由於蔬菜採收後通常沒有多餘存貨,一旦發生問題,他只能自行吸收這些損失。

      吳家禎曾經遇過客戶下單後,在出貨日卻失聯,使他措手不及,滿箱新鮮蔬果只能到處分送,委屈也只能自己咽下。這種經營方式的壓力以及風險都相當大。為了解決這些困境,吳家禎選擇將自家種植的蔬菜上架至專門販售有機產品的里仁超市。他表示:「我把我的專業,就是在種植方面處理好,然後販賣就交給他們專業的會賣的去賣。」這樣的分工不僅讓他能全心投入農作,確保作物品質,也讓產品銷售更穩定,減少不必要的風險與壓力。

      推動食農教育,啟發孩子了解食物來源

      吳家禎的有機農場經常與附近的小學合作,積極推動食農教育,讓更多小朋友了解蔬果從栽培到收成的過程。他偶爾會前往學校或機構,透過講解紅蘿蔔的種植流程並現場示範、烹調,幫助參與者更直觀地理解有機作物的特殊性。此外,每年他都會在農場中保留一塊土地,讓孩子們和成人一起參與採摘體驗。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能夠學習蔬菜的種植知識,還能親自參與拔蘿蔔等農事體驗,真正感受食物的生長與變化。吳家禎強調,食農教育能夠幫助大家更加關注食物的來源,而不僅是把它當作餐桌上的一道道菜餚。

      ↑學生體驗親手採收農作物。攝影/江采芸

      八田有機農場經歷無數挑戰,但也創造許多幸福的瞬間。吳家禎的妻子表示:「兒子會帶同學來,他們可以放心地在田裡玩耍。」對於目前農場的運營,吳家禎還算滿意,並計劃未來繼續探索創新的農業方式,讓有機農業的發展不斷延續。

      採訪側記:

      這是我們第一次進行生命力採訪,過程中我們除了深入了解採訪內容,像是當前有機農業面臨的困境等,也親身體驗了小白菜的採收過程。訪談過程中,我們也經歷了不少挑戰,像是因為太緊張而在訪問受訪者時頻頻結巴,還有因相機空間不足而感到有些侷促的情況。不過幸好,吳家禎夫婦非常友善,不僅請我們吃點心和飲料,還在我們回程時送上了滿滿一大袋的小白菜,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這是我們第一次的生命力採訪,雖然過程中充滿了小插曲,但最後還是以溫馨落下了帷幕。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