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環保團體在坎昆氣候會議會場外架上「我愛KP(京都議定書縮寫)」的愛心道具,希望日本不要離開京都議定書(張楊乾攝)
文/李河清(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陽光灑落沙灘,浪花拍打海岸,第十六屆氣候變遷談判締約國大會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召開,儘管陽光燦爛,哥本哈根的失敗幽靈並未遠離,回顧第一個禮拜的氣候談判進展與成果都不顯著,氣候談判的四大支柱-減量、調適、資金補助與技術移轉,或多或少遲滯或迴避,其中最令人引起爭議的是日本氣候談判立場的轉向。
日本 開出第一槍?!
京都議定書採取全球溫室氣體減量、個別國家減量目標架構,將國家分類成已開發國家(即附件一國家)在2008-2012第一承諾期前,將碳排放量比1990年少5.2%,而開發中國家(非附件一國家)在2012年前並無減量義務,此次坎昆會議的重點就是確定後京都減量目標。
日本在12月1日宣布在第二承諾期內將不承諾任何減量目標並倡議以哥本哈根協議為架構,採取自願減量原則。這個看似轉向的提議立刻引起軒然大波,而事實上日本的苦心佈局和迂迴作法值得仔細探究。
氣候談判目前採雙軌制進行,第一工作小組AWG-KP的目標在於擬定並確立第二承諾期減量目標,第二工作小組AWG-LCA則致力於推動調適、技術與資金等長期合作項目。
美國因為國會未能批准京都議定書,既非締約國也無減量義務。而中國本來就屬於非附件一國家,在2012年以前並無減量義務。日本認為:目前的京都議定書只規範了全球排放量的27%(以2008年為水平),歷史累積排放第一的美國和目前排放第一的中國都自外於京都議定書,而這兩個排放大戶卻都參與了哥本哈根協議此取自願排放減量行動。
日目的 向中美喊話
日本主張後京都架構將包含所有主要排放國,說白了就是針對美國與中國這兩大排放大戶的苦心呼喚。此外,一項被認為不具法律效率的哥本哈根協議,出人意料的,目前已有138個國家參與,其所代表溫室氣體排放量已佔全球的86.76%,符合”普遍性”減量原則。
總的來說,日本背負了京都議定書在京都簽訂的重任,從1997年議定書簽訂,2005年議定書生效以來,其減量目標與行動表現不俗:
一、 在第一承諾期間,減量目標5.2%是全球平均值,而日本採取高標,減量目標為6%
二、 在第二承諾期內,有條件的承諾於2020年前減25%,這裡的條件是指其他主要排放國的有效參與
三、 實際減量行動:日本於模範sufficient medium、 inadequate的分類中被評定為減量已達適量、適度原則,其表現甚至優於歐盟。
四、 調適資金的補助:日本承諾2012年前補助150億美金,而事實上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已經補助72.3億美金
此次日本在坎昆氣候談判的立場轉向,不能解釋成對京都議定書開了致命的一槍,相反的,日本適時的指出後京都協議架構下中美缺席的困境,促使國際社會正視中國與美國參與全球減碳機制的必要性與迫切性。一向承襲保守路線的日本,終於在坎昆的氣候談判桌上先發制人,先馳得點為日後談判預留契機。
關於作者
李河清,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SUNY—Albany)政治學博士,長期投入環境政治、環境外交、環境安全等新興研究領域;規劃並推動科技與社會學程;參與氣候變遷政策網絡(COMPON)國際研究計畫,並持續出席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 COP 13, Bali, 2007; COP 14, Poznan, 2008,COP 15, Copenhagen 2009, 以及Cancun 2010)
【延伸閱讀】
《氣候會議關鍵週 大會主席:絕不進行密室談判》謝孟哲 06-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坎昆氣候會議:減碳新協議草案出爐》張楊乾 05-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day7_sunday service for climate change》頭頭 05-Dec-10 邊地發聲 @ TUVALU
《哥本哈根會議 為愚蠢年代揭幕》趙家緯 21-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哥本哈根協議 爭議中產出》張楊乾 20-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