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宛凌、陳富妤/新北市報導】今年五月,PHi工作室登上月經狂歡節,以偵探偶劇《血腥角落與他的朋友》將月經、衛生棉等生理狀況和生理用品,製作成得以相互對話的偶件,帶著觀眾尋找教室裡出現不明血跡的來源,共同探索月經的奧秘,推動友善月經的目標。
↑最有可能的目擊證人:布衛生棉和棉條被發現了。照片提供/PHi表演工作室。
在法國讀書相識的顏良珮、吳宗恩相繼修完法國國際戲劇學校,因擁有共同的表演風格、欲嘗試創新理念,2013年,於巴黎成立PHi表演工作室,希望打造藝術家的共同平台,從兩人喜愛的表演形式:Bouffon(布瘋諷刺喜劇)、小丑、身體探索及偶戲開始,將不同的藝術表演形式帶入大眾眼中。
起初,PHi表演工作室以不限制劇本、形式及內容的規則,讓演員得以從表演中試錯。「如果運動員需要每天練習,那演員也需要,是這個平台主要發起的原因」吳宗恩說道,後來他們開始去書店、衝浪店、民宿、明信片店演出,「我們才感受到演出真的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地方。」顏良珮說。
從工作室創立初期的走演階段,到後來轉型為社區互動劇場,再走到回到劇場內演出的近期,創立至今,PHi表演工作室經歷的是找不到舞台、賣不出正式製作的演出門票,支撐他們的核心精神就是PHi中的「H」:人性探索( Humanity),他們努力找出最能夠打動觀眾的共鳴點是什麼。
2016年回台灣完成立案至今,PHi表演工作室曾巡迴演出諷刺喜劇節目《女子話》,「女子」由「好」字拆解,以兩位演員各自感興趣的主題和自創角色,進行五十場不同內容的演出、期許為這個世界說一點「好話」、2020年受剝皮寮歷史街邀約演出沈浸式劇場《夜巡預備備》,以艋舺大拜拜的先前準備為主題,帶領觀眾深入探索信仰文化、2021年至2023年與司法院合作法治教育沈浸式劇場《一封來自法庭的邀請函》,透過互動式演出讓觀眾移步各個場景,體驗身處一起殺夫案件的現場並做出判決等各類型劇場。
2021年,「糖,來了」布衛生棉工作室邀請PHi表演工作室,合作創作給青春期孩子的月經偶戲:《血腥角落與他的朋友》,以「月經友善」的概念出發,和準備進入青春期的國小學童,探索月經與成長的故事,後與花蓮勵馨基金會合作,將偶戲帶入校園、進行12場國小巡迴演出;又於2022年、2023年的月經狂歡節演出。
↑染血的運動褲在另一個角落被發現,觀眾上台仔細查看是否有犯人的線索。照片提供/PHi表演工作室。
↑代表月經形象的血腥角落出來訴說自己的煩惱。照片提供/PHi表演工作室。
↑血腥角落(左邊偶件)在和布衛生棉(右邊偶件)訴說自己的煩惱。照片提供/PHi表演工作室、谷慕慕月經狂歡節。
↑花蓮縣佳民國小的觀眾正在聽血腥角落的自白。照片提供/PHi表演工作室。
從生理變化到劇場演出 月經擬人化之旅
對一個來初經的青少女來說,當身體發生變化,伴隨而來的是內心的惶恐、情緒的混亂,初次遇見賀爾蒙改變的小孩,該如何面對生理不適感,如何不以有偏見的視角和態度討論生理變化、坦然的說出「月經」二字,成為PHi工作室製作《血腥角落與他的朋友》陪伴邁入青春期的生理男性和女性時,期望實踐的目標。
在劇中,教室裡出現莫名的血跡,因為擔心可能有受害者,演員邀請觀眾們成為偵探,一起找出血跡的真相。在發想《血腥角落與他的朋友》時,PHi表演工作室選擇偵探互動型偶戲以吻合國小教室「簡單移動」的特性,他們賦予觀眾「小偵探」的角色,在教室內尋找為何有紅色血跡的原因,為了讓小觀眾有移動找線索的感覺,他們針對不同教室的特色設計舞台,增添了整體表演的互動性。
因此,接下來的演員們帶著觀眾走進各式各樣的場景尋找線索,這時,觀眾們可能會遇見並詢問不同染血的物件:染血的內褲、雨傘⋯⋯等,它們便可能是這起血腥案的目擊證人。在與這些物件對話和互動的過程中,觀眾能夠參與演出、挖掘真相。
↑PHi表演工作室配合國小校園空間特性佈置演出現場。照片提供/PHi表演工作室。
「如果月經擬人化,那它會是什麼樣的形象、什麼個性?」這是PHi表演工作室在發想月經偶時遇到的問題,因此,他們邀請製偶師楊雯涵為這齣戲注入靈魂,打造各個角色的偶件。
《血腥角落與他的朋友》中,月經、布衛生棉、棉條、月亮杯等物品擬人化成了有生命的偶件,希望藉由放大各生理用品的特徵,減少小男生平常較少接觸而產生的疏離感。劇本中設定的各角色性格和青春期的孩子相仿,如以參考青春期少女煩惱設計的,名為「血腥角落」的月經擬人化角色,將呈現小孩對月經的想像和焦慮,帶有「憂鬱、暴牙」等個性及形象設定,並帶入分離焦慮及月經去污名化等議題背景,和小觀眾交流、互動。
↑PHi表演工作室講解布衛生棉偶的演出方式。攝影/陳富妤。
打破沉默 創造月經友善對話空間
「我們希望能讓大家自在的講出月經」楊雯涵說道。說起月經教育,大眾最直覺想到的教育對象應為中學生。PHi表演工作室此次選擇和花蓮勵馨基金會合作,將月經偶戲帶入國小校園,一是因為小女生來初經的年紀漸漸的提早,二則是東部地區的小學生因隔代教養而缺乏長輩在身邊的生活陪伴,更需要月經教育的關懷。
另外,顏良珮和吳宗恩也發現在國小教育中較少談及月經同理議題,生理知識的傳達是容易的,但是在月經來時,如何讓小孩勇敢的告訴老師、帶著小孩處理自身情緒的混亂,進一步的求助他人解決自身疑惑的課程,是目前較少放入國小教育的一環。
「月經出現的階段,提醒了所有女性,那段時間更應該要把自己捧在手心裡」吳宗恩說道。身為男性,宗恩坦言,起初他並沒有如此深刻的意識到月經對生理的影響,直到前幾年發生意外、嚴重受傷,他真切的感受到身體有「病痛感」時,才會想要好好的呵護自己。透過這次的偶戲演出,他們也希望以戲劇取代書本知識,讓觀眾對擁有不穩定的情緒的「月經」角色產生同理心,並在參與的過程中,讓小孩接觸到生理用品,了解它們的特色及用法,最終幫助他們一同自信的談論「月經」這個話題。
劇場與性別教育的交匯 PHi工作室築藝術教育橋樑
PHi工作室實踐了愉悅(Pleasure)、人性探索(Humanity)、做個傻瓜(Being idiot)的創立宗旨,他們敢於挑戰劇場的極限,堅信每個想法都有潛力變為成功的實踐。因演出《血腥角落與他的朋友》,PHi工作室除了於月經狂歡節及國小巡迴演出,他們也積極討論如何擴大國小巡演的覆蓋面,以觸及更多的人。「孩子們對於畫面的理解能力常常勝過文字和語言」顏良珮說道,因此,他們針對教師推出了三個工作坊:偶戲影像化、偶戲工作方案以及紙箱劇場,讓老師們更容易地將月經教育帶入課堂,通過視覺化和互動的方式,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月經友善這一議題。PHi工作室呼籲更多人打開心胸、接受月經議題的談論,並期望能將月經教育的力量傳遞得更遠。
對於性別教育相關的規劃,他們也即將在未來一年內開辦身體自主工作坊,通過與司法、性別專家的三方合作,嘗試以性侵害抗辯之情境模擬等形式製作議題劇場,走進中學校園談情感教育及身體自主。顏良珮和吳宗恩也在訪談中分享到,今年#MeToo運動的爆發潮也更讓他們意識到這個工作坊的重要和急迫性,期望藉由此次工作坊,讓小孩明確認識戀愛時的界線。
「我們還能在一起做喜歡的事情,就希望能一直走下去。」顏良珮說完後和吳宗恩相視而笑。無論是月經偵探偶劇《血腥角落與他的朋友》抑或是未來的身體自主工作坊,PHi工作室都期盼能從他們的戲劇裡,促進公開、坦誠的對話,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在面對青春期的生理變化時,感到更加的自信和理解,建立健康性別觀念和促進性別平等的關鍵一步。
採訪側記:
一次離開咖啡廳後仍存有餘溫的訪談。良珮、宗恩和雯涵在訪談中對彼此理念的支持和認同,讓我們深深感受這個團隊對實踐理想的強烈行動力和渴望改變社會的不懈扭力。透過藝術、教育,和社區參與,PHi工作室不斷努力推動月經議題的正向改變。他們用堅毅的決心、創意的方法和關懷的心,將友善月經的理念傳播給更多人,打造一個讓月經議題不再被視為禁忌的社會。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