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手匠發展生態農業 偕同新住民、在地老農推向國際

文字-A A +A

採訪/許尹羚、編輯/邱羿慈

桃園市小農手匠發展協會致力於推動生態農業,鼓勵農民施行友善土地耕作,活絡在地農業發展,提升友善耕作的農民收益,協會透過地方網絡整合,協助新住民與台灣在地的農業合作,並推行尊重多元文化與包容。
拒絕「慣行農法」推動新農耕方式 手匠精神友善環境
相較於國外農場的規模化,台灣小農的小規模經濟相對弱勢,多元種植對於土地而言是件好事,不但能保有土壤內的養分,還能使生態更加完整;但所有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從反面來看,小規模農作難以經營品牌,友善耕作的價值若無法藉由品牌被體現,許多農民辛辛苦苦耕耘的作物只能被賤價銷售,不只經濟收益受限,投入農業更讓年輕一代怯步。
 
桃園市小農手匠發展協會理事長余孟芬認為,一般使用的「慣行農法」,是透過農藥來殺菌、殺蟲、防蟲與抗菌,進行大面積與單一作物的耕耘,成本可以被壓縮得極低,而生態農業推廣的友善土地,價值體現在環境上,卻不能直接被反應在價格上,社會大眾無法體認到環境友好的重要性,甚至認為「耕耘只是老年人好玩或打發時間的方式」,久而久之,這樣的友善農法只會逐漸消失,而實際上友善土地的耕耘是需要永續發展的,要讓這種方式可以持續,必須讓青年認為值得接手、得以謀生,否則隨時間的推進,農地會荒廢,台灣將出現糧食危機。
 
台灣傳統農作物如高麗菜等,價格可說是「菜金菜土」,價格好的時候人人搶種,導致價格崩盤,沒有注意到市場現況,許多農民只能削價競爭,小農又缺乏市場訊息,每年市場崩盤的問題反覆出現,為解決這種窘境,協會建議農民們可以採取更多元的種植方式,觀察市場狀態或選擇區隔消費市場。但倘若每位小農都個別尋找通路,如此一來既浪費時間,又耗費精力,於是,小農手匠決定用聯合品牌將匯集農民,推動新的農耕生活方式,以友善環境的標準審核農民,並藉由網路的力量讓更多人知道友善土地的重要性與價值。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消費者是願意多花一點錢購買無毒且無農藥的商品,小農手匠的品牌既符合友善環境,又可以滿足消費市場,簡直一舉兩得。不僅如此,為了奉行客家農村追求晴耕雨讀的理念,他們傳承手作經驗,僅靠著天然的陽光及鹽巴製成醃製品,將豆腐搖身一變成了豆腐乳,芥菜成了梅乾菜,並且在桃園市中壢區承租了一幢廢棄老屋作為據點,以回收的木條補強破損的窗戶,修築屋體漏水的部分,重新整建房屋,把資源妥善利用,還能夠重溫手作的溫暖。
 
(圖一) 用木條修築窗戶 妥善利用資源
 
新住民偕同合作 社區關懷減少文化衝突
桃園作為台灣的門戶,也是移民最多的城市,許多新住民想念家鄉的美食,但是基於種種的文化及語言隔閡,台灣人鮮少傾聽他們的需要,且因疫情緣故,運輸成本大漲,日常香料成本提高,移民者更難以重現家鄉的滋味。小農手匠發展協會發覺此需求,便引進東南亞香料種植,先例非常成功,計畫與桃園市新移民女性關懷協會合作,輔導在地農民種植東南亞香料植物一方面滿足移民市場的鮮食需求,一方面協助在地農民多元種植,增加收入。協會並積極與各社區關懷據點展開合作,希望提供在地農產品作為食材,擴展在地小農契作通路。
 
因應高齡化社會問題,目前朝向開發更多適合高齡長輩軟食的方向,實踐健康綠飲食,讓高齡長輩吃得開心又放心,還能增加老農收入。許多家庭因長照問題與外籍看護經常引起糾紛,以飲食串起東南亞新住民與家鄉的密碼,台灣民眾從飲食出發,深刻認識東南亞國家自然環境與文化,進而建立認識、減少摩擦。


(圖二) 小農手匠產品在天光雜貨店專櫃
舉辦八國聯歡與青年身心營隊 走入深度農村之旅
國家與國家、種族對種族的認識有限,相關學者表示:「到達一個文化的核心,其中最佳途徑之一,就是通過它的肚子」。也許田園採摘、一道料理或一席擺盤,彼此可以開啟不同文化的對談和理解。小農手匠與半農生活坊合作舉辦八國聯歡餐會,歡迎來台工作的外籍人士,一起生活,一起分享美食;也舉辦國際青年身心靈營隊,連結各大學國際處,邀請在台灣就學、就業的國際青年體驗自然並了解農村生活。農園的規劃包含原生態、園藝和可食性地景農業及許多不同領域知識相結合,透過結合各種元素設計而成的符合自然生態系統的有機農園。藉著深度農村旅程,一同深入認識及了解生態農業。里山農村生活,打造社區的休閒農業觀光形象,深度推廣新農業生活模式。透過桃園市非營利發展組織協會的支持,小農手匠得以辦理更多活動,讓更多青年一起投入到農業本身。

(圖三) 農委會水保局肯定小農手匠的理念,積極協助小農手匠區域0整合和產品推廣。(左二為農委會水保局總局局長李鎮洋,右一為百大青農鍾志忠。)
在地出發放眼國際 台灣小農推廣全球
「Farm to Table, Taiwan to Global」小農手匠從在地出發,並放眼國際,理事長余孟芬表示:「地區性的協會很多,不欠我們一個,而國際化是較為缺乏的。在自己狹小的世界,甚至不知道別人如何看待自己,並且我們很喜歡農業,願意投入時間精神,要把台灣小農發揚到全球」。
 
在選擇小農加入品牌的過程,小農手匠不強調有機驗證,因執行驗證需要耗費農民大量支出,增加成本。而蜜蜂、蚯蚓便是最好的驗證員,比實驗室的試紙來得更有說服力,觀察土地的狀況,用這種方式檢驗有無友善土地,永續發展、提升小農經濟價值是小農手匠致力推廣的項目之一,要保障安全、無毒糧食且友善環境,價值必須反映在價格,否則即無法永續。而台灣其實已有許多外國友人在此生活,可以藉由台灣安全、自然的在地美食,增進不同文化間的溝通與交流,把目標客群鎖定在國際民眾,未來朝向舉辦更多國際營隊方式,讓更多人認識到台灣小農。

(圖四) 總幹事郭于倩(左)、理事長余孟芬(中)與NPO中心成員(右)謝彥騰在小農手匠契作菜園合影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5.11.13

Job Enjoy

加入時間: 2015.11.13
152則報導
2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小農手匠發展生態農業 偕同新住民、在地老農推向國際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887篇報導,共12,78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887篇報導

12,78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