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區像是新竹市的母親,有母的香山車站,(註一)為期90年不畏風雨的守候;
在日據時期,曾有養殖方式特殊、品質優良遠近馳名,創造年收益高達一萬圓的牡蠣;
60年代經濟起飛,工業區崛起的香山迎來一次比一次艱難的挑戰…
90年代省建設廳和市政府提出「香山濕地填海造陸計畫」,經當地居民與環保團體發聲、抗議,最終才保下這片珍貴的資源。
緊接著爆發的綠牡蠣事件,更是重創香山區蚵農們的生計,讓盛及一時的養蚵事業步入寒冬。
在地人蔡志修先生為我們細數,污染香山濕地,造成綠牡犡事件的可能原因。
經歷公害事件後,在一群有心人的推動下,朝山社區也慢慢找回生命力。 在地人蔡志修先生,憑著對故土的熱情,從零開始學電腦,不但完成兩本書為地方文史留下寶貴紀錄(註二),還親自規劃社區旅遊路線,入選希望基金會「全國精彩一條路」,及聯合報「驚艷五條路」,成功把朝山社區推廣出去。
還有一位是蔡志修口中,朝山社區最佳引路人~竹松社大主秘沈華葦
沈華葦受訪時表示,20年前他們進入朝山社區做田野調查,幾年下來,陸續藉著舉辦一場場的「蚵學之旅」,以及辦理相關的一些走讀行程,讓在地的居民慢慢開始意識到海洋污染這件事很重要,他們可以做一些什麼來改變這個事件的原貌,海洋污染這件事一直都在,它曾經發生過不代表它現在已經不會發生了,竹松社大在做的事情就是,讓這件事情慢慢讓大家都能知道,用各種形式,可以用戲劇、可能用手作、可能用舞蹈、可能用歌唱、可能用繪本,用各種形式讓大家知道,原來這塊土地有發生過這些問題,讓大家才能進一步去思考我們能做什麼....
綠蚵事件不只是香山的事,更是攸關整個生存環境,保護生態大家一起來!
公民記者碧馬麻新竹香山報導
【註一】香山火車站為目前全台僅存使用中的「入母屋造式」木造車站。
【註二】蔡志修分別在97年出版《竹塹 『朝山』庄頭文史紀事》、98年編寫《竹塹 『朝山』庄頭廟宇紀事》兩本書。
特別感謝竹松社大公民記者黃菁瑜協助提供影片編輯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