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的光復新村---台灣第一次造鎮計畫的原型、實驗村
也因政府欲將國有眷舍收回、拆除、轉交國有財產局處分而面臨保存的議題
光復新村當時以「Garden City-花園城市」為規劃原型
為中興新村的大型造鎮奠定了先驗基礎
更是台灣自己的專業者第一次主導的造鎮計畫
在台灣都市計畫發展史上佔具有重要意義
大樹成蔭、低密度的建築分佈更具有結合生態規劃進行保存再利用的潛力
敬請各位協助轉載、刊登、轉貼訊息
(圖:李俊賢/攝)
緊鄰台中霧峰「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的光復新村,為省政府中興新村之「前身」,總面積約10公頃。但是,政府已於98年4月將居民遷空,並即將辦理騰空標售。
1950年代中期,政府戰略思維從「反攻復國」轉而決意「建設台灣」,開始著手大規模推動省政,建設台灣為「三民主義模範省」。台灣的空間發展與都市規劃,究竟有了什麼轉變?則要從「省府新市鎮」談起。當年中央政府基於防空戰略與城鄉發展考量,著手推動台灣省政府「疏遷」計畫,將行政機關疏散至台北近郊再遷移到中部,包含45年興建的光復新村(霧峰),與46年的中興新村(南投),這是我國城市規劃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台灣大部分城市是延續日本殖民五十年所建立起來的,包括都市計畫法規與治理,並延續使用到今天。戰後,有部分是美國人的協助,有些規劃是美國人直接主導,都值得從都市規劃與歷史保存的角度保留。譬如說陽明山山仔后美軍的宿舍區,已經登錄為「文化景觀」地區,因為它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見證。但光復新村與中興新村是當年台灣第一次靠自己的專家學者,以專業、技術與努力規劃出來的「新市鎮」。這個「新市鎮」的內涵,除了一如眷村五十年的生活歷史,更包含了市鎮規劃的創新作法:
一、 考察英國的「花園城市」(Garden City)的概念,以及美國專家對於生活密度的看法,規劃設計成一個舒適宜居的城市。
二、 規劃中包含了一個著名的下水道工程,雨水與家庭污水之分流這些系統,與管線地下化的概念。尤其,光復新村「污水下水道」與「污水處理廠」,更是台灣衛生下水道發展史的開端。
這是我們自己的專家學者學習國外經驗,在台灣土地上做的實驗。自從「省府新市鎮」後就沒有成功的新市鎮開發,比如「林口新市鎮」恐怕就價值、創新與如何跟環境結合,都落後於光復新村。
因此,苗栗古窯文化浩劫殷鑑不遠,呼籲政府相關單位重視光復新村文化資產與社區環境的保存,重新辦理光復新村的「文化資產」審查。期許這座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國有眷舍,有機會再次轉型為新的典範。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