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奶臨托幼兒 打造0到100歲共生社區

This is a modal window.
【記者李佩芸、彭莅程/新北市報導】永和的民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邱秀蘭在地深耕超過三十年,在對長輩健康生活的關注,持續推動多項計畫。在社區活動中心的一處,可以看到幾位銀髮志工正在「爺奶熊寶貝樂園」照顧幼兒,他們有的耐心地講故事,有的陪著孩子們玩玩具場面溫馨又和諧,更為有育兒需求的父母減輕壓力,在參與這樣的活動中找到自己的價值與成就感,協會發揮每一位長者在社區的角色,透過互助與陪伴的行動,讓社區長者不再只是接受照顧的對象,而成為參與社區的積極力量。
邱秀蘭回憶起居住在永和面臨到瓦磘溝長期淹水,造成社區環境髒亂問題,讓居民生活十分困苦,曾在貿易公司就職的她放棄原本工作,親自投入社區發展,從擔任環保志工開始服務超過了二十年,在1998年當選民族里里長,之後擔任了兩屆市民代表,隨著新北市升格後,又再度連任兩屆里長,卸任後便投入民權社區發展協會常務監事的工作,在累積多年經驗後做到今日的理事長,發現到有許多需要幫助的獨居、弱勢群體和老人議題,服務據點也提升量能,擴大到許多層面滿足居民多元需求,也會邀請長者參加活動與課程、共餐並擔任志工一同關懷訪視其他老人,推動社區一步步實踐活躍老化的理想。
爺奶熊寶貝歡樂園的推動
邱秀蘭在過去擔任志工期間,就發現到社區內的多項議題,包括像高齡長者的需求、年輕人面臨的托育困難,及身心障礙者缺乏妥善安置等,獨居的長者在未來面臨到孤老死問題也可能會成為普遍現象。從過去長照ABC計畫就長期與雙和醫院合作,A級為社區的整合型服務中心,B級是複合型服務中心,C級則是巷弄長照站,雙和醫院為A點整合B、C級資源,民權社區則屬於C據點,像是在共餐、健康促進的服務以及在針對延緩失智、失能等問題,開展一系列課程,邀請專業老師到社區教授肌耐力訓練與失智預防相關知識。邱秀蘭認為:「其實失智並不等於失能,而是把他們當成社區量能。」她注意到在社區中年輕家庭因工作忙碌對托育的需求,往往難以找到可信任且負擔得起的保母,促使她開始思考如何運用社區內資源來解決問題。
「爺奶熊寶貝樂園」從2019年啟動以來,開始號召具有育兒背景的退休長者,找到部分長者甚至持有保母執照,來為有需要的年輕家庭提供臨時托育服務,且社區中的有些高齡長輩過去也具備豐富的育兒經驗。民權社區與雙和醫院的呂孟哲小兒科醫師合作,進行專業的育兒保健新知一系列培訓課程,為參與的長輩志工講解嬰幼兒常見事項和衛教知識,改變過去可能錯誤的舊有觀念。初期,政府兒少科對計畫持有疑慮,擔心長者在托育過程中可能帶來的風險,為解決這些問題使計畫順利推行,邱秀蘭自費前往荷蘭學習社區共生模式,並在隔年撰寫了詳細計畫書,並強調小兒科醫師的專業指導角色,為爺奶熊寶貝樂園擔任顧問。
陪伴孩童共建愛與關懷的友善服務
開始積極邀請社區長者參與,形成共識後一同打造這項服務的可行性,為參與長輩來提供專業培訓,使其能夠勝任托育工作,也使得社區的老人、年輕人和孩童在社區的代際互動與合作,目前已經持續運行了五年,不僅幫助許多有臨時托育需求的家庭,年輕父母能投入工作減緩育兒的壓力,也讓長輩們能在參與服務的過程中找到了新的生活意義與價值,實現「老有所用、老有所長」的目標,共同建構一個從0到100歲的「共生社區」,成為充滿溫情與互助的生活環境。
今年90歲的志工隊長林玉敏,是東吳大學社會系畢業,於當時的實踐家專社工系任教,屆於退休後待在家中與外界隔絕便受到邱秀蘭的邀請,學以致用參與社區志工至今已超過20年。社區內「爺奶熊寶貝樂園」由於空間場地的限制,一次只能帶5位小朋友,林玉敏表示一些孩子在初期會感到緊張不安而哭鬧,有大約十位長輩志工一同輪流協助,玩玩具、講故事在耐心的陪伴下,才讓他們漸漸適應,甚至有些孩子在要回家時還捨不得要離開長輩們,在聽到叫她一聲「阿嬤」時內心都充滿欣慰。
孤獨處方箋:為獨老重建社會連結
除了照顧幼兒也將重心放在長者的身體健康經濟狀況,2022年與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老盟)合作推行「孤獨處方箋」開始強化心理支援,是以長輩志工組成「幸福獨居好朋友」團隊,以小組為單位在鄰里訪視,關懷獨居長者陪伴服務為核心,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長者也能有效延緩身體機能老化,體現「老老互助」的精神。
先與里長、鄰長及巷弄的志工合作進行電話問安,將長者個案依需求分類為高關懷、關懷及暖心服務級別,例如罹患慢性病需要定時服藥的長者,可自行到社區參與活動者列為關懷對象,無法外出需要志工到家訪視、提醒吃藥甚至陪同就醫就屬於高關懷個案。發現到有不少的獨居長者習慣長時間待在家中,與外界幾乎沒有任何互動,甚至連鄰居都很少接觸,最初這些長者的心理抗拒較強,志工上前敲門也常受到拒絕。
這樣的情況讓志工們關懷獨老的過程充滿挑戰,有些志工遭遇挫折後做了一段時間後難以堅持下去,社區便邀請了專業講師為志工安排心理建設課程,課程不只是指導要如何協助獨居老人,還包含照顧志工自身的心理壓力,幫助他們調適心態,讓志工具備足夠的耐心及陪伴能力,並強調在建立關係的重要性。到府拜訪及日常問候進行休閒益智活動等,改變以往鼓勵長者出門到社區參與活動的模式,換成志工主動將朋友及活動帶進長者家中,讓他家的「客廳」成為一個據點,一週兩次會前往50多位獨居長輩家中突破獨居長者的心防,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來建立起信任與認同感。
在每個月的星期六,社區都會舉辦團體督導會議定期訪視後進行記錄,讓志工們分享服務不同對象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如何克服與轉介,進行彼此案例討論同時讓志工彼此間相互鼓勵,獨居長者歷經長期陪伴下也開始願意走出家門,參與社區的活動,重新建立與外界的聯繫,隨著參與的深入長輩還成為社區的講師,協助其他獨居長者一起走出孤單,形成同年齡層互助網絡,社區在身心靈照顧和臨終陪伴方面也提供關懷服務,解決生活可能遇到的實際難題,希望將「社區共好」的理念與經營模式推廣到更多地方。
從身心小站到杏仁一口酥計畫服務弱勢族群
在社區中除了獨居長者的關懷行動,也發現到社區內還存在另一類需要被支持的群體。有居民是患有躁鬱症或憂鬱症等身心疾病,在精神狀況和行為上的異常,一名婦人曾在凌晨頻繁的到鄰里各家按門鈴,鄰居們無法入睡深夜時整條街燈火通明,對鄰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與影響,在里長協調下,她被送至醫院接受強制治療。有許多發病者怪異行為舉動,層出不窮的案例讓社區居民人心惶惶,為了有效幫助這些身心障礙者,2019 年在社區活動中心成立了「身心小站」據點,開始培訓了一些長輩志工兩兩一組,到個案家中行關懷訪視與投藥叮嚀,提供相應支援及諮詢服務和情感上的陪伴,來減少其孤立感,幫助他們慢慢穩定,能夠適應社區生活。
林玉敏除了「爺奶熊寶貝樂園」的臨托服務外,在到處「串門子」訪視關懷有需要幫助的對象方面也不遺餘力,雖然常遭拒碰壁,但她認為社區志工因住在附近,具有地緣關係才能夠長期支持。更在2024年榮獲衛福部「社區金點獎」的金點英雄(個人獎)她說:「體會到人生價值與意義在於奉獻,更充實了自己的晚年生活,社區的服務需要靠團隊合作的力量,也希望能夠持續幫助更多有需要的長者。」協會也和雙和醫院的醫療團隊合作,開辦社區弱勢族群可以共同參與的活動,除了情感上的支持,這些患者在職場上可以找到工作的機會也非常渺茫,而為解決他們的經濟需求,邱秀蘭以創新的方式結合社區經濟,幫助他們早日重新融入社會。
2020年研擬了「杏仁一口酥」計畫是為了民權社區裡精神障礙者,其中也包括弱勢家戶及失智症患者等族群的社會參與所推展的,收益用於支持協會運作,另一部分則回饋參與者以幫助他們改善生活。初期有智光商工餐飲科協助,銀髮長輩們從沒有烘培經驗,學習揉麵團到送進烤箱烘培全程手工製作,在過程中找到樂趣、交流與分工合作,不僅讓他們學習到一技之長,還能從實作中獲得薪資與成就感,原本社區中擾民的婦人,經過社區協助下現已能夠安靜穩定地生活,在參與一口酥製作外,甚至能到「熊寶貝樂園」擔任志工幫忙帶孩子的工作,從而感受到自己對社區的貢獻與價值提升。
杏仁一口酥成為社區一大特色,口感酥脆且份量剛好的設計吸引許多消費者,邱秀蘭也希望糕點成為永和的伴手禮,並與台北市立大學USR計畫團隊合作,加入學生參與進行外盒包裝的改良與設計,通過網路平台銷售,從這項商品中找到商業模式進一步增加收入,而非單靠補助,藉此協力籌措社區發展協會的自主財源,除了照顧低收入戶也為弱勢族群提供支持,這項計畫讓原本被貼上標籤、不被接納的居民,逐漸重拾自信找到歸屬感並回饋社會的轉變,讓社區變得更有凝聚力。
協會跨區舉辦銀髮圓夢婚紗秀
在民權社區舉辦的多樣課程中還有開設讓長輩們學習化妝技巧的課程,提升自我形象享受即使老了也能變美的樂趣,在課程進行過程中逐漸萌生更大的想法。邱秀蘭同時是中華金點社區促進聯盟的秘書長,邱秀蘭提議既然學會了化妝,便計劃發展幫助長輩們舉辦婚紗秀活動,得到了社區長輩們的支持,開始連結到台澎金馬各地一些社區據點,並邀請設計師授課,社區內的志工長輩們將學到的化妝技巧來幫助其他人圓夢,大家合作參與籌備婚紗禮服、化妝服務等,培育出了三、四十位的長輩們成為化妝新秘志工。
第一場婚紗秀是從澎湖七美偏遠的西湖社區出發,因當地許多長輩早年時生活困苦,結婚時未曾有機會穿上婚紗,當天有一位95歲的阿嬤,平時都一人獨居長期未與家人相聚,但當她換上了婚紗禮服時兒孫們回到離島陪伴,她說了句印象深刻的話:「平常全身痠痛,但今天穿上這套禮服後,所有的痛都不見了。」令現場志工和參與者都感動不已。有些長輩一輩子都未曾化過妝,其中一位阿嬤在活動結束後甚至捨不得卸妝,說她這是第一次貼假睫毛,還想多留幾天感受這份不曾有過的美麗。
這項活動從2022年始於澎湖七美,民權社區還延伸至台南永康,2023年到金門及屏東高樹鄉,2024年有三場分別在台東關山鎮、屏東枋寮鄉又再赴離島到澎湖馬公,為長者圓夢婚紗秀的反應熱烈至今已成功舉辦七場,創造許多的感人故事。活動不僅限於阿嬤,許多阿公也第一次穿上正式的禮服,成雙成對一起拍攝婚紗照,重溫屬於他們的幸福時刻,永和民權社區也多次獲得衛服部全國社區金點獎的殊榮,參與的志工與社區居民在互助合作中發揮影響力,實踐了「共生社區」的概念。
↑ 民權社區志工隊到澎湖馬公辦婚紗秀為長者圓夢,志工正在為阿嬤化妝。圖片提供/永和民權社區發展協會
↑ 志工正在為阿嬤整理頭髮。圖片提供/永和民權社區發展協會
↑ 阿嬤完妝的畫面。圖片提供/永和民權社區發展協會
↑ 阿嬤開心的參加活動。圖片提供/永和民權社區發展協會
↑ 長輩們穿著禮服一同大合照。圖片提供/永和民權社區發展協會
採訪側記:
進到民權社區活動中心時,長輩們充滿活力與熱情,第一次來訪就讓我感到特別親切,原本只知道「爺奶熊寶貝樂園」長輩們在照顧幼兒樂此不疲,同時還能提供有需求的家庭喘息空間,甚至幫助獨老、身心障礙者從被照顧者再加入成為志工行列,社區據點就像是他們的第二個家,讓他們的退休生活都充滿意義,落實「在地人照顧在地人」的精神,在採訪中才得知志工長輩們到其他社區幫長輩化妝,舉辦婚紗秀的特別活動,將他們互助共好的理念傳遞給更多地方,還有到日本社區觀摩學習,都讓我對邱秀蘭理事長帶社區長輩們所做的努力深感敬佩。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