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寵禁養掀爭議 法規調整有彈性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標一:特寵名單公布 禁養標準引關注
OS
變色龍、守宮、陸龜,特殊寵物近年受到歡迎,今年一月三日農業部動保司祭出955種特寵禁養規範及黑名單
BITE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寵物管理科科長 宋念潔
其實是,我們經過將近兩年,請工研院做的一些研究,出的第一份名單,讓大家提出充分的討論
標二:特寵飼養需評估 風險分級定規則
OS
飼養特寵須評估公共安全與本土及外來種的生態環境,要在飼主、特寵與社會間取得平衡
成為政策推行一大要點
BITE
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林展蔚
可以避免外來種的影響,是在飼養層面,它其實是跟相關的法律,像是野保法,合併讓外來種對台灣的影響,可以下降
標三:禁養法律引爭議 飼主權益受質疑
OS
因為這些潛在風險,政府加強分級評估特寵的公共危害程度及動物福利等。禁止飼養部分特寵,卻導致飼主反彈及法律爭議
BITE
寵物捍衛權利聯盟律師代表 丁昱仁
我們在做管理的時候,我們要去分級分類,而不是認為,他有怎麼樣的一個危害,我就一味的禁止。
OS
隨著政策調整,有飼主向動保司提出管理意見。
BITE
飼主代表Yuki
至於特寵這些後續的管理配套,我那天開會的提議是,規劃線上填寫實名制的個資,然後飼主本身,以及飼主想要飼養的寵物,都必須有編號去管理。
BITE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寵物管理科科長 宋念潔
飼主權利完全不受影響,你只要在,我們給你的這個期限之內,去登記被我們列管,那你就是可以養這種動物的飼主。
標四:法規調整留彈性 禁養名單可再議
OS
這次的法規調整並非全面禁養,同時保留滾動式修正機會,期待能有效規範及保障特寵與飼主權益。
記者 林玉青 柯懿捷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