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依柔/嘉義報導】
嘉義縣溪口鄉身為台灣蘆筍產業的重鎮之一,從事此產業的人口年齡偏高,很少能看見青年農民的投入。崙禾美地創生協會期望能透過青農教育培育下一代農業技術人才,而參與教育計畫的學生們也很投入。對於蘆筍產業是否能真正吸引青年加入,有待時間來證明。
蘆筍產業老年化 致力培育青農
根據內政部縣市人口年齡結構指標統計,截至民國113年3三月,嘉義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高達全縣人口的22.6%,老年人口占比高居全台第一。而嘉義縣溪口鄉身為台灣蘆筍產業重鎮之一,從事此產業的人口幾乎都是年長的農民。因應這個現象,致力於發展蘆筍產業與在地連結的崙禾美地創生協會董事長陳梧桐表示,希望可以透過系統性的技術指導,帶領農友們一起經營這個產業。陳梧桐也提到,透過舉辦青農教育<註一>與食農教育<註二>,也期望能夠達成培育新生代人才、建立學生對蘆筍的認識,進而帶給蘆筍產業蓬勃發展的良好基礎。
崙禾美地創生協會於2024年4月1日舉行蘆筍交流座談會,邀請許多學生參加,相互交流蘆筍種植的心得。【圖片來源 崙禾美地創生協會/提供】
產學合作 發展青農培育計畫
崙禾美地創生協會為了輔導學生得以順利栽種蘆筍,在民國111年年底與國立嘉義大學、國立民雄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國立北港高級農工職業學校與嘉義縣立溪口國民中學四校簽署「青農人才培育合作意向書」,計畫內容主要致力於培養青年農民投入蘆筍產業。崙禾美地創生協會不僅捐贈種植蘆筍的溫室給溪口國中,也會不定時邀請專業人員前往各校勘查蘆筍種植區,並適時地給予協助。國立民雄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園藝科指導老師廖晨皓表示,協會的初衷是希望地方的學生來學習或是返鄉服務,類似於活絡村莊的感覺。所以陳梧桐便找了蘆筍產業來舉辦青農教育,吸引學生參與,一方面希望讓學生可以有穩定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創造讓學生回家鄉定居的吸引力。此人才培育計畫主要實施內容是由協會提供幼苗,並由學校老師帶領學生在校親自栽種。透過栽種過程認識種植的不易與對技術的要求,進一步認識產業的發展。除了栽種上的技術指導,在學術教學的部分也有與大學端合作,使學生能夠繼續向上升學,同時也能對技術更為專精。
由於種植環境的影響,種植在戶外的蘆筍相比起種植在溫室內的蘆筍可以長得更為粗壯。【記者 林依柔/攝影】
體驗與學習 探索未來志向
青農人才培育合作計畫在民雄農工一共有四位園藝科一年級的同學參與,其中一位參與者民雄農工園藝科一年級同學林宇祥說:「當初是想說多學一個技能,因此加入此計畫,在過程中學習到很多,未來也有機會繼續留在在地從事相關產業。」另一位民雄農工園藝科一年級同學呂宗勳表示,未來不一定會繼續從事相關行業,但參與這個計畫能夠學習到很多難得的經驗。青農教育的實施一定程度的帶領學生接觸與認識這個產業,學生們對這個計畫的評價也很正向。雖然此計畫在民雄農工只開始實施約半年,不過在校師生除了投入心力培育蘆筍外,也在持續規劃種植地的設備發展及種地規劃,對於未來的發展依舊可期。
參與青農教育的同學們每日中午都會來關心這片蘆筍種植地,給蘆筍們滿滿的愛與關心。【記者 林依柔/攝影】
期望青年留鄉 攜手共創在地願景
青農教育的實施在校園內充分的體現了當初規劃的目標,不僅透過同儕相互吸引的效應讓學生們願意投入此產業,民雄農工主任沈怡文說:「其實我們是有希望偏鄉的孩子能升學一條龍,而且真的能夠留在自己的家鄉。」協會與校園的合作成功地開啟了產業與在地連結的大門,對於未來是否能夠繼續開創蘆筍產業的願景,就要交給時間來證明。
<註一>青農教育:青農教育是一種透過栽種植物相關的技術課程,使學生能更了解相關知識,並進一步投入產業,成為青年農民的儲備人才。
<註二>食農教育:食農教育是一種強調「親手做」的體驗教育,學習者經由親自參與農產品從生產、處理,至烹調之完整過程,發展出簡單的耕食技能。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