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學是爺奶 老幼共學成雙贏
標一:老幼共學 校園突破年齡限制
OS
上學鐘聲敲響了位於高屏溪河畔的屏東市前進國小,然而前進國小卻擁有著不同於其他小學的上學樣貌,那就是校園除了迎向稚嫩的臉龐,也同時朝著年邁的長者揮手。
標二:長者入校 閒置教室獲妥善運用
而臺灣受少子化影響,許多學校開始減班而出現空置教室,但也因此成了臺灣高齡社會的契機。
Bite
樂智學堂創辦人:蘇哲能
希望說有一個沒有隔閡的平台讓長輩可以在這個學校裡面跟小朋友一起的活動,小朋友這種自然的,很活潑的聲音、活力,這些其實對長輩都是療癒的良藥。
標三:孩童化身醫師 成失智長者學學伴
OS
當中尤為失智長者更是適合此種環境
Bite
樂智學堂個管師:洪珮軒
失智長者他們記憶停留在他們的兒時,所以回歸學校來上課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
標四:失智長者重拾童年記憶 再展笑顏
Bite
樂智學堂學生:林金發
小朋友都會讓我們心情也會非常愉快。
OS
然而即使失智,但對家人的思念是不變的。
Bite
樂智學堂個管師:洪珮軒
他們有些孫子都是已經出外讀書,他們其實就蠻喜歡小孩子的,他們看到小孩子就會好像看到自己的孫子回來一樣。
OS而孩童也因此多了堂親子課程。
Bite
樂智學堂創辦人:蘇哲能
小朋友回去以後,會跟他的阿公阿嬤 按按摩、捶捶背,跟他聊聊天,因為他學校已經就學會了一些基本的跟長輩互動的能力。
標五:新型態人口結構 校園再定義
OS
打破年紀藩籬,老幼共學或許是面臨少子和高齡社會的其一解方。
採訪撰稿:張宸維 李唯
攝影剪輯:張宸維 李唯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