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傳統作物 部落小農拚經濟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NS:消費者購買結帳蔬店農產品
BITE:(族語)把這個放到那邊
標一:保種耕作護品種 祖靈智慧永流傳
SUPER:記者 藍子瑄
STAND
來到位於屏東的這個排灣族部落,在這裡,許多部落傳統作物,正以保種的方式進行耕作。
SUPER:蔬店小農 河蘭嬌
BITE
(族語)我會挑選小山芋的種子,(族語)然後一個一個放在一旁,(族語)等它發芽再拿來種。
OS
這樣的耕種方式,不僅保護了在地品種,更傳承祖先的智慧。
標二:部落蔬店挺小農 傳統作物新行銷
OS
(喀擦、喀擦、喀擦)紅藜、樹豆、小山芋,還有最新鮮的當季蔬果,通通吃得到!
OS
這間隱身在部落的蔬果店,不只是賣菜,還幫助在地小農打開市場,將傳統農產品帶給更多人看見。
OS
這些蔬果,是來自年長的部落小農,他們也透過蔬店,找到了不一樣的生活重心。
OS
而在經營上,蔬店更是將部分收入回饋給部落族人。
SUPER:蔬店志工 菈法鄔絲
BITE
這就是我們(部落)的一個公基金,有些婚喪喜慶,部落蔬店也可以提供一些食材。
標三:小農行銷挑戰 作物凝聚部落情
OS
然而,在今年二月,蔬店就遭到不明人士惡意棄單,大筆蔬果的浪費,讓農民欲哭無淚。
OS
現今同樣在推廣部落傳統作物的小農,可能也會面臨銷售通路的挑戰,而他們又該如何應對。
SUPER: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學院院長 陳志峰
BITE
產品能夠有做一些,不管是有機的認證或是友善認證,能夠讓更多的消費者,有機會去買到。
OS
從保種耕作,到蔬店推廣,延續的不僅是傳統作物,更是族人的感情。
記者林欣愉 藍子瑄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