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憂鬱不猶豫 敦安陪青少年自信成長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陳品宇、陳誼芬/台北市報導】曾有一名青少年同時患有憂鬱症和過動症,導致情緒低落時,經常以暴躁的方式呈現。有一次該名青少年在學校與其他同學發生衝突,差點被學校教官記過,直到輔導室與敦安基金會的社工協助處理,該名青少年才免於被當作是「問題少年」的危機,執行秘書郭亭君說。

焦慮、易怒、睡不好、失去動力,甚至有自傷的念頭,這些都是憂鬱症的症狀。青少年面臨兒童期及成人期的轉換期間,可能會有來自課業、人際關係和家庭的壓力導致憂鬱。敦安基金會秉持著「健康、自信、快樂」的服務宗旨,從生態系統的觀點出發,透過個別諮商、線上諮商、情緒成長團體等,幫助每一位有情緒困擾甚至患有憂鬱症的青少年。

從家庭、學校出發 關懷青少年

根據教育部統計,平均每3.2小時就有一件各級學校學生自殺、自傷事件通報。罹患憂鬱症或多或少會對青少年的學校或家庭生活帶來影響,執行秘書郭亭君舉例,曾有一位青少年因為罹患憂鬱症導致生活作息混亂,最後甚至無法上學。董事陳麗如也舉例,曾有家長反映,因為家中的青少年患有憂鬱症,因此只要在家就得隨時提高警覺,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變得小心翼翼,深怕傷害到孩子的心靈。

敦安基金會的諮商服務便是在青少年與家庭和學校之間擔任居中協調的角色,經過青少年、敦安的社工與家庭或學校三方共同訪談,了解青少年憂鬱的背後是來自於基因、校園生活抑或是家庭環境帶來的壓力。


↑敦安基金會以「健康、自信、關懷」為宗旨,服務14-19歲的青少年。圖片提供_敦安基金會

針對前述被當成問題學生的青少年,郭亭君為他安排每月一次的會談,並定期到他打工的地方進行後續追蹤。同時與他的家庭聯絡,經了解後發現,原來該名青少年的爸爸因為長年在外國工作,媽媽為了彌補爸爸的空位因此對孩子十分寵愛,總是盡可能地滿足孩子。媽媽也透露,自從孩子生病後,便不知道如何與小孩相處,於是郭亭君介紹青少年的媽媽參與親子課程,讓媽媽了解如何陪伴生病的孩子。

打破傳統 新方式造就新可能

除了實體的諮商服務,敦安基金會也推出I DO聊天室,以線上通訊軟體LINE的聊天室功能,透過文字訊息與需要幫助的青少年對話40分鐘,讓需要協助卻不敢輕易開口,或害怕因為憂鬱的情緒遭受異樣眼光的青少年能夠卸下心防,對外尋求協助。陳麗如舉例,曾經有一名預約線上聊天的青少年在聊天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想要自傷的念頭,當天的值日志工在聊天的過程中透過同理該名青少年的辛苦之處,並鼓勵他,經過兩個小時的談話後,成功解除青少年自傷的念頭,並留下他的學校資訊,提醒校方以實體的方式關心該名學生。

另外,敦安基金會了解在青少年時期的發展中,人際關係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因此,敦安基金會介紹有憂鬱傾向的青少年們,一同參與情緒成長團體。在課程中,青少年可以透過創作的方式抒發自己的心情,而不擅長人際關係的青少年可以在此互相認識,學習人際互動的技巧。

陳麗如舉例,曾有一名青少年因為在與人相處時,經常用張牙舞爪的行動去掩飾內在的不自信,對人有很重的防備心。為了破除戒備,讓青少年與人群互動,陳麗如邀請青少年參與團體課程,過程中即便青少年以過激的方式表達情緒,陳麗如理解「每一位孩子需要消化情緒的時間和步調不同」,因此不會對其有任何指責,只是請青少年到一旁冷靜。幾次之後少年了解到在參與團體課程時遇到的大人,不會對他的情緒有過多的批評,最後少年也漸漸打開心房,願意將自己的苦惱說出來。


↑董事陳麗如在服務青少年時,以尊重包容的態度接納每一位青少年的情緒,使得青少年能卸下防備。攝影/陳品宇

撕掉標籤 憂鬱症患者也是一般人

青少年憂鬱症的問題固然不容易解決,但郭亭君認為破除家長對憂鬱症的刻板印象更是不簡單。郭亭君說,憂鬱症汙名化的問題一直存在,許多家長擔心一承認小孩有憂鬱症,會讓小孩被貼上有精神疾病的標籤,對孩子未來升學會有不好的影響,便拒絕讓小孩就醫,最後可能導致不幸的事件發生。對此,郭亭君說,其實憂鬱症的患者也是一般人,也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不須因此對其抱有異樣的眼光,「我們平時就應該提高敏感度,去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有沒有什麼異狀,而不是因為他被診斷為憂鬱症才關心」郭亭君說。

郭亭君認為,許多的刻板印象都源自於不了解。未來,敦安基金會會繼續宣導與憂鬱症有關的資訊,去除社會大眾對憂鬱症的迷思,也期待在疫情過後能進到校園與青少年有更直接的接觸,去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上的煩惱,讓青少年健康、自信、快樂的長大。


↑執行秘書郭亭君認為憂鬱症的青少年也不過是一般人,差別只在有沒有被診斷,希望社會大眾不要對憂鬱症的患者貼上負面標籤。攝影_陳品宇

採訪側記

採訪中郭亭君提到,有一位阿嬤很喜歡傳長輩圖給她,雖然她常常因工作繁忙不回覆阿嬤傳來的長輩圖,但她還是請阿嬤每天都要傳,不然她會擔心阿嬤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郭亭君提醒了我們,應該時常提高敏感度,去關心身邊的人,不論是年輕或年長,健康或生病,不要等到錯過了才後悔當初沒有做到的事。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246則報導
2,350則影音
726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2

北管融入西洋樂 曾立馨跨界唱出文化新聲

2024-12-11
瀏覽:
424
推:
0
回應:
0
3:02

性創傷療癒之路 蒲公英專業陪伴30年

2024-12-06
瀏覽:
4,736
推:
1
回應:
0
2:58

小樹苗課伴班 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

2024-12-04
瀏覽:
3,835
推:
2
回應:
0
2:45

SEAMi望見書間 移民工的多元文化客廳

2024-12-02
瀏覽:
4,196
推:
3
回應:
0
2:26

變裝皇后飛帆 用炫麗表演推廣性平教育

2024-11-29
瀏覽:
3,786
推:
2
回應:
0
3:01

百合協會家訪新住民 協助解困圓夢

2024-11-27
瀏覽:
4,422
推:
2
回應:
0
3:02

愛滋小組創品牌 推同志性健康與愛滋教育

2024-11-25
瀏覽:
3,860
推:
0
回應:
0
2:26

貓·領事館 還給浪貓一個家

2024-11-21
瀏覽:
5,544
推:
1
回應:
0
1:32

三峽碧螺春茶王 黃文雄堅持手工製茶

2024-11-18
瀏覽:
6,451
推:
2
回應:
0
2:32

絕育救浪浪 台灣之心深入偏鄉離島做動保

2024-11-15
瀏覽:
8,406
推:
11
回應:
0

遠離憂鬱不猶豫 敦安陪青少年自信成長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3,166篇報導,共13,206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3,166篇報導

13,206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