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姿含、許婷宜/台北市報導】「我想試著用設計來幫助人。」台北科技大學創意設計研究所陳姳蓁與李育陞,秉持著這個信念,研發出了「Caring Lamp公共保暖提燈」,結合日常生活中再普遍不過的丟垃圾行為以及焚化熱發電的技術,讓在街頭無家可歸的人們能夠透過焚燒垃圾產生的光與熱,感受到世界的善意與溫暖。
Caring Lamp公共保暖提燈旨在關懷流浪生命。李育陞提供
設身處地為街友著想 確立設計方針
「要設計一項產品前,要先了解使用族群的需求。」李育陞說,自己一直有個夢想,就是透過自己的專業,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便決定這次的設計要從身邊的街友族群開始。雖然一開始已經很明確地知道要設計一項幫助街友的產品,但要如何真正「符合使用者需求」卻讓他們苦思許久。因此,他與陳姳蓁先對街友做了許多觀察,也在網路上看了許多國內外以街友關懷為主題的資料,而李育陞也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察覺,因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東方人在幫助街友時,普遍不會直接在大庭廣眾之下給予對方關懷,而是偏向在暗地裡默默給予協助,這是和西方國家不同之處。
另外一個觀察點則是遊民的生活方式,他發現,街友們晚上睡覺,會用到的東西就是薄薄一片的瓦楞紙跟破舊的棉被,考慮到街友的自尊心,如直接給予關懷,像是贈送一條棉被,街友們或許會因為不想接受施捨以及憐憫而有拒絕的可能。
Caring Lamp公共保暖提燈設計者李育陞講解發想過程。攝影/許婷宜
因此,考量到東方人的文化性以及街友的心理和生活方式,他們決定以路上隨處可見的垃圾桶為發想,研發出了Caring Lamp公共保暖提燈,利用人們在路上行走時隨手產生的垃圾,轉換成可以幫助遊民的力量。
不僅溫暖人心 同時解決垃圾焚燒汙染
Caring Lamp公共保暖提燈大小也與一般的公用垃圾桶無異,但與一般垃圾桶不一樣的是,當投入非資源回收垃圾時,Caring Lamp公共保暖提燈能讓每個投擲下去的垃圾都能被焚化燃燒,產生的電能則可以提供被裝載的四個可攜式保暖燈電力,街友們或是需要的人就可以自行從燈座提取充飽電的可攜式保暖燈,Caring Lamp公共保暖提燈裝載的四個保暖燈,就像是一個個會發熱發光的抱枕,給予他們溫暖與照明,同時也兼具了環保與社會關懷的功能。
Caring lamp 公共保暖提燈利用焚燒垃圾產生的熱能散發光與熱,給予街友溫暖。李育陞提供
一個Caring lamp 公共保暖提燈能夠裝載四個保暖燈,其百分一樣之八十是由矽膠製成,而為了讓提燈能夠適用於抱、坐、壓等動作,將保暖燈的內部設計成鳥骨結構,不但能輕量化與增加強度,又同時能夠保有矽膠材質的韌性與彈性,發光並散發熱來給予使用者溫暖,考慮到整體重量以方便拿取,保暖燈的提把則是採用鋁合金製作而成,不但輕量且耐用 。
至於容量的部分,整個Caring lamp 公共保暖提燈能裝載約一百二十公升的垃圾量,當裝滿時便會開始焚燒垃圾,將產生的熱能轉換成電能,提供四個可攜式保暖燈照明的電力與保暖功能,當燃燒垃圾時會顯示紅色警示燈,告知使用者現在正在執行電能轉換的過程。
盼能拋磚引玉 吸引出更好的設計
「設計就是為了解決某項問題,但是並沒有唯一的解法,只有更好的解法。」李育陞引用上課時老師所說的話,替Caring lamp 公共保暖提燈下了註解,雖然在二O一五年時獲得了台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的產品設計類銀獎,但他說,Caring lamp 公共保暖提燈被設計出來的目的並非得獎,而是希望能透過此項產品,讓街頭的流浪生命能夠被重視,他也說,雖然Caring lamp 公共保暖提燈依現有的技術,還無法將焚燒產生熱能再轉換成電能這整個過程濃縮在可攜式容器的體積內,因此無法完美製作出來,暫時只能停留在概念發想階段,但他相信,Caring lamp 公共保暖提燈就如同一塊磚頭,拋出去後,一定能激起更多關懷弱勢的共鳴,引出更棒的設計。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