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煞星-為精神病患發聲

地區:
分類:
文字-A A +A

「我們要為弱勢團體發聲!」社會上有很多這樣的聲音。而我們是其中一群想為精神病患發聲的一群大學生。

 

「我們要為弱勢團體發聲!」社會上有很多這樣的聲音。而我們是其中一群想為精神病患發聲的一群大學生。

 

        我有一個朋友,念高中時常常動不動就生氣,有過度的自信,凡事求好,性子也比一般人急,在社團她表現出傑出領導人的樣子,但卻與班上的同學有著極少的互動關係。久而久之同學們總會開始私底下議論紛紛,說她脾氣暴躁,難相處等等的負面話語,以致於她在班上的朋友愈來愈少,我知道這些話會傷到她,身為她好朋友的我替大家隱瞞了下來。

 

其實有時候我也沒注意到她私底下的情緒狀況,還曾經被她的一些嚴厲批評傷了自尊,使得有陣子的友誼出現僵化的現象。但到了高三的時候,她突然辦理休學手續,在課堂上站在台前跟大家告別,讓我熱淚盈眶,原來她已患有「憂鬱症」。

 

一連串的暴躁情緒是憂鬱症狀中會出現的躁鬱現象,一般人不注意時,會將之作為個人歸因,而犯了基本歸因偏誤。也就是說,大家都以為她是個性使然,實際上她是因為家中經濟、課業及社團種種的壓力而導致有躁鬱的情形,但一般人並不會察覺到有什麼不妥的地方,也不會懷疑自己對別人是否已存有偏見。因為媒體上許多戲劇文本,都顯示了精神病患者具有暴力及情緒化的傾向,長久之下大家反而開始為出現這些行為的人貼標籤,極少人會去關心他們是否有其他的因素而導致有這樣情緒。

 

說到媒體,新聞常有類似的報導:「今天下午在**發生了一起氣爆事件,疑似患有精神病患者的*姓男子引爆家中的瓦斯」這些字句,看起來沒什麼,事實上已經汙名化了精神病患者,變象地為社會大眾解釋精神病患者就是「不定時炸彈」,或是「煞星」等等負面的形容詞。

 

根據精神醫師的說法,反而釐清了我們對於醫學上面的知識不足。我們訪問了某位駐校的精神醫生,他說:「比起精神疾患,一般人會出現的暴力行為更佔多數,而有時因媒體在這方面的知識較不足,常將社會案件與精神病患做扣連,這都是對他們很不公平的地方。」

 

「我們要為精神疾患發聲!」因為身邊有朋友曾受過別人不正常的眼光,而引發動機,讓我們去正視現在台灣媒體對於精神患者污名化的問題。因此,我們想呼籲社會大眾凡事不要以先入為主的觀念去詮釋別人,尤其是具有魔彈威力的大眾媒體,在產製訊息時能夠多一點查證與社會關懷,少一點歧視。

 

同時,也期望台灣主流媒體社會不再漠視這些弱勢族群,讓台灣人再度熱情起來!

 

文章編寫者:台北中和的歐小瞳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8.05.16

歐瞳

加入時間: 2008.05.16
4則報導
1則影音
0則OnTV

關心的議題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郎"不是我殺的

2008-06-10
瀏覽:
1,679
推:
6
回應:
1

精神病患汙名化投書

2008-06-08
瀏覽:
2,003
推:
2
回應:
0

精神病患汙名化新聞

2008-06-08
瀏覽:
1,346
推:
0
回應:
0

我不是煞星-為精神病患發聲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734篇報導,共12,8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734篇報導

12,8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