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笨蛋!問題根本不是那七天!談北市府與Google的消保法爭議

2011/07/01 22:24
8,865次瀏覽 ・ 0次分享 ・ 13則留言
PeoPo推 7
檢舉

因為一個小程式,讓台北市政府直接槓上兩大國際廠商!在Google宣布停止Android Market的付費軟體下載服務,更是讓整件事演變成一大風波!在正反意見雙方都鬧得沸沸湯湯之際,似乎整件事情已經轉變為意氣之爭,但事情是否真得那麼複雜,筆者只能說「笨蛋!問題根本就不是那七天!」

先來做一下前情提要。

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在6月2日召開記者會,揭發美商蘋果電腦公司於App Store所販售的手機軟體「超級手機號碼追蹤器」是騙人的軟體,這件事情引起台北市政府消保官的注意,6月3日立即召開記者會,並發函要求亞洲蘋果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美商科高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Google Taiwan)在函到後十五日內,修改Apple Store及Android Market的服務條款,並建立退款機制,以保障消費權益。台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主任委員葉慶元更指出,如果蘋果跟Google不配合,最重將處以150萬之罰鍰。

事後,「超級手機號碼追蹤器」下架,Apple也於6月24日正面回應,修改Apple Store的服務條款以及運作軟體,未來手機應用軟體(APP)的購買者如果對於所購買下載的APP不滿意,都可以依法在七日的猶豫期間內,向蘋果申請退費。

但在此同時,Google卻用另一種態度回應台北市政府,宣布停止付費軟體下載服務。對台北市政府來說,這「是可忍,孰不可忍」,大怒之下,以Google Android Market的服務條款中載明,消費者只能在下載手機應用軟體的十五分鐘內退費,明確違反消保法「郵購買賣」必須准許消費者在七日內退費的規定,重罰Google新台幣100萬。市府甚至說了重話:「葉主委指出,Google停售付費APP的舉措,顯然是意圖綁架全臺灣的消費者,來換取拒絕遵循臺灣法律的特權,臺北市政府決定依法裁處一百萬的罰鍰,並再度限令Google在7月1日之前提出改善計畫。」

故事說完。

台北市政府開罰的主要依據,是依照消費者保護法(下稱消保法)第58條規定處罰,而這個罰鍰是因為Google未針對台北市政府依消保法第36條認定「認為確有損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健康或財產,或確有損害之虞者,應命其限期改善、回收或銷燬」之要求來解決這個問題,處罰的原因根本就是「不執行要求」,跟暫不暫停服務一點關係也沒有。

外界也有一種說法,認為Google的暫停販售動作其實是「歐美數位平台服務業者過去10幾年來累積的『通知並取下』的作業概念」,並認定這是善意舉動,這更是錯誤認知。所謂「通知並取下」一般而言是針對廠商面對違反智慧財產權的做法,由於違反智權的定義是「使用、販售及陳列」,第一項指智權被使用,第二項及第三項多指侵犯智權商品,於是當權利人告知平台這項商品有侵權之可能時,平台直接「取下」該項商品(就是下架),從來沒有針對服務的問題進行「通知並取下」的動作。

同時根據台北市政府的新聞稿說法,Google的態度是「由律師代表到市府,並由美方人員致電市府,明確表示拒絕遵循臺灣消保法的強制規定,並且表示停止付費應用軟體的銷售」。

回到問題的焦點,外界最主要的說法,認為台北市政府強制要求「七日猶豫期」是否合理?「七日猶豫期」(有媒體稱呼為「七日鑑賞期」,這可能是購物台的錯誤影響,或者是被早期的直銷給洗腦了…)的概念,主要來自於消保法第19條「郵購或訪問買賣之消費者,對所收受之商品不願買受時,得於收受商品後七日內,退回商品或以書面通知企業經營者解除買賣契約,無須說明理由及負擔任何費用或價款。」的緣故。

的確,這確實是直接可以引用的帝王條款,要求Apple及Google依法「就範」。但這引來的質疑,卻是「軟體的消費,也可以『猶豫』七日嗎?」

其實,這個問題來自於購買習慣的轉變。傳統的郵購買賣,指的是那種透過郵購目錄的買賣,消費者從印刷精美的目錄上,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然後向郵購公司購買的行為;而訪問買賣的型態,不知道讀者有沒有印象,在郵局或農會的前面,可能有攤位擺在哪裡,然後有人拿著甚麼「台灣X克」的叢書,希望你能訂購,或者是登門拜訪,希望你買他的產品的行為,就是訪問購買。當初訂定19條的目的,就是因為這兩種買賣方式,前者看不到實物,後者能評估的時間較少,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訂定一個法定期限可以無條件退貨。

所以,19條可以用在下載軟體付費上嗎?其實筆者認為有些牽強。傳統的買賣,基本上不是有個實體,就是接下來會有一些勞務服務,但下載軟體卻不一樣;想像一下,如果是傳統的買賣,不是有實體物權的轉換,就是有人要花費時間為你服務,在這樣的狀況下,基本上都有「不可取代性」,也就是說這個東西你買了其他人就不能買,或者是這個服務人員為你服務時就不能為其他人服務。但軟體下載不同,同一個程式,只要網路不斷、不塞車,基本上誰都可以下載,如果我下載了,並不會減損他的價值,我不下載,也不會讓他多了一份可以讓其他人下載。

所以,在這種程式都儲存於伺服器的時代,把軟體下載當成一種「買賣」,毋寧說是軟體使用權的「授權」還來的合理。如果不是買賣,那也就沒有19條的適用了。所以,七日猶豫期用在下載軟體上,其實是有爭議的。

那,消費者就只能被Apple及Google這些大廠予取予求嗎?當然不是。

消費者保護法中有另外的法條規定,稱之為「定型化契約」的規範。這一次的案子,Apple與Google在其Market中,下載成事前都有一個定型化契約,告訴你這個授權的基本條款;但到底有多少人看過,筆者認為應該不多。

Apple的退款條件是下載30日內可以寫信到Apple去申請,但退款的決定權在Apple;而Google則是15分鐘內按鈕無條件退款,超過15分鐘也是要寫信去Google申請。

說實在話,還真的感覺滿被「綁架」的,憑甚麼我要退款,還要你審核後才能通過,這一點也不公平。依照消保法第11條規定「企業經營者在定型化契約中所用之條款,應本平等互惠之原則。定型化契約條款如有疑義時,應為有利於消費者之解釋。」其實就很明確的指出,Google與Apple所訂的定型化契約,如有不公平的狀況,地方主管機關(也就是台北市政府)當然可以要求廠商,訂定更符合消費者利益的定型化契約。

但台北市政府不強調這個,卻在七日猶豫期上打轉,說是「捨本逐末」真的還是抬舉他們了。

不滿意這個授權,當然可以要求退款。退款期限七日太長、15分太短,那就訂一個大家都認為公平的時間嘛!依消保法第17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選擇特定行業,公告規定其定型化契約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之事項。」既然下載程式軟體已成趨勢,請中央主管機關「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出面訂定定型化契約範本,才是正理,不是在那裡爭,七日猶豫期是不是合理!

所以,筆者還是強調,對於下載軟體的問題,政府的確需要更積極的作為,而不是持續強調「七日猶豫期」的重要性。真的,問題是在定型化契約,不是那七天!

 

(全文閱讀同步播放於笨蛋!問題根本不是那七天!)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temp (未驗證) ・ 2011/07/02 01:15

實在太天真了吧
如果台北市政府不開這一槍
你以為google會給你機會「訂一個大家都認為公平的時間」嗎?

從google的態度就知道,不可能............

google很棒,但它不是神
總是有缺點的.....

Gershwin (未驗證) ・ 2011/07/04 11:36

In reply to by temp (未驗證)

1.台北市政府所開的槍,本來就不是針對19條的開罰,是針對Google未依台北市政府要求的罰鍰,與「七日猶豫期」無關,但大多數媒體都沒有仔細看,反而對七日猶豫期大加報導,這才是應該批評的地方。
2.公平時間本來就是要依照產業屬性來訂定,最可以處理的方式就是由中央訂定該產業的「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源,此時任何一家廠商不執行就可直接開罰,甚至要求停業,而不是像現在隔空放話,等兩周之後才有結果。
3.一直以來Google和Apple都只是將本求利的廠商,不可能是神,最多也不過是邪惡帝國的一部分。

丫批 (未驗證) ・ 2011/07/02 03:25

自己要買本來就自己付責。不過多少錢而已就哇哇叫。而且是apple關google什麼事?那我們人民交稅金搞一堆荒廢的政府建設案人民不滿意怎麼不立個法來十五月內不滿意差除退費啊?自己買賣前不看清楚還怪別人。不丟臉還丟到國際。唉....

Gershwin (未驗證) ・ 2011/07/04 11:47

In reply to by 丫批 (未驗證)

1.自己買賣自己負責,當然沒錯。但基於買賣人的資訊不對等,當然要建立保護消費者的機制,這也是訂定《消費者保護法》及《公平交易法》的初衷。
2.說實在話,在處理這個案件的態度上,Google和Apple一樣差,只是因為Google姿態更高,被台北市政府抓到把柄,重罰而已。

Sami (未驗證) ・ 2011/07/02 13:51

哈哈,自己買的自己負責

也是啦

買到假貨也只能怪自己看不出來
喝到塑化劑也只能怪自己喝不出來
廠商合約埋陷阱也只能怪自己看不懂條約

這世上沒有不良的廠良
只有無能的消費者而已

Gershwin (未驗證) ・ 2011/07/04 11:52

In reply to by Sami (未驗證)

所以這就是我所說需要《消費者保護法》及《公平交易法》的原因

轉移焦點? (未驗證) ・ 2011/07/04 10:26

這篇文章看來似乎別出心裁,卻不也是有轉移焦點的嫌疑嗎?目前的重點應該在於外國企業在台灣遵守法律的問題。也不在那7天不7天。問題如果在所謂的定型化契約,那GOOGLE經通知仍決意拒絕遵守我國法規舊屬情有可原囉?!甚至還有網友認為政府主張法律是丟臉丟到國外,那是一種更糟糕的想法吧!我認為,整府站穩自己的立場沒錯!方法雖然可以再討論。但該守法的還有是要遵守!不然就退出這個市場!

Gershwin (未驗證) ・ 2011/07/04 12:05

In reply to by 轉移焦點? (未驗證)

1.本文根本不是別出心裁,仔細看一下市府發出的新聞稿就知道,市府開罰的原因是依據違反36條開罰,根本跟19條規定的「七日猶豫期」無關。媒體不用功,在19條上大做文章,19條根本沒有裁罰條款適用,拿它來做強制規定根本是錯誤認知。所以根本沒有所謂的「情有可原」問題,違法就違法,只是大家都把法條搞錯。
2.何謂「轉移焦點」?把焦點轉移到七日猶豫期的是主流傳媒吧?本文旨在討論是否可以沿用19條適用,跟Google應不應該被罰無關吧!質疑筆者轉移焦點才真的是在「轉移焦點」吧!
3.七日猶豫期根本在這裡適用是有疑問的,用36條開罰合宜,但強制要求19條規範才是出問題的跟源,如果不懂,先仔細讀讀筆者的說法,再不懂,去好好唸唸《消費者保護法》;說清楚一點,筆者就是受不了主流媒體根本不看清楚就亂說一通,閣下擷取筆者的一小段論述就說筆者是「轉移焦點」不知是何用意?

SIM (未驗證) ・ 2011/07/06 21:46

同意該篇論點,不過台灣人對於一整篇文章,常常都是找到一處"可能不合理"就猛打,其他部份就完全無視,至於法規如何,那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就像有人一針見血認為,若撇開法律不管,這完全凸顯的只是"誠意問題",講難聽就是沒誠意解決,真有誠意大可先修改退費機制以因應七天,又或者經由你所說的協商解決,而不是你所說的"不執行要求",完全端看GOOGLE有沒有"誠意",不過即使如此,還是很多人只會在七天打轉。

zth (未驗證) ・ 2011/07/14 22:50

你打這些沒用,北市府很堅持

JK (未驗證) ・ 2011/07/16 07:08

這是我的想法與感覺,也許有錯,可以指正與討論,但請不要漫?與做人身攻擊,謝謝。

首先先說明一下情形,我有台 XBOX 360 ,雖然遊戲片不多(因為後來不太敢買了),但卻都是正版遊戲,當然可能是運氣好,買到的大部分遊戲我都不會想退,可以留著閒暇時拿出來玩,但後來連續買到幾片,玩個十幾二十分鐘就不想玩的遊戲後,心裡的感受可真的是想@#$%,一片可是要一兩千元的東西,這種遊戲能退嗎?當然是不行,只能自認倒楣。嘔不嘔?當然很嘔了。難道買軟體就要賭運氣的嗎?所以後來就沒什麼在買遊戲了,這是廠商的損失?還是我的損失呢?

不說網購,就拿實體店面而言,買東西大多都可以在店家實際測試一次,
我都會請服務生開機或插電試用一下,覺得功能OK我才會買,絕不會只看包裝就買了(不知道其它人是不是像我一樣)。但就只有軟體,只能看著包裝猜內容好壞,賭賭看自己的運氣,這合理嗎?消費者的權利在哪裡?就算買個鬧鐘也要先聽聽看聲音是不是自己要的,不是嗎?為什麼軟體就要用的這麼神秘?是為了比較容易騙消費者購買嗎?不要說什麼有試用版,很多東西是沒有試用版的。

所以,我覺得(個人感覺)消保法中應該訂出,那些賣軟體(不管是程式、遊戲或音樂)的店家,應該放台設備讓消費者可以實際測試該軟體是不是自已要的,畢竟我要買的主要是那些軟體的內容,而不是包裝。沒有實際測過,怎麼知道是不是適合自己,不是嗎?

也就有人會說,你不會上網去看看評論。但不是每個軟體都有評論的,而有就算評論的也好有壞,你要怎麼看,再說別人的感覺會和自己的感覺一樣嗎?

最後,很訝異的是,這種不合理的買賣方式,竟然會有很多人認同?這是為什麼呢?廠商需要保護,那消費者呢?難道像我一樣花一兩千元,買到了自己不會去玩的遊戲,我只能怪自己被廠商的包裝或廣告騙了嗎?為什麼硬體可以讓消費者試看合不合用再買,而軟體不行?是為了保護廠商,還是為了讓廠商容易誘惑消費者做冤大頭呢

Gershwin (未驗證) ・ 2011/07/22 15:24

In reply to by JK (未驗證)

這其實真的才是最大的問題。
近日以來,多家媒體與專家都認定台北市政府此舉將毀了台灣的數位產業;筆者倒想問的是,保護了數位產業,誰來保障台灣的消費者?
其實最簡單的邏輯,如果軟體廠商這麼討厭消保法第19條的七日猶豫期,那就乖乖的依照消保會的解釋,提供試用版,就沒有適用19條的問題了;但有趣的是,大家都在罵台灣政府恐龍,怎麼沒有一個人去說說廠商為什麼都宅在那,一個試用版都沒有出現?真是奇怪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