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有機商品直販所 也是食農教室護土地

2022/09/05 20:00
5,607次瀏覽 ・ 1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記者莊子昀、江愷方/新竹縣報導】或許是看在張宇真對土地的關懷,又或是在幫助其他有機小農上的用心,從小就對家中農事感興趣的她,在讀大學時就已經被選上百大青農。畢業後的張宇真也專注在農業上,除了推廣友善環境的自然農法,也透過設立「不二農產直販所」販售自己與其他小農的農產品,解決有機農產品銷售不易的問題,更透過實體店面作為食農教育的教室,帶領民眾認識自己所生長的土地。

照片

↑正在整理店內貨架的張宇真。攝影/江愷方

有機農產銷售不易 小農銷售新管道

身為農業第三代的張宇真從小就深知農藥對農民的身體與土地的危害,也因此當她接手家中農田時,就將農田轉作為自然農法,在不對土地造成太大負擔的情況下生產作物,希望能讓土地永存。然而,相較於有使用農藥的農友而言,張宇真家中所種植的柑橘外表總是差人一等,難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找到銷售的管道,於是張宇真就與媽媽開著小貨車到處販售,開店的計畫也默默的浮出,最後「不二農產直販所」就這麼的誕生了。

市面上販售的農產品在外觀與規格上要求較多,像是紅蘿蔔只能是一隻腳,重量要相同,而因為雨量過多,或遇到蟲害的南瓜,即使只有一小角壞掉,也無法到市面上與其他南瓜競爭,時常造成損失,而有些農友種出來的作物因為產量不穩定、價位高而無法在有機超市販售,這時張宇真就會提供管道給他們販售,冰箱中的加工品如饅頭或丸子,則是與其他農友合作開發的產品,除了可以延長農產品短暫的保存期限,也能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

除了一般農產品的銷售外,張宇真也在店內開設惜食餐廳,將格外品與當季食材共同入菜,做出一道道美味的料理,讓消費者可以嚐到蔬果的美味,也間接減少損失。除了入菜外,店內也可以看到不少加工農產品,例如由外觀較差的水果製成的柳丁汁,透過加工,讓農產品再次被賦予價值,也讓消費者們有更多機會可以喝到鮮甜的果汁。

照片

↑張宇真介紹著店內的加工產品。攝影/莊子昀

慣行轉作不輕鬆 不顧他人批評擇善固執

不二農產直販所的商品皆有有機認證、友善認證或石虎認證,透過多樣認證讓消費者理解他們可以安心的將食物吃下肚。在過去轉作自然農法前,張宇真家中也是施行慣行農法,柑橘皆出口至批發農作物的行口,有時會因為產量過多,造成價格低廉,三十斤一箱的柑橘最低曾被喊到三十塊。當時剛嫁到夫家的媽媽謝淑嫻看到先生噴完農藥回家時身體不適感到非常緊張,卻發現夫家長輩都很淡定,只有自己不知所措,直到送去一院打點滴,看到急診滿滿一片有著被轉曬黑皮膚的人在打點滴,一問之下才知道全部都是農藥中毒,讓她感到相當震驚。

看著先生每次都沒有穿著任何防護措施,大口大口的在吸著農藥,謝淑嫻問先生:「你要繼續做這樣子還是要健健康康的看女兒出嫁?」因而決定要改做有機耕種。然而,家中的長輩卻持反對意見,甚至覺得每年沒有去吊幾次點滴,稱不上是農夫。面對外界諸多的批評,謝淑嫻雖然感到挫折,但有著朋友的支持、客人的回饋,自己的心理素質也逐漸成長,更重要的是身邊的孩子也願意一同走向自然農法,讓謝淑嫻能夠越站越直,不理會外界的批評。

與食品研究所合作 開發新商品增價值

除了平日務農與開店外,張宇真也與食品研究所合作,透過食品研究所協助開發新產品,由張宇真對商品進行初步的構想和提供試驗用農產品,並透過食品研究所專業人員進行商品的研究,以此來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更能將格外品加工製造,減少農損的浪費。在送往食品研究所開發商品的同時,也會有農產品的檢驗報告,更能讓消費者安心食用。

張宇真除了成功的開發出天然有機的胡椒粉與辣椒粉等多樣商品外,也有店家看到她的無毒天然柳丁而與前來合作,像是臺灣在地的橄欖油業者人良油坊就長期與張宇真配合,使用她的無毒柳丁,後來更延伸至薑黃、萬壽菊與迷迭香這些農產品,提升了這些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照片

↑與人良油坊合作製成的橄欖油,以及張宇真家中自行栽種的生菜。攝影/莊子昀

身體力行環境永續 食農教育推廣友善土地

不二農產直販所外的窗戶上有著粗大的字體寫著當月的活動,這都是張宇真與家人一同舉辦的食農教育課程,課程有時會邀請其他農有友來上課,希望透過課程,能讓民眾更了解土地與植物。過去就曾舉辦過梅枝幹餐具DIY,過去梅子樹修剪下來的枝幹都會拿去燒掉,但為了減少碳排放,現在多磨碎鋪在地板防止雜草生長,為了賦予梅枝幹更多意義,就將它製作成餐具、筆,也讓消費者在DIY的過程中了解枝幹的由來與意義。張宇真偶爾也會受邀至校園、主婦聯盟以及全國農會演講,她只要有空就都會接受,為的是希望能夠將自己的理念讓更多人知道。

除了食農課程的宣導外,張宇真也身體力行的表達她對土地的關懷,她總是隨身攜帶割草機,特別購入較輕型的機種,方便隨時帶著割草機上山除草,有時也會放雞與羊去吃草,讓割草機無法碰到的根部被清除,並透過人工的方式將被害蟲天牛啃食過的樹枝鋸掉,以避免傷害到果樹本身。看著張宇真辛勤的除草、除害蟲,不少人曾勸她可以噴一些農藥,只要放得夠久不會有殘留就沒關係,但張宇真說:「一驗都知道。」她非常要求自己的農產品不能有任何的農藥殘留,希望將最好、最健康的農產品留給消費者,因此總是非常認真的在施行自然農法,還特別在種植作物時時拉大作物間的間距,以避免造成土地過大的負擔,來取得最好的品質。

照片

↑食農教育活動中所做的梅枝餐具與梅枝筆。攝影/江愷方

最難關卡已過 多年堅持被看見

因為自然農法不用農藥與肥料,柑橘在外觀上長的較不如一般慣行農法來的漂亮,過去擺攤時就曾受到消費者的批評說「這麼醜你送我吃我都不要。」甚至還會被橘子丟;弟弟也曾因為家中務農被同學霸凌,種種因素讓媽媽謝淑嫻感到挫折難過,覺得自己無法給孩子們一個富有的生活,但張宇真也總是告訴媽媽:「我們不是care這個東西,最重要的是我們家的心是在一起。」並藉由身體力行,讓媽媽明白自己就是為了這塊土地而存活在這裡的,繼續堅持施行自然農法。

「我做健康的。」張宇真笑著說。賺錢對張宇真來說只是浮雲,用來繳學費、房租、水電費而已,自己與家人的物慾皆不大,飲食也可以從家中取得,設立農企業也是為了方便辦活動,為的只是想要讓農田回到最純樸、最原本的模樣。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也逐漸重視到友善農業的議題,民眾也有了食安的意識,對張宇真的橘子受到的批評也越來越少,過去的堅持慢慢有了回報。「最難的痛苦期我已經過了,到現在大家已經有這個認知。」張宇真說。

照片

↑張宇真、媽媽謝淑媛與妹妹一同在不二農產直販所與不久前撿到的貓咪。  攝影/江愷方

採訪側記

透過與張宇真與宇真媽媽的對談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於土地的關懷與用心,沒有算計與利益,只有一片善良的真心,為了環境、土地與農作物在努力著,在簡單與純樸的外表下,透露著一股不簡單的光環,讓人很期待將來的成果。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