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資訊建模 培育身障者成為工程師
【記者鄭惠庭、柯毓琳、宋晟榆/台北市中正區報導】阿堯因為一場工傷成為脊髓損傷者,移動能力和手部功能皆受到影響,日常生活需要依賴輔具,除了生活上遇到困難外,他在重返職場的過程中也屢遭挑戰,尤其在面試過打字員時未能順利通過,讓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再度融入職場。然而他加入若水的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 Modeling, BIM)職訓從零開始學習建築與機電相關技能,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他成功通過課程並且成為若水國際的機電工程師,同事們的支持與信任也讓他克服與人交流的心理障礙,透過這份工作阿堯與社會再次產生連結。
若水國際由「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於2007年所創辦,為台灣第一家社會企業創投。若水國際發現身障就業問題,運用商業和科技的力量,例如成立BIM職訓班,培育身障者成為科技工程工作者,打造適合身障者的全新職種。
若水國際影響力發展經理潘昱豪在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後,發現自己對於國際政治、經濟有興趣,因此進入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而後從事過科技業、行銷公關等工作,在2020年進入若水。影響力發展部職員曾姿恩過去在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畢業後,前往美國研讀廣吿學碩士,因為對於廣告非常感興趣,因此回台後從事廣告行業,在結束廣告工作後進入若水就職。
影響力發展部則負責對外傳播,把BIM部門的成果轉化為讓人看得見的品牌價值,提升若水在建築產業的地位與影響力。但影響力發展部的工作不只是在宣傳BIM部門的專業和商業價值,還肩負著擴大社會影響力的使命,推廣對DEI多元共融職場的信念。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報告指出,2025年時BIM產業會出現人口短缺的現象,而若水國際透過開辦BIM職訓班,培育身障者投入BIM產業,不僅結合科技與商業提供身障者全新的就業機會,同時解決了BIM產業的人才缺口。
BIM建築建模產業
BIM是一種數位化的建築設計與建設管理方法,利用3D建模技術來創建、管理和分析建築物及基礎設備的詳細數據,不僅是建築設計的工具,還涵蓋了從設計、建設到運營管理的整個生命周期,並將所有涉及的資訊進行整合。而BIM工程師的工作內容為執行BIM專案內容,針對客戶所提供的資訊,透過電腦3D建模技術,預蓋出建築模型,與客戶、施工單位進行溝通,並對負責的BIM建築專案內容進行品質管理與評估。
BIM產業適合身障者的原因可以分成兩個層面,第一是數位工作的特性,由於BIM設計及數據都可以集中在同一個平台上,對於身障人士來說,能夠避免傳統建築設計工作中對體力和手工操作的高度依賴,並且在執行BIM專案時會將龐大的內容拆解成許多部分,讓身障者能夠快入上手。第二,在使用電腦工作時有輔助工具的支持,針對有肢體運動障礙的人,可以使用特製的鍵盤、滑鼠或觸控設備來進行操作。
BIM訓練與聘用合一職訓班
科技產業工作者大多都有科技電子、工程的相關學經歷,若是若水只選擇擁有科技相關學經歷的身障者,則會產生就業門檻及限制,無法有效改善身障者的就業問題。潘昱豪說「我們所有的身障機電工程師完全都不是本科系出身的,有人是美術系,有人是設計系,甚至過去也與建築行業毫無關聯。」為了讓身障者與其他科技人士擁有相同的起跑點,若水為那些沒有科技電子、工程等專業知識或相關背景,但對於科技產業有興趣的身障者開辦BIM職訓班,提供教育訓練與就業機會,擴大身障者進入科技產業的可能性。
在了解身障者的就業需求後,打造適合的工作職種,並且設計出符合身障者需求的教育訓練課程,在2003年成立BIM整合服務事業部,開辦訓練和聘用合一的免費BIM職訓班,訓練能夠出門的身障者成為專業的建築資訊建模工程師。
潘昱豪認為,BIM職訓這項培訓計畫可行的原因,是因為將龐大的BIM專案內容做職務拆解,讓身障者從小地方學起。例如建築物的組成其中包含基礎設備,像是水電、消防、管線等等部分,若水將這些部分作為課程的切入點,從小部分的建模技術開始,逐步將複雜的建築資訊建模過程傳授給身障者,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逐漸積累經驗,並有機會實現專業技能的成長。
BIM職訓班從2013年開辦至今已完成六屆職訓班課程,由若水內部專業工程師進行授課,免費為身障者提供專業的課程訓練,授課時間為期兩個月,身障者需在週一至週五的上課日前往若水國際進行8小時的課程學習,授課課程為教導身障者3D建模技術,透過3D建模的技術先將建築在電腦中預蓋過一遍,其中包括水電、管線、消防等內容,教授完每一部分內容皆會針對學習內容進行相關考核,確保學員能夠熟練掌握所學的技術。所有課程的安排和考核皆會對齊實際在職場上執行專案的流程與內容,訓練與聘用合一的目的是避免身障者完成專業課程後卻無法成功銜接至就業。
在職訓班授課期間,除了專業課程的訓練外,若水還在職訓班中導入導師制,由人力資源部同仁擔任職訓班導師一職,並且進行職場基本禮儀、問題應對方式、軟體及資料夾的使用等,讓沒有工作經驗身障者能夠全面性學習並且快速融入職場。
打造無障礙職場環境
若水國際為了讓身心障礙者有更方便的職場環境,在辦公室的設計經過了規劃,潘昱豪認為,身障者與非身障者並不應該談論誰更有優勢,而是應該討論個體的狀況,通過輔具或是心理諮商等等的方式,都是為了消彌個體的落差進而達到公平的狀態。
潘昱豪說,有部分身障者在工作期間害怕耽誤工作而不敢上廁所,因此會避免喝水並且持續憋尿,而若水國際在發現這一現象之後,便招聘了協助員這一職位,社會目前對於無障礙普遍停留在硬體設施階段,但是對於一些上肢無力的身障人士來說,他們不僅無法做細緻的手部動作,甚至無法靠自己移位,所以在如廁方面,從輪椅移動到馬桶上這一行為也是有障礙的,若是跌倒連求救鈴都按不了,而協助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讓身障人士能夠專注在工作上,協助它們如廁、熱便當、移位等等,讓同事不再因為擔心造成工作上的困擾而傷害自己的健康。
潘昱豪表示輔具就是為了讓人能夠更方便的活動,我們所使用的眼鏡就是一種輔具,而輪椅也只是一種輔具。而若水國際的辦公室內能看見各式各樣的輔具,能夠讓同事們更順利的工作,有能夠通過按鍵調整高度的升降桌,也有特殊設計的滑鼠鍵盤,這些都讓身心障礙人士能夠像正常人般流暢的完成工作,通過這些輔具,身障人士的工作效率一點也不比非身心障礙人士來的差,而辦公室的走道也設計能夠讓兩台輪椅同時通行的寬度,打造出無障礙的職場環境。
未來展望
潘昱豪表示,在今年BIM職訓班和台北市政府展開合作,在目前產學模式成熟的情況下,便是希望能夠推廣給更多身障者來報名,若水國際非常樂於接受別人的邀請,並且持續設法擴大BIM職訓班系統的規模,在過去十年若水國際已經陸續與企業和政府交流身障就業,在如何構建多元共融文化或是如何聘僱身障者方面的經驗,社會大眾可能不熟悉,但是明年的二、三月將會集結過去十年的身障就業以及多元共融經驗,推出一本身障就業指南,大致內容就是讓企業知道如何聘僱身障者以及如何在企業中對於身障者做出調整以及讓團隊融入的方法,若水國際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本來就想聘用身障者,但是擔心沒有經驗或是不知道如何讓身障者和非身障者共融共事的企業能夠知道從何開始,推出之後將會將指南放在若水國際的官網或是推出活動等等以此推廣。
採訪側記:
踏入若水國際辦公室,從寬大的入口就可以感受到若水想打造無障礙職場環境的用心,曾姿恩說門口的設計讓兩台輪椅可以同時進出,不需要花費時間等候,還有冰箱上貼上了額外的門把,讓身障工作者在使用公共空間及設備時,可以更加順利、方便,辦公桌使用升降桌,讓桌子可以根據每台輪椅進行高度的調整。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