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卓蘭國的王者 松原葡萄歷久彌新

2018/07/26 20:00
3,953次瀏覽 ・ 1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記者李偉皓、楊婷婷/苗栗縣報導】位於苗栗縣卓蘭鎮的松原農莊,是一座具有一甲子歷史的觀光果園。農莊主人劉坤松捨棄使用農藥的慣行農法,改採草生栽培法,讓雜草自然生長,保護土壤再生能力,建立最天然的環境,加上成功摸索出神秘配方的比例,種出來的葡萄不論是香氣跟甜度都大大加分,連續三年獲選全台冠軍,被譽為台灣的葡萄王。

水果神農劉春有 灑下第一粒種子

一九四〇年,當時的卓蘭鎮還只是個默默無名的鄉野小鎮,因地處大安溪源頭,有著溪流沖積成的肥沃土地,而且日夜溫差大,非常適合種植水果。劉坤松的父親劉春有,在早期大多數人栽種水稻環境下,從日本引進楊桃和葡萄,種下了卓蘭鎮第一棵楊桃樹和葡萄樹。一開始不被其他農民所理解,甚至遭受許多嘲諷,但經過歲月汰洗下,結實纍纍的楊桃和葡萄,證明劉春有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劉坤松憶起當時說:「只要採收完一整片果園拿出去賣,收入可以蓋一棟房子。」因此許多農民紛紛跟著改種,開啟卓蘭水果王國的美名,劉春有也被當地居民譽為「水果神農」。

成功種出葡萄及楊桃後,劉春有突發奇想,率先導入觀光果園模式,建立「松原農莊」,他認為未來城市居民都會嚮往農村生活。「當時並沒有人相信,但誰能想到今日的卓蘭鎮上,沿路上都是觀光果園呢?」農莊女主人李欣儒說。

在台灣農業技術尚未起飛的時候,葡萄及楊桃栽培技術竟有這般大突破,因此松原農莊的名聲很快就傳遍全國,甚至連先總統蔣經國也親自蒞臨果園,沉迷在酸甜飽滿的葡萄魅力中。劉坤松笑說,那個時候他正在前線金門當兵,而爸爸很聰明,在信裡寄了兩張跟蔣總統的合照,軍隊長官會檢查信,看到跟總統的合照全都驚呆了,對他的待遇從此大不同,劉坤松也第一次感受到種葡萄還真不錯。

九二一震災家園破碎 松原葡萄東山再起

民國七十年,劉坤松接下父親的果園 ,一樣以使用農藥的慣行農法栽培,但發現兒子特別愛吃葡萄,總是摘了就吃,於是開始思索用藥的安全問題,希望能脫離慣行農法,種出能夠隨手摘來吃,不用擔心健康問題的葡萄,但在那個年代還沒有有機觀念,因此劉坤松只能靠自己不斷摸索、學習,花費了不少時間和心力。

正當自然農法逐漸步上軌道,一場九二一大地震,全台灣各地一陣地動山搖,劉坤松夫婦一家人的房子也完全傾倒,成為受災戶。「當時曾經有想不開的念頭。」李欣儒坦言道,「但老天爺雖然關了一扇門,卻還是為我們留下一扇窗。」雖然家園全毀,但葡萄園的果樹仍屹立不搖,讓劉家重拾希望,擦乾眼淚後同心協力整理果園,歷經多年的努力,終於再次擁有屬於自己的家。

照片

結實累累的葡萄串是劉坤松和李欣儒夫妻倆不斷在挫折中突破,用淚水和汗水換來的甜美結晶。 攝影/李偉皓

自然農法草生栽培 幫葡萄敷面膜

經過震災後,劉坤松深刻體悟到大自然反撲的力量,反省過去使用農業和化肥的做法,更加堅信自己應該致力發展自然農法,保護土地和環境,因此,劉坤松決定使用草生栽培,成為養草達人,不用化學除草劑、殺蟲劑。劉坤松表示,他們所使用的農法屬於更進階的草生栽培,稱為「粗纖維管理法」,用雜草提供的粗纖維養地,可以使土壤鬆軟多生孔洞,保濕能力也大幅提升。

除了草生栽培,劉坤松探索將近三十年,堅持用自己看的到且了解的東西自製肥料,研發以煉奶、糖蜜、益生菌混和發酵後,產生的天然煉奶葉面酵素,倒入水中以一比一千的比例稀釋,噴灑在葡萄葉面上,取代化肥與生長激素的使用,抵抗病蟲害。

劉坤松打趣的說:「我們的葡萄可是有敷面膜的喔!」自然農法的理念,讓松原葡萄數度奪下「全國葡萄果品評鑑冠軍」的殊榮,更在全國中率先葡萄通過農產品CAS,生產履歷驗證。自然農法雖然成本較高,在雜草叢生的農莊裡工作也較為不便,但為了保護土壤的健康,讓吃的人能安心享受自然美味,這些犧牲都是值得的。

照片

劉坤松自行研發有機肥料,為葡萄葉面敷上天然面膜。 攝影/楊婷婷

順應自然吃當季 強摘的水果不甜

葡萄生長期總共分為四個階段,幼果期是葡萄剛生長出來的時候,這時需要隨時剪果,顆數約二十四到三十二顆的小串葡萄才是最好吃的,營養分布的最為均勻,超過的話會擠壓到葡萄間的生長空間,所以要把多餘的果實剪掉。這個階段最怕蟲害和病菌,只要照顧好,最後生長出來的葡萄幾乎都是健康的。

當幼果期進入到中果期,會請臨時工幫忙套袋,套袋可以讓葡萄在接下來的生長期間,不受空氣汙染。一百天後進入著色期,這時葡萄的顏色會由綠轉紅,已經是可以摘來吃的狀態,但未完全成熟,口感仍帶有澀味。一百二十天到一百五十天是屬於成熟期,這時葡萄的顏色由紅轉紫,也會依照採收時間的先後而有不同的口感,甜度高達十八到二十度左右。

松原葡萄生長期需半年,因此一年僅夏冬兩季採收,就算刮颱風、下大雨,也絕對不提早採收。在採訪過程中,陸續有許多外地來的客人登門拜訪,目的都是為了要吃到松原的葡萄,但劉坤松和李欣儒都會向他們道歉,並解釋五月還不是葡萄的採收季,李欣儒說:「強摘的水果不甜,我們堅持的是最高品質的葡萄,即使看到客人失望很心疼,也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照片

採用自然農法的作物再用天然的方式製成周邊商品。 攝影/楊婷婷

好吃的秘密 選購葡萄看三點

「一般消費者都會認為葡萄皮越薄越好,但其實相反。」劉坤松認為好葡萄必須達到許多要素,皮厚可以讓果實受到更完整的保護,果肉也更為Q彈多汁,葡萄本身的香氣更是重要。

堅持使用自然農法的松原葡萄,除了符合上述幾點外,在它的每顆果實外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粉,很多人都誤會這些白白的粉是髒東西或是施藥的結果,努力想把它洗掉,但其實這些白粉是葡萄的果粉。葡萄果粉是葡萄的一層保護膜,消費者可以摘一串接近成熟的葡萄,從色澤與果粉狀態來判斷,果粉越多越是高品質及無污染的保證。「能夠吃到我爸媽種的葡萄,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劉坤松的小兒子劉承翰驕傲的說。

客人的信任和鼓勵 才是最佳認證

松原葡萄的品質雖然無可挑剔,但在申請有機認證的過程並不順遂。李欣儒表示,剛開始接觸自然農法,花費了許多金錢和時間,請人來驗水驗土,希望得到有機認證的標章,卻因為鄰田仍多使用慣行農法,土地容易有交叉汙染的疑慮,好幾次申請都失敗。

正當想要放棄時,李欣儒在因緣際會下,加入MOA(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上了許多有關自然農法和申請認證的課程,最後成功申請到GAP(產銷履歷認證)。GAP主要是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會不定期抽驗,檢查作物是否合乎標準且安全,才能走進有機超市的管道,消費者也可以從「台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查詢到農民的生產紀錄。

「其實有沒有認證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客人願意買單,對我們的水果有信任感。」劉坤松認為,只要堅持將葡萄的品質維持在金字塔頂端,滿足客人的需求,客人給予的鼓勵和回應,就是他們不斷進步、堅持的動力。

成立六十年的松原農莊,在充滿歷史的記憶中仍帶有創新,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劉坤松雖然接手父親的成就,但也沒有停下腳步,用自己的想法和努力改變葡萄的種植,開創了屬於自己的另一片天。

照片

劉坤松接手父親事業,不斷創新改良,讓卓蘭葡萄走出不一樣的路。 攝影/李偉皓

採訪側記

走在卓蘭群山綿密的小徑中,像是進入世外桃源,大自然的氛圍瞬間安撫了我們因為天氣炎熱而浮躁的心。劉坤松、李欣儒夫婦帶著我們穿梭在綠藤叢園中,高度及腰的雜草和葡萄,居然能夠共存,在對農業的傳統記憶中,農民們絕對不喜歡雜草,因為他們認為雜草會跟作物搶養分,但劉坤松卻以養草為傲,認為草養的好葡萄就一定種的好,不管其他人的眼光,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這種精神著實令人佩服。

延伸閱讀

油車間復興運動 喚醒沉睡的味蕾

玫瑰番茄誕生 創造鹽地奇蹟

小農應援團出擊 突破農業人力困境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