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南澳國小籃球隊出國比賽 展現泰雅文化

2025/03/28 21:00
4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記者李彥均、鄭翔俊、唐晨晏/宜蘭縣南澳鄉報導】每當放學的鐘聲響起,「等我!等我!」有群孩子們在操場上奔跑吶喊,籃球撞擊地面的運球聲響徹整個部落,他們是南澳國小籃球隊。南澳位於宜蘭南部靠近花蓮的原住民泰雅族部落,在學校周圍可以看到許多泰雅族的傳統建築,像是彩虹橋和穿著族服的族人石像。十二年前,時任教務主任鄭轅緒成立了南澳國小籃球隊,並擔任教練,親自指導與訓練孩子們。鄭轅緒帶領這群孩子們,前後參加了許多國內外的比賽,近幾年更是遠赴德國、保加利亞等國家,在比賽期間將泰雅族的傳統舞蹈、服飾等帶上球場。

      ↑ 南澳國小籃球隊的孩子們正在訓練。 攝影/唐晨晏

      南澳國小的教務主任兼籃球隊教練鄭轅緒畢業於台北教育大學初等教育系,年輕時是田徑專業,十分熱愛籃球。鄭轅緒於2013年在南澳國小就任,在職期間,他發現南澳國小的孩子們有著極佳的球感,孩子們好動活潑並對籃球充滿興趣,並決定組成一支籃球隊,讓孩子們可以在課後時間培養興趣、展現天賦,將多餘的精力發洩至球場上,同時也能避免孩子們在課後遊蕩發生危險。

      來自南澳部落的籃球夢

      「草創時期十分艱難,我剛來的時候這裡還是個網球場,旁邊放一、兩個籃框而已。」鄭轅緒說道。球隊剛成立時碰到許多困難,不論是資源場地的不足,或是爭取到外出比賽機會所需的經費。推動過程中也遇到部分家長因課業等原因,反對孩子加入籃球隊,擔心籃球隊的訓練會影響到孩子的學校成績,但鄭轅緒一直堅持用「意願制」的方法招募球員,讓家長和孩子都擁有選͏擇權。他認為用意願制的方法,可以確保願意留在球隊的家長和孩子們是百分之百支持彼此的,也讓孩子了解到家長與教練們推動球隊的用心良苦,進而督促自己練習。

      孩子們加入籃球隊後,日常生活有一半被球隊佔據著,有時候教練還得兼顧起第二家長的角色,一方面要教導孩子們球技,一方面也要注意孩子的人身安全。提到對小朋友的教育理念,鄭轅緒表示:「在球隊團隊練習中學到的自律和團隊紀律,不管日後在職場還是其他的地方,他們都能更快適應社會,最重要的是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這種球隊生活的訓練模式,不僅讓孩子們在球場上能夠成長,也讓他們學會如何應對人生挑戰。

      創造無限,獨樹一幟的泰雅孩子

      起初,鄭轅緒使用較為傳統制式化的訓練模式,當他一個個步驟拆解動作讓孩子們練習時,發現這樣的模式並不適合南澳國小的孩子,鄭轅緒說道:「我們的孩子很好動,一個個步驟拆解動作,對他們的訓練效果反而不大。」他還提到,自己不會過度限制孩子們的發揮,而是給予他們一個基本籃球攻防的框架,給孩子們一些基本的籃球觀念和規則,讓他們在這個框架內自由創造屬於自己的球風或打法。「不論是教育體系上的老師或是運動領域上的教練,常常要求孩子要按照固定的方法,但這樣往往限制住孩子的創意和天份。」但他也表示,教練還是要適時將孩子拉回來,回歸到正常的打法後,再結合團隊觀念延伸出更多有創意的打法和技巧。

      「我有時候叫他要往左,他就給我往右;我叫他要切,它就給我投籃。」鄭轅緒苦笑道,他認為教導這群孩子就跟下棋一樣,可以讓孩子們先各自分布,但最後還是要綜觀大局整合孩子們,才能拿下勝利。六年級的陳佑恩也表示,在練習時會臨摹NBA球星凱里·厄文的花式運球,但到了比賽的時候會適時運用,並聽從教練指示,執行更多團隊戰術和跑位。

      校長林光章提到,這群孩子身上流露出一種來自泰雅族血脈深處的獵人本能,這種本能不但在運動天賦上有所體現,在學習模式上也有很大的關聯。獵人本能讓孩子擁有「先做再說」的行為模式,這使他們滿懷衝勁與具備強烈的好勝心,這種習性能提升孩子的執行力。

      鄭轅緒也提到,教練的職責在於幫助孩子們整合規則和戰術上的指導,所以他也傾向用「合訓」的方式,將孩子們聚集到球場,執行團隊戰術及分組跑位等,讓孩子們學會團體生活、互相培養默契,同時也讓教練能夠及時掌握孩子們的練習狀況和人身安全。鄭轅緒坦言,在訓練和比賽時總不可能一帆風順,協助孩子們做心理上的建設也是教練們的職責。比起比賽勝利,他更重視每一次失敗的經驗,「這樣就可以跟孩子們講,第一,人生沒有永遠的贏家;第二,要從失敗中記取教訓轉為養分。」他認為失敗反而是比勝利更可貴的,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們甚至教練重新檢視自身不足,一方面可以激起孩子們天生來自泰雅族的好勝心,從中重新認識、探索自己的不足,並轉化成前進的動力。

      ↑ 放學後,南澳國小籃球隊會聚集到球場進行「合訓」。攝影/唐晨晏

      ↑合訓時,教練會讓孩子們分組練習跑位。 攝影/唐晨晏

      ↑孩子在合訓時不慎受傷,教練能馬上協助孩子。 攝影/唐晨晏

      ↑孩子們在合訓結束後以跑步收尾,訓練肌耐力。 攝影/唐晨晏

      透過比賽,泰雅文化推廣與傳承

      經由教練們長時間的訓練及教導,孩子們的球技獲得了飛躍性的成長,同時也爭取到了許多縣內、外,甚至是出國比賽的機會。林光章表示,南澳國小的孩子們幾乎每年都會到歐洲比賽,他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帶著孩子們出去比賽更有效。」藉由跟隨球隊出國比賽,來增加國際視野,也讓孩子們對自身未來目標及生活提供不一樣的眼界。

      林光章也提到,去年教練團帶著孩子們遠赴德國柏林參加比賽,林光章自豪地說到:「除了讓孩子們開開眼界,其實這群孩子也在幫台灣做最基層的國民外交。」孩子們在比賽結束後,會與當地居民用手機拍照或用翻譯聊天等互動,甚至可以在主辦會場上高掛「青天白日滿地紅」的中華民國國旗,而非奧運會的會旗。

      鄭轅緒也提到,球隊跟教育是同時並行的,不能讓孩子忘掉自己的「根」。除了平時上課和課後的球隊活動,校長和教練們也會推展泰雅族的傳統文化與技藝給孩子們,像是泰雅族傳統的小菸斗和織布等技藝的傳承。

      「甚至到國外比賽時,我們可以穿著我們泰雅族的族服,跳著我們的舞、唱著我們的歌,讓世界各地知道:我們是來自台灣的泰雅族。」鄭轅緒提到,一方面期許孩子們能自我認同並傳承泰雅族文化,一方面將泰雅文化推廣至世界各地。不論孩子們之後出社會工作,或是往職業籃球的目標邁進,都能擁有屬於自己文化底蘊,打從心裡認同自己泰雅族的身份,並將泰雅文化傳承下去。

      從愛出發,玩創未來

      「南澳國小的孩子們仍然保有難能可貴的天真與活潑。」林光章說道,雖然部落地區與都市有一定的資源落差,但學生們擁有都市孩童缺乏的純真,這使他們能夠在運動競技上有高度興趣,甚至熱愛。

      鄭轅緒說道,他的期望從來都不只是要培養優秀的籃球選手,無論最後這些孩子是否成為職業球員,他都希望南澳國小的這段訓練經驗,能讓孩子建立團隊合作的精神、具備強大的自信心與抗壓性,並懂得設定目標、勇於追求。他希望每一位曾經在球場奮戰的球員都能將籃球的拚搏精神帶入人生,用堅持不懈的態度,勇敢追求夢想。

      林光章最後想將「我愛玩」三個字送給所有學生,期許學生能在人生旅途中,以愛為起點,不斷透過玩樂的熱忱探索自我,快樂成長,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期許學生們都可以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感受到自己的人生歷程是豐富且滿足的。

      採訪側記

      這次前往南澳國小,深刻體會到了來自校長與教練的熱情,也感受到泰雅族孩子們對籃球的熱忱;教練與我們聊了很多關於訓練與比賽的細節,敘述了他們創建籃球隊的初衷。校長也熱情的和我們聊了很多,詳細講述了他與部落孩子們相處的豐富收穫。我們不僅僅了解到部落的資訊,也被南澳國小的純真與熱情所感動。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