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家扶中心自2022年開展創業輔導方案,協助有興趣且有意願接受培訓的扶助家長創業,幫助家庭增加收入以實現脫貧目標。培訓計畫的內容包括:創業精神、設定願景、基本財務知識、預算控管、庫存管理以及相關法律流程,兩年多來已超過10名家長受益。大部分家長受到資本規模與技術的限制,大多選擇開雜貨店、小吃店或街頭擺攤。儘管創業規模有限,一名成員辛西亞(Cynthia)仍成為了創業輔導方案的典範。辛西亞與丈夫賈尼羅 (Janiero) 養育著5個孩子,賈尼羅是名三輪車司機,家庭每月累計收入為540美元,約折合台幣1萬6千元。由於食指浩繁,2021年向菲律賓家扶中心申請成為扶助家庭。
辛西亞向社工員分享,在她成為扶助家庭之前,一度以為家扶基金會只是個提供獎學金或學用品,幫助孩子完成學業的機構。然而當她開始投入中心的方案,才發現原來中心不僅扶助兒童及家庭也幫助整體社區。辛西亞意識到自己有機會成為社區發展的一份子,於是加入中心長期推動的社區巡守隊方案,與其他家長一起接受消防訓練並辦理社區宣導,憑藉自己的力量幫助家人與朋友。辛西亞不僅是志工領袖的一員,2023年更透過創業輔導方案的協助開了一間小雜貨店,在菲律賓這類小店稱為「Sari-Sari Store」。辛西亞除了販賣零售雜貨也賣起粥和漢堡等點心,嘗試多角化經營讓收入更加穩定。
辛西亞忙碌的一天從清晨4點起床開始,首先為孩子們準備早餐以及清晨要販賣的粥和配菜,隨後再開始準備其他小吃,像是熱狗、漢堡和冷飲等。購買早餐的顧客大多是三輪車司機,所以辛西亞通常早上5點就會開店做生意,讓清晨準備上工的司機們可以享受一頓熱乎乎的飯菜。起初辛西亞以為創業只要有資金即可,購買產品或原物料再進行販售就能賺到錢。接觸這方案後她才發現原來創業有這麼多細節,例如設定營運目標、評估市場定位、事業拓展以及財務管理等等。隨著雜貨店生意蒸蒸日上,辛西亞一家也終於有了穩定收入來進行家庭規劃或用在緊急用途。辛西亞說,過去每當孩子生病她都必須想辦法跟親朋好友借錢,有時甚至無法帶孩子去看醫生。創業後她才真正體認到原來自己是可以對家庭有所貢獻的,這對身為母親的她而言意義非凡,也讓她看見家庭未來的希望。
除了辛西亞,瑪莉(Marylee)媽媽的成功案例也相當值得分享,她的燒烤攤經過一年多的經營,已經變成絡繹不絕的在地街頭美食。我們初次見到瑪莉是在2019年,也是菲律賓家扶中心開辦後第一批接觸與拜訪的對象。瑪莉是社區發展計畫的志工領袖之一,長期積極協助社區消防宣導。瑪莉和丈夫羅米(Romy)撫養5個孩子,羅米是名三輪車司機,每個月家中的收入僅有大約 278 美元。瑪莉在加入創業輔導方案前已經開始在街頭攤販食物,大多是早餐或零嘴。然而瑪莉對於創業和經營事業較不熟稔,認真工作有時卻換來入不敷出的赤字。透過創業輔導培訓,瑪莉意識到了產品庫存管理還有註冊成合法店家的重要性,也開始思考到各種潛在風險。
當瑪莉取得中心提供的的創業輔導金,便毅然決然在2023年轉型經營燒烤攤,初期提供烤串、烤魚和烤豬肉等,逐步增加項目並進行促銷。燒烤攤通常從中午便開始備料,並在下午3點至4點之間開張營業,這是為了配合附近學校的上下課時間,讓燒烤攤得以觸及更多消費者。丈夫羅米用實際行動支持瑪莉的經營規劃,他將三輪車司機的工作調整為早上到下午2點,更會陪瑪莉去市場採購食材,全家大小一起準備醃製食物和串燒。通常燒烤會在晚上 8 點前全數賣完,瑪莉一家人隨後開始清潔收攤。瑪莉計劃在2024年增加更多海鮮品項,像是魷魚和虱目魚,她也興奮地宣布她研發了不同口味的醃製豬肉和雞肉。隨著資本規模增加,她感覺到自己更有能力擴展事業。目前瑪莉還沒有足夠的資金租下店面,平常必須搬桌子和烤架到街頭做生意,然而燒烤攤的生意越來越好,相信假以時日能擁有自己的店面。現在她不僅能夠為家人存錢,還能夠按時支付帳單,甚至購買過往難以負擔的生活用品。瑪莉謝謝丈夫和小孩的全力相挺,也非常感激家扶基金會讓他們過得更幸福。
2023年10月6日菲律賓家扶中心舉辦了認養人相見歡活動,近40名台灣認養人親自來到菲律賓並且參訪服務社區,辛西亞與瑪莉有機會近距離向認養人介紹自己所經營的生意,相當令人引以為榮。這些令人振奮的成果更讓菲律賓家扶中心有信心能在2024年推動從去年籌備至今的的社區烘焙坊計畫。現階段約莫半數的設備已進駐烘焙坊,也順利召集了參與中心所辦理之西點烘焙訓練且取得國家認證的8位家長,一同開創社區的烘焙事業。未來除了辛西亞與瑪莉這種類型的個人創業,中心也將持續挑戰集體創業模式,陪伴更多家長學習市場行銷與事業經營。基於計畫導向與積極脫貧模式,期待和家長們在服務社區內創造另一段高峰經驗。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