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香娓娓飄來,我們來到台南的中西區,坐落於圓環旁的騎樓下,這座木屐老店已傳承至四代經營,承載著超越100年,極為悠久的歷史了。
府城木屐第三代老闆郭宗興先生:「我們這家店是民國前5年我的阿公,他12歲在日本人的木屐工廠做囡仔當童工,到現在我第三代了。」
在店內陳式了玲琅滿目的木屐中,郭老闆隨手拿起了兩雙木屐, 帶我們回溯到老一輩的記憶,了解何為4、50年代的藍白拖。
郭宗興先生:「40年代50年代是我們台灣木屐最鼎盛的時候,這兩雙台灣木屐老一輩一定知道,高的有印男子漢或是大丈夫,那低的就是40年代50年代我們台灣的藍白脫,那就是大家下班回去的時候,換個拖鞋就是換這兩雙,因為那時候塑膠泡棉還不是很多。」
隨著產業的興起後,卻在藍白拖的出現,不敵工業快速生產的背景下,木屐產業因此受到強力的重創,長達了30年的衝擊。
郭宗興先生:「到70年代藍白拖出來了,我們被打敗,因為泡棉塑膠是軟的,這個叫正作用力,那有正作材質大家都喜歡,包括你們腳上都是軟的,那我們木材是硬的,所以它是個相反動叫反作用力,大家比較不喜歡它,那有泡棉了木材就漸漸被淘汰。」
面對時代的衝擊,台灣的木屐產業為了生存,大家都面臨了不得不轉型的危機。
郭宗興先生:「那我們今天很幸運,阿公剛好留這個店面給我們,我們以前就像隔壁一樣什麼都賣,塑膠鞋、運動鞋、英雄牌什麼都賣,還好我們有這家店面,木屐沒落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撐過去。」
歷時多年來的重創後,也在台灣塑化劑事件的爆發,拯救了岌岌可危的木屐產業。
郭宗興先生:「那什麼時候救了我們,因為木屐不好穿嘛它是硬的,民國一百年,台灣發生一個叫塑化劑事件,不知道你們應該沒印象了,民國100年,那個塑化劑事件救了我們木屐,因為大家開始在省思塑膠的毒害,那木材不好穿但是一雙木屐十幾萬個毛細孔,它會呼吸,所以一票的知識份子就從健康的角度來切入它,它造樣不好穿但是它健康,所以我們開始翻身。」
在工業的興起,手工藝沒落的時代背景下,因為還有許多像郭先生的匠人,持續努力不懈的堅持,並與下一代的年輕人接軌,使許多可貴難得的傳統工藝得以傳承,保存著宛如藝術般的手工技術,為後代們畫下了新的歷史篇章。
台中南下的陳先生:「我覺得這些師傅跟匠人為了維持這份傳統,所花費的心力真的是非常的可敬這樣子,因為現在的傳統產業第一就是不好做,第二就是市場不一定會有,所以年輕人越來越少去學這個東西,如何再去開發它的價值或者說是有變革,我覺得是對傳統產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也是這些推動的年輕人,跟老一輩的師傅們我覺得最尊敬的地方。」
公民記者 林儂婕/台南 採訪報導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