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社造協會推動社區發展 重視人文與空間「兩全」

文字-A A +A

 

採訪/許尹羚、編輯/邱羿慈

桃園市社區營造協會自成立以來致力推動桃園在地的自主與成長,團隊目前除聘任有專業專職的研究專員外,也邀請有志一同的夥伴加入,希望成為在地社區營造的啟蒙。

 

顛覆傳統意識 社區營造著重性別平等與「人」文溝通

社區營造與社區發展最大的差異在於「人」,在與當地居民溝通的過程中,經常可以發現台灣仍存在封建、保守的文化,例如:目前協會所處的伯公廟傳統信仰空間,其組織絕大部分由男性組成,協會發覺此景,近年致力推動「性別平等」之概念,直至去(2021)年,首次遴選出女性主委,性別平等於在傳統空間實踐實是困難,也是協會在營造社區是須格外努力之處。

 

在社區裡經常可見的舞蹈班,幾乎全由媽媽所組成,經常被邀請作為社區活動的熱場演出,始終被當作是配角,然而這看似助興的活動卻潛在對女性的藐視,於是,協會規劃讓舞蹈團到臺北車站的大廳堂進行表演,不是活動的熱場表演,而是作為主角發光,觀眾則是車站裡所有的旅客,雖然僅是十多分鐘的快閃活動,但此舉實則觸發了女性的自主意識。回過頭審視社區的營造工作,絕大部分的參與者女性居多,證明了女性更願意投入社區營造,並且女性可以做到的事遠不止此。

發展文創商品 致謝志工與母親的付出

社區營造從人與空間著手,招募社區志工,一同打造美好家園,協會便想到邀請年輕的畫家,把志工們的臉譜畫出來,製作成LINE貼圖,變成文創商品販售並贈送給志工。今(2022)年母親節,新推出了一組「媽媽常會跟孩子說的話」貼圖,過去媽媽對於孩子經常以限制或是責備的字眼教導,而這次的貼圖 則從中做出調整,把負面話語化為正能量與母親溝通,多用正能量教育孩子。

(圖一)志工語錄、母親節原創Line貼圖

(圖二)文創日曆紀錄志工媽媽們的辛勞

十年堅持重振老街溪 美化空間凝聚社區意識

社區營造的另一個部份是「空間」,這個發想與巫秀淇理事長自身經驗有關,當他長年在外求學,回到家鄉時豁然驚覺老街溪的風貌不如以往,童年時曾在此嬉戲玩耍的溪畔竟完全變了樣貌,前後花費了十年左右的時間重振老街溪的模樣,然而老街溪需要的不只是美麗的光廊,而是有朝一日能回復真正的潔淨,才是真正該為環境所做的,社區也開始投入人力,為街景重現光彩。

 

每日朝夕經過的髒亂街角,居民不以為意,但經過整理美化後,將重新引領他們再一次認識自己的社區,凝聚起對社區的關懷。

(圖三) 採用安平鎮圳路圖裝飾紅磚牆

促進青年參與 NPO協助社區發展

政府單位成立NPO中心,成為民間與政府溝通的橋樑,協會殷切期盼其能代替政府執行更多的陪伴與訪視,對於桃園在地發展是為一大福音。

 

藉由NPO中心的計劃進一步發想及思考,巫秀淇理事長認為桃園在地發展能夠更進一步,以平鎮社區為例,積極參與活動者以長者居多,缺乏青年投入,希望透過政府的力量推廣,近幾年桃園創立青年事務局,早年志在鼓勵青年職涯規劃,但是協會認為可適當調整方向,促進青年社區參與,將會成為社區發展營造的重要助力。未來期待更多的青年參與,長輩則可以退一步成為顧問或指導,讓社區營造推展得更為順利。

(圖四) 修復百年歷史水汴頭伯公廟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15.11.13

Job Enjoy

加入時間: 2015.11.13
166則報導
2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桃園市社造協會推動社區發展 重視人文與空間「兩全」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855篇報導,共13,1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855篇報導

13,1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