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澎湖的聲音 貝傳媒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盧宥蓁,魏國謙/澎湖縣報導】《貝傳媒》是澎湖在地的新聞機構,曾經因為不希望澎湖縣議會只透過有線電視進行轉播,議會內容有中間會有刪剪而不是完全轉播,因而強行進入議會進行直播而被強制趕出,並引爆地方議會轉播議題,之後與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等團體合作,並成功爭取到議會的直播權。在之後《貝傳媒》也一直報導澎湖的地方政治及社會議題,希望能夠用他們的報導推動澎湖的發展。

↑貝傳媒創辦人張弘光(右)和廖璟華(左)。相片提供/張弘光

《貝傳媒》成立至今在已是第七年了,曾經因強行進入澎湖縣議會直播一事而受到爭議,創辦人張弘光和廖璟華也是在業界多年的資深新聞工作者,張弘光希望能夠利用《貝傳媒》推動澎湖的發展。

美麗的海灣

張弘光分享了為何要命名為《貝傳媒》,他提到在命名時希望可與澎湖作連結,而「貝」是源於海灣的英文Bay,他認為是因為澎湖是全世界最美麗的海灣之一,因此想到了海灣,而貝殻可以是錢幣的意思,在過去有號角的象徵,因此便以「貝傳媒」為名。民主深化以及能夠發展地方為貝傳媒的主要目標以及中心思想,也希望可以在地方延伸至國際。

↑貝傳媒的實體周刊雜誌。圖片提供/貝傳媒

堅持身為新聞媒體的驕傲

從世新畢業的張弘光在退伍後分別在不同的媒體機構工作,例如高雄台灣時報,自立晚報等。後來在一九九八年時到俄羅斯學習語言,本來拿著學生簽證的他只想在那邊一年,並以按稿計酬的特約記者身份為中央社供稿。而當時他報導了一則當時在俄羅斯的非法動物毛皮販賣,引起一番討論,也因此成為中央社的正式駐俄記者,這一待便在俄羅斯待了九年七個月。

二〇〇八年回台後,他離開中央社並到民眾日報當副社長,但他發現台灣的新聞環境出現了十分大的轉變,他提到新聞業充斥着腥羶色和挖掘他人的隱私,嚴重破壞了台灣的新聞道德,並失去了以前成為新聞從業員的驕傲。因此他回台後便已有成立一個新的媒體的想法,在社會扮演一個更為重要的角色,在二〇一〇年擔任澎湖時任社長,後來離開後在二〇一五年成立《貝傳媒》後,成立貝傳媒不久後在爭取議會直播權中也發現媒體不但可以作為第四權的存在,也可以是議題的倡議者以及教育的角色,因此他期望《貝傳媒》能夠擔當起推動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齒輪。

↑張弘光的新聞工作生涯。製圖/魏國謙

推動發展的齒輪

張弘光形容貝傳媒就像一個小齒輪,並帶動起整個大齒輪,他提到以往許多的媒體總部也是在台北,因此許多時候也無法帶出許多不同地方實際的聲音,他認為澎湖雖然不在六都,但澎湖的特殊地理因素讓澎湖可以以一個特殊的角色存在,他認為因為澎湖較為接近中國大陸,地理的原因下讓澎湖成為中國和台灣地緣政治的重要元素

,因此他也認為澎湖可以在台灣整個大環境中成為一個特別的角色。而他認為貝傳媒能夠以傳媒的角色去推動澎湖的發展,如報導澎湖的地區議會或黨部議題,且最近澎湖議會以及縣長選舉將近,貝傳媒也報導了關於參選人相關的資訊以及理念,讓更多澎湖人可以更了解當地的政治,並引起當地人的關注,提高澎湖人對地區政治的參與,從而帶動地方的發展。

同時他也提到因為網路的出現,使他可以把澎湖推廣至全台甚至是國際。除了地方政治議題,《貝傳媒》也會報導澎湖的地區活動,例如賞鳥以及在地的廟會活動景點,最近他們也有報導白沙鄉的新景點港子波浪海堤與生態池,讓更多不同地方的人認識澎湖。張弘光認為因為社交媒體的出現,讓地區報不再只侷限於當地,而是可以擴散到不同的地方,因此在報導澎湖的地區活動和政治動向時,也可以讓不同地方的人注意,從而讓澎湖的聲音得到注意。

↑貝傳媒也有製作影片新聞。圖片提供/貝傳媒

推動地區政治活力 讓澎湖變得更好

回到地方政治上,主編廖璟華提到澎湖的政治動力較弱她在一次採訪中聽到澎湖議長在議會中提到派發地方疫情補助時,她說當時議長說因為澎湖沒有像金門一樣有高梁等重要產業支撐,對比金門派發的五千元現金,澎湖只能夠派發一千元,她當時便很疑惑作為議長在任四屆,把握著地方的政治權,與其羨慕其他地方,為什麼不好好促進澎湖地方發展?此外廖璟華也觀察到,很多議員在位多屆,也沒有做出促進澎湖發展的實績。即便如此,地方選民仍接受並願意繼續支持這些議員,廖璟華認為,很大的原因在於澎湖民主深化不足,這樣不但對澎湖的政治環境不健康,而且也會成為澎湖發展的阻力。

因此「貝傳媒」的出現便是希望可以以第四權的身份監督,以及推動改變,例如會分享一些澎湖當地的政治素人,也會與其他單位合作,例如他們曾與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合作推動議會開放直播,「貝傳媒」也會持續為澎湖的發展注入動力,讓澎湖變得更好。

採訪側記

在這一次的訪談中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張弘光對於新聞的熱誠,同時也感受到她對於地方的關心以及熱心,這一次的訪談中我們也明白到新聞媒體實際能做的事情也非常多,例如可以在監察政府的基礎上找到不同的問題,並且推動改變,這些也是我們能夠做到的。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233則報導
2,337則影音
724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1:47

魚菜禽共生 馮明芳打造自然農場

2024-11-06
瀏覽:
1,657
推:
2
回應:
0
1:38

宜大成立飛魚隊 以無人機發展低碳農業

2024-11-04
瀏覽:
2,752
推:
4
回應:
0
2:27

慢島劇團用偶戲揭熟人性騷擾 為兒童發聲

2024-10-31
瀏覽:
6,594
推:
3
回應:
0
3:05

教室養珊瑚 吳鎧任帶學童進行海洋復育

2024-10-29
瀏覽:
3,930
推:
1
回應:
0
3:17

視障鋼琴師吳承澐 用創作講述自己故事

2024-10-25
瀏覽:
5,522
推:
4
回應:
0
3:50

《和合夢》突破性別框架的跨時代戲劇之旅

2024-09-23
瀏覽:
8,370
推:
0
回應:
0
3:04

譚宸翔 十年浪犬志工 分享認養要領

2024-09-20
瀏覽:
10,788
推:
2
回應:
0
2:17

點點善 將身障者畫作轉化為文創商品

2024-09-18
瀏覽:
20,159
推:
6
回應:
0
3:29

臺灣鸚鵡保護協會 用愛救援浪鳥與病鳥

2024-09-16
瀏覽:
8,152
推:
1
回應:
0
3:01

職棒投手返鄉 張志強帶領孩子逐棒球夢

2024-09-13
瀏覽:
9,947
推:
1
回應:
0

來自澎湖的聲音 貝傳媒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250篇報導,共13,13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250篇報導

13,13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