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穿越後的老屋時光 回到童年的溫馨園地 她用心打造懷舊民宿

文字-A A +A

(上圖1:黃馨發現,老房子的窗花,也跟「同‧居」LOGO的符號一模一樣,讓她非常驚喜。圖/文 王彥仁)

走過人來人往的大街上,來到了一條靜謐的小巷,映入眼裡的是那棟已有59年屋齡的老房子,將這間老屋打造成懷舊民宿的黃馨,最初只是想將台灣在地傳統的居住環境呈現給世界各國旅客,沒想到台灣人見到這間民宿後,都覺得很像穿越時光,回到小時候的「阿嬤家」,還紛紛回憶起童年的溫馨時光。

充滿巧思的老屋

老屋的一磚一瓦,都充滿了巧思,黃馨指了指門口的LOGO,類似於回字的符號,是由同、G兩個中英文字組合而成,來象徵這間民宿的名字「同‧居」。黃馨說,G這個英文字母,可以是Gentleman、Girl、Generation、Gay等等,代表各式各樣的人一起同住在這間老屋,享受在此相遇的奇妙緣分。

「有趣的是,我們替這間民宿命名完後,才發現老房子的窗花,也跟LOGO的符號一模一樣呢!」黃馨興奮的說著,並領著大家上樓,介紹起這間民宿主人早期居住的習慣。她滔滔不絕地講述,時光彷彿拉到舊時的歲月,如一部老電影般呈現在眾人眼前,與兒時的記憶交錯,老房子也再度活了過來。

童年時期的夢想

說起與民宿的緣份,黃馨特別提到「我國小就很想開民宿了。」她指出,從小對旅行有很濃厚的興趣,也跟著家人住過不同類型的民宿,因此小時候就曾夢想過要經營民宿。大學畢業後,考量到經營民宿可能會需要有一些餐飲的底子,就先進入餐飲業工作,學習西餐、烘焙、咖啡沖泡等技能。

奠定好餐飲的底子後,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朋友邀約黃馨前往沖繩旅遊,為了做 好旅遊的功課,她上網查詢沖繩的環境,看到了一些沖繩與墾丁相似的文章,同時還發現有墾丁的民宿業者在徵求管家,黃馨想起童年時期經營民宿的夢想,便前往應徵並順利錄取,正式與民宿結下緣份。

尋找懷舊的老屋

擔任民宿管家,累積足夠經驗,黃馨著手尋找她心目中最合適的那棟房子。走遍了大街小巷,參觀了各式各樣不同風格的旅店,黃馨發現很多民宿都很像小型旅館,缺少了早期與客人互動的那份「家」的溫暖,且自己從小就喜歡一些老舊的物件,若出去旅遊時也特別會選擇老房子居住,因此決定打造舒適懷舊風格的民宿。

「那時候一看到這個空間後就心想「哇!就是這裡了。」」黃馨說,這棟59年的老屋,維護得相當完整,寬敞的庭院,可以種植一些花花草草,加上房子格局有部份是開放空間,很適合讓旅人們交流互動,一看就是自己經營民宿的「夢想之地」,因此立刻訂下,開始整理這間老屋。

復古親切的磨石

老屋化身民宿,吸引不少藝術家、建築師或作家前來朝聖,黃馨說,這是一個創作人尋求靈感的好地方。除此之外,許多旅人入住後,都會有個奇妙的感覺,就是對比外面的繁華喧囂,老屋內的時間彷彿瞬間凍結住,寧靜氛圍更讓人放鬆,踩踏在傳統磨石工法的地板,復古親切的韻味讓人湧現「阿嬤家」的點點滴滴。

也因為這間「阿嬤家」,讓黃馨結交了不少旅人朋友,讓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船員,當時的一句「踏在陸地上的感覺真好」,開啟了黃馨與這名船員的友誼,往後的日子中,船員都會不定期分享各地的旅程,讓待在「阿嬤家」的黃馨如同踏在世界各地,更豐富了自己的人生歷程。

(上圖2:接待各式各樣的旅人,黃馨說,很多藝術家都會前來尋求創作靈感。)

疫情期間的支持

多年來,黃馨的用心經營,讓她在疫情嚴峻的時期,仍換來各地旅人的支持。「第一次疫情來之前才剛續新的合約。」黃馨說,疫情就這樣突然襲入,影響旅宿業的經營狀況,那時便拿出過去學習西餐的底子,推出各式各樣的外送餐點,此外也販賣「未來住宿券」,讓旅人能在未來疫情趨緩的時刻,能再回這間老屋住宿。

讓黃馨沒有想到的是,未來住宿券推出後,不僅吸引很多曾經來住過的國內旅人搶購,就連港澳等海外人士都打電話來預訂,希望能再來享受這棟老房子的舒適寧靜,她以「大浪」形容疫情襲來,但卻有一隻隻溫暖的手,拉住這棟老屋,如同她當初堅持「人與人互動交流溫暖」的經營理念,成為了不畏疫情的堅實港灣,穩定經營的腳步。

(上圖3:黃馨透過細心的維護,讓旅人都能在這棟懷舊建築中,感受美好的往日時光。)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8.06.25

王瀚強

加入時間: 2018.06.25
414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享受穿越後的老屋時光 回到童年的溫馨園地 她用心打造懷舊民宿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845篇報導,共13,1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845篇報導

13,1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