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後龍踹拍 珍愛自然、環境永續

2021/01/28 23:13
3,250次瀏覽 ・ 7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9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後龍踹拍 珍愛自然、環境永續

          2021年第一場踹拍,我們來到依山傍海的苗栗後龍,來自各地的公民記者們先到中和國小進行相見歡,及拍攝行前的技術分享。隨後前往過港貝化石層現場,形成於100至600萬年前的化石層,除了自然侵蝕風化,也常遭人為破壞,希望藉由導覽活動,喚起大家對自然珍貴地景的重視。

      照片
      照片

             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理事長陳麗如說: 自然生態學會每年都會辦些活動,從竹南一直往下沿線大概有13.92公里,分段來完成淨灘的活動。我們還有做過「一石二虎三過港」的活動,一石就是石滬,二虎就是石虎,三是過港貝,就是隧道那個地方,我們這幾年都有辦這樣的活動。

           在往海邊的路途中,也認識了幾種濱海植物的生態

           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林錦坤老師說: 我覺得所有樹裏面心形最漂亮的就是黃槿,它應該可以叫愛情樹,如果2個心心相印的部分,你就可以去找,每一片都是心形非常美。林投在海岸防風林裏面它的功用也非常好,而且早期會把這個東西拿來做編織。槺榔又叫台灣海棗,早期會摘葉子來做掃帚,它特性是燒完之後,因外殼很硬,所以基本上如果火燒完後,當春天來臨還會再長出枝芽。

      照片
      照片

             海角樂園其實是一個垃圾掩埋場,連那邊挖的池以前都是,後來那邊的池的垃圾被清埋掉,但你還是看到這邊周遭很多的垃圾,後來把它變成一個有點像環保公園一樣。然後這邊有一個碑,就是清海宮的媽祖登陸紀念碑。

             我們從這邊看過去,這個是海岸的觀察,海因為潮汐大小不同,這條潮間線達到這邊,那些貝類可能會集中在這裡。苗栗這個地方是屬於礫石灘,礫石灘裏面有部分也是沙灘,從後龍溪到中港溪,曾經建造了28座的石滬,後來沒有維修之後就被打掉了。

      照片
      照片

           下午在地議題的分享,讓大家更了解在地的故事。

           清海宮王火爐先生說: 著名的就是這個地方是挖海瓜子的,以前外埔和水尾,那裏的人來我們這邊挖最多的海瓜子。我們這邊的漁業, 現在就是沒辦法,像水的污染,現在魚也比較少一點。

      照片
      照片

           後龍中和國小紀介五校長說: 我覺得帶著孩子一起在這個過程當中,那種感覺非常的快樂,尤其孩子會主動挖掘你不知道的,而且孩子還會回去問阿公、問阿嬤、 問阿祖,問一大堆,你根本不用去做田野。我們現在還在種田,我們有八年發展,校本課程就是食農教育,我們讓孩子自己親自去操作,從開始翻土整土整地,一直做做到最後把東西產出來請你吃,我們也因為好幾任的校長,對這一個部分的重視,所以讓孩子對於這個土地的認同有很大的參與感。

      當你從上帝的角度去看,我為什麼要稱之為上帝呢,最重要是因為上帝是愛子民的,他是愛環境的,我們更應該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待,我們身邊生活的永續,尤其環境的永續。

       

      南港社大公民新聞社 小柚子報導 2021.01.23

      在此特別感謝 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

                             苗栗縣後龍中和國小

                             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

                             後龍清海宮

      苗栗後龍


      你可能也會喜歡

      ▶︎ 03:55

      年度踹拍 過港貝化石地質

      雅仁
      2,931 0 7
      ▶︎ 04:47

      與風車當鄰居

      宅媽
      2,953 0 53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