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宗禹、陳建文 ∕ 桃園市報導】慈育庇護工場培養身障者的就業能力,並提供庇護性工作環境,幫助學員進行「轉銜服務」,讓他們藉由庇護工場的幫助,經過評估後,可以與社會接軌獲得工作,並在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同時也打破社會對於身障者缺乏工作能力的刻板印象。
慈育的起源 庇護工場的創立
位於新北市五股的慈育庇護工場,成立至今已經十三年,負責經營慈育庇護工場的是場長游美連,過去她是一家麵包店店長,對於庇護性就業服務機構非常陌生,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她結識了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陳節如。
育成福利基金會長期關注身心障礙者的社會問題,成立庇護工廠以提供身心障礙者就業幫助,而陳節如在看到游美連經營麵包店時努力的態度後,決定邀請她加入創立庇護工場的行列,希望游美連可以用經營麵包店時的努力及經驗幫助庇護工場成立。
慈育庇護工場場長游美連認真講述他們的理念。 攝影/陳建文
游美連過去並沒有接觸過庇護性就業服務機構,對庇護工場感到十分陌生,所以最她並沒有接受陳節如的邀請,但她在跟隨陳節如不斷地參訪社福機構後,想法開始改變。游美連發現原來社會上仍然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因此她決定接受陳節如的邀請,一同創立慈育庇護工場。
慈育的輔助 學員的成長
庇護工場的學員主要是由身心障礙者組成,因此著重於建構友善的工作環境就成為最主要的目標,除了要注意到他們的工作狀況外,還要就身理和心理不同的狀況提供不同的協助,從製作輔具到幫忙解決人際互動的問題。
慈育庇護工場組長呂珮綾向記者講解學員們平時的工作步驟 。 攝影/陳建文
「我喜歡跟他們一起工作。」呂珮綾說,雖然輔導工作非常繁複,但看著工廠中的學員經過不斷的學習,一天天的成長,從對工作一無所知,到現在從西點的製作到包裝,可以獨立完成工作,學員的成長讓她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成就感,也讓她十分享受現在的工作。
庇護工廠的學員們在這裡工作、學習,不只能領到薪水,更能找到自身價值。攝影/陳建文
慈育庇護工場除了培養身障者就業能力、提供庇護性的工作環境外,也幫助學員進行「轉銜服務」,讓他們藉由庇護工場的幫助,在經過評估後,走出庇護工場的保護,真正與社會接軌,就如同游美連所說的,「庇護工場就是要幫助他們走出社會。」
慈育的影響 學員的成果
「讓學員知道自己的價值。」游美連期許學員在經過庇護工場的訓練後,可以走出家中的庇護,在外面獲得一份工作,並在達成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他們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也打破社會對於身障者缺乏工作能力的刻板印象。
當被問到來庇護工場後有什麼改變時,身為庇護工場員工的陳巧芸爽朗的笑了,她說:「更快樂了!」也許對於慈育庇護工場的學員們來說,庇護工場所提供的不僅僅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個可以認識更多朋友,並且找到自身價值的機會。
由庇護員工所做的餅乾,包裝相當精緻可愛。 攝影/陳建文
採訪側記
在採訪過程中,我看到呂珮綾組長不厭其煩的指導學生,也看到游美連場長與學員之間輕鬆隨意的對話,這一切都讓我感受到整個庇護工場的溫暖。在最後學員陳巧芸接受採訪時,當她說出「更快樂了!」後,開心笑出來的瞬間,我看到她對於整個庇護工場的認同,也再次感受到慈育的溫暖。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