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巧汶、何佩霓/花蓮縣報導】走進花蓮壽豐鄉台九線旁一處鄉野小徑,林木茂密圍繞一個幽靜的小社區,這是距離志學火車站不遠的黎明向陽園。有一群人為身心障礙者打造完善的綠自然照顧環境,幫助他們透過生活上的療癒,學會自立生活,從而找回自信心。
複合生態農園 更能物盡其用
向陽園由黎明善工結合台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共同成立,目前服務人數大約一百三十人,工作內容則依園區現況需求,排定農園藝作業、動物養殖、軟陶作業、環境及設施維護及協助園區辦理活動,訓練身障者生活上自立,甚至達到經濟獨立。
遵循自然農法的原則,身為黎明教養院社區外展部農藝作業輔導員,且同時為向陽園重要創辦人之一的陳誌煌主任說:「在種植的過程中,我們不會使用化學肥料,且不會有過多的人力開發,或者是過度的人工管理。」因此會留一些草地在農作物的旁邊,果園也不會全部除蟲,甚至保留一些樹木,讓一些動物可以在周遭活動,以營造一個對動物和對人都友善的環境。
向陽園裡的農作物分為季節性和長期作物,季節性像是茄子、空心菜等等;長期作物則是地瓜葉、蔥等等;主要動物有雞。透過複合型生態的概念,雞群可以在農園四處活動,糞便則能成為果樹的肥料,不需再額外施肥。陳誌煌主任說:「我們希望我們在這邊做的每一件事、每一項作業都可以發揮不同的功能,而且彼此之間有所鏈接、環環相扣。」
向陽園主任陳誌煌介紹園內種植的野菜──角菜。
綠自然照顧 助身障朋友獨立
在一般印象中,身障朋友的工作偏向在室內或是固定性、重複性高的,像烘焙或洗車。然而向陽園根據國外的經驗和一些研究報告指出,身障朋友在被照顧的過程應盡可能去接觸大自然,因此決定將綠自然帶到照顧模式裡,至今也實施近五年的時間。
學員們聚集在農園藝準備教室內討論書籍。
向陽園會根據學員的專長跟興趣,安排他們不同的工作內容,有些每週會有固定時間到向陽園參與綠自然的活動。在園內可以看到不同於傳統的農園形狀,向陽園特定設置的圓形菜圃,可以幫助身障朋友在種植蔬菜的同時,活動筋骨,學會方向定位,享受與大自然互動的樂趣。學員麟輝說:「不會很辛苦,覺得很快樂。」
圓形菜圃,可幫助身障朋友方向定位。
綜合型療癒 台灣少有的案例
陳志煌主任:「以向陽院照顧性農場的模式建構,生產的部分有農牧組,負責一般農作物的生產,有畜牧養雞、養蚯蚓還有養蜜蜂;另外還有園藝組、手工藝組,園藝組是做園藝治療,盆栽的生產,手工藝組負責軟陶方面的作業和開發。」依照學員的興趣參與和分工,讓他們可以透過照顧動物、參與園藝、製作軟陶等過程,知道自己有能力去做好這些事,以培養自信心。
學員挖拾引糞土的工作情況。
師傅忙著在颱風蘇迪勒來台前封箱,以防蜜蜂養殖有損害風險。
園內養殖多達二百隻蛋雞,雞蛋自產自售。
在國內,大多數身障朋友的照顧機構,為單一功能發揮,像是可能純粹只做療育或社福方面,幾乎沒有完整性的綜合型照顧。然而,向陽園在療癒、教育、社會以及生產這方面,都已經有基本雛型。
手工農藝業 自產自售
向陽園目前有網路銷售平台「實在好心腸福利社」協助身障者自立,支持友善土地生產者;及「黎明庇護工廠」增加身障者就業機會,給予職前訓練;另外也有實體店面「湛盧咖啡廳」在花蓮的文創園區,可以讓身障朋友透過飲食、手創、DIY課程努力的成果,透過實際平台銷售成品。
學員的軟陶成品。
向陽院希望未來發展成一個農牧城的社會企業,藉由學員和志工們的共同作業,可以有產出、有利潤,然後利潤再回過頭來幫助服務更多身心障礙者,為身障朋友找到工作、重建自信、獨立生活。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