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三蘆島庶民故事 在《熱炒久久》中流傳

2024/01/08 21:00
10,579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江品蓁、古宜禾、羅之辰/新北市報導】打開地圖仔細看,就會發現,新北市的三重區與蘆洲區形成了一個小島樣貌,這就是俗稱的三蘆島。三蘆地區因為鄰近臺北市,且聯外的橋樑多,重陽橋、忠孝橋、中興橋、臺北橋、淡水河橋、重翠橋、新北大橋、重新橋、中山橋以及跨越二重疏洪道的機場捷運,是謂十橋之都,地價與生活費也便宜許多,成為中南部勞動階層「北漂」的首選,庶民文化就此開始發展。而《熱炒久久 三蘆社區報》中的「熱炒久久」這個名稱正是來自三蘆代表的庶民美食「熱炒」及其實惠的99元價格,希望能從基層的故事開始並長長久久的分享。

照片

↑副總編輯李麗卿所編輯的三蘆社區報。攝影/古宜禾

現任副總編輯李麗卿於2013年與社長莊妙慈等人共同發行《熱炒久久 三蘆社區報》創刊號。李麗卿出生於宜蘭南澳,因為工作與結婚的關係落腳在三重五華街,至今將近四十年,因為加入蘆荻社區大學並參與「用相機拍片說故事」課程,成為社區報第一代的創刊人物之一。

社區報的插畫家朱永華先生笑稱自己是「老北漂」,他在十歲時跟隨雙親一同北上至三重經營棉被工廠,一待就是六十五年,後來歷經90年代製造業蕭條,在失業與遊手好閒之際,接受妻子的建議加入蘆荻社大修課,並開始發展繪畫、彈吉他等等技能,成為一位庶民插畫家,並在社區報經營〈朱伯伯的漫畫〉一欄,配合每期專欄內容,用四格漫畫訴說在地故事。

年輕的採訪編輯李凌君自稱沒有鄉下可回的臺北松山人,因為來到蘆荻社大上課,從學員慢慢變成志工,過去因為長期在外縣市工作的緣故,擔任類似特派記者的角色。2015年正式加入編輯團隊,除了主筆〈合境平安〉專欄,也因2022年社區報轉型為季刊後,慢慢往媒體行銷發展。

被「開通」的社區報

2009年左右,三重與蘆洲陸續有捷運工程開通,現任社長莊妙慈察覺,這個交通開發似乎為三蘆地區帶來了許多新的居民,於是在蘆荻社區大學開設「用相機拍片說故事」課程的她,便開始思考要如何讓陌生的「新成員們」快速認識三蘆,並且不拘泥於淹水、流氓、落後等等的負面刻板印象,反轉他們對落腳處的認知,因此興起辦社區報的念頭。

「有想法就要先試試看」,蘆荻社區大學的課程開始邀請編輯寫作相關的講師到校演講,參與的學員們都是對採訪寫作非常感興趣的居民,因此,當莊妙慈提出社區報發行的意見,學員們也快速採納,在2011年10月開始六期的試刊。不過,對於報紙發行,大家都是從零開始學習,首批加入社區報的現任副總編輯李麗卿表示,自己的學歷只有國小畢業,並不會寫文章,但社大的老師反問他:「你會不會說話?你會說話就會寫文章。」這句話讓李麗卿銘記在心,直到現在,這句話都是支撐他繼續撰稿、學習的動力。

李麗卿也分享,組成編採團隊的成員們都是來自不同領域,在這裡有家庭主婦、大樓管理員、保全、清潔工或上班族,大家都為了試刊號付出努力,終於在六期刊物推出後,正式於2013年1月發行《熱炒久久 三蘆社區報》創刊號。

從轉型中學習 

熱炒久久自2011年試刊號至2021年,都是發行雙月刊報紙。為了增加報導深度並擴大篇幅,又剛好遇到疫情,增加報導與派報的困難。編輯團隊在2022年正式將熱炒久久改版為一年四期的季刊雜誌,分別為春分號、夏至號、秋分號、冬至號;除了內容與過去不同,發行方式也從派報改為訂閱制。而刊物目錄也制定了不同路線報導,如李麗卿負責的〈百工群像〉,挖掘三蘆地區勞動百工的故事;〈灶咖食語〉專門找到在地的美食店家,與大家分享好吃的秘密,其他還有〈島語〉、〈合境平安〉、〈生活萬花筒〉、〈人物故事〉、〈博物之島〉、〈青春請回答〉與〈朱伯伯的漫畫〉共九大單元,豐富雜誌的故事性。

照片

↑三蘆社區報的內容都是記者從生活中有感之處出發。攝影/古宜禾

照片

↑三蘆島博物館同時也是三蘆社區報的編採中心,展示三重與蘆洲居民生活中的物件。攝影/古宜禾

照片

↑蘆洲人陳舜份因從事縫盤工作50年,而報導介紹這個針對毛衣及針織縫合的圓盤機用途。攝影/古宜禾

照片

↑秋分「合境平安」報導中提及地方信仰與三蘆人的關係,此為從鹿港分靈的三重埔代天府。攝影/古宜禾

每到週三,編採團隊會齊聚在蘆荻社區中心,交換分享自己的題材內容,並互相討論該期刊物的各個主題。李麗卿強調,「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發言,每一個人都可以講你想要說的。」在輕鬆的分享氛圍裡,摸索在地故事,同時也凝聚團隊的心。

而轉型季刊雜誌並沒有讓這群庶民編輯團隊停止學習,李麗卿回憶,從最一開始,大家對於編版沒有概念,只能土法煉鋼用「手」抄寫、手動拼貼,完成「純手工」編版的報紙;再到為了排版而有了各期的編版分工,他們一直是邊做邊學,也邊學邊做。李凌君接著補充,剛開始所有人連報頭要固定位置都不曉得。為了了解真正的排版方法,編採團隊特地學習InDesign,與業界接軌,一步一步產出具備美感編排和精采故事的社區雜誌。

「說」在地也「畫」在地

談及印象深刻的採訪故事時,李麗卿與我們分享百工群像曾報導的「食品業」故事。在蘆洲區的永樂街巷內,有個吃力但不放棄的身影正在做甜點,那是極品軒烘焙坊的老闆林獻桐。林獻桐因為八仙塵爆,導致全身60%燒傷,不過傷勢並沒有讓他放棄自己的事業,至今仍在烘焙坊拼命工作,也堅持帶給客人最天然、健康的味道。像這樣隱藏在巷弄內的身影,是熱炒久久想要讓大眾知道的地方故事,希望透過庶民媒體的力量,讓三蘆區的小人物也有發光的機會。

朱永華也與我們展示自己的作品〈永遠時尚阿嬤~秋籬〉,他將秋籬阿嬤的故事濃縮成五格漫畫,在充滿文字的報導中,以輕鬆的方式展示給讀者。

秋籬阿嬤住在三重,靠著推攤車賣豆花的小本生意拉拔三個孩子長大。他每天早上八點會在三重的幸福戲院旁賣豆花,中午則會推著攤車到蘆洲的水流公廟附近繼續擺攤,二十多年如一日。後來,秋籬阿嬤的女兒到美國留學,也順勢在當地結婚、生子和定居,秋籬阿嬤為了想要飛到美國去找女兒,也希望自己能夠用英文與孫子溝通,便開啟了他的「高齡學習之路」。

58歲開始學英文,並不是件簡單事,秋籬阿嬤加入蘆荻社大的英文班,按部就班地開始跟著老師們學習,同時,賣豆花的工作並沒有馬上結束,他還是日復一日推著攤車穿梭在三蘆的大街小巷。在出攤時,秋籬阿嬤也不忘複習英文,他會在空閒時間拿出課本朗誦,不讓時間白白流失,他說:「學習英文並不難,只要你肯說。」因此,他也用中英文撰寫了一篇「豆花阿嬤的樂活人生」,這就是秋籬阿嬤享受著活到老學到老的趣味。

後來,秋籬阿嬤真的如願踏上美國的國土,他前往紐約參加All Star(滿天星集團)所舉辦的Performing The World 研討會,參觀並討論受刑人人權、教育等等的社會議題。這趟美國行讓秋籬阿嬤花了不少錢,但他也表示,豐富了自己的生活還是更值得。回臺灣後他也繼續充實自己的英文知識,沒去社大上課的話,就在家裡看英語節目學習,在2015年獲得推選為新北市終身學習楷模。而到了2019年,秋籬阿嬤終於從豆花攤車退休,他將推了一輩子的攤車捐贈至蘆荻社區文化中心,成為文化中心的「宣傳車」,卻沒有從英文學習中退休,而是持續的努力著。

 一步一腳印 收藏三蘆島的文化

《熱炒久久 三蘆社區報》至今仍堅持紙本發行,是為了維持人與人之間的溫度。過去,李麗卿曾親手送報到各個派報點,居民看到都笑稱他為「發報紙的」,每每看到李麗卿的身影,就會開心的與他打招呼。如今,也想繼續藉由雜誌,讓傳遞的動作,成為一種關係的連結。不過,網路是趨勢,倘若未來有機會學習如何架設網站,熱炒久久也願意刊登在網路上,讓更多人了解三蘆。

除此之外,2022年末為了將雙月刊報紙轉型成季刊雜誌所發起集資方案也成功讓資金進入,並將社區報曝光給外界,像是集資金額超過原先所設定的目標五萬元,也開始有其他媒體採訪熱炒久久,將他們的努力用文字與影像刊出,李凌君也認為未來可以再嘗試一次集資,他說,穩定出刊是熱炒久久一直以來的目標,只要有幫助,什麼樣的方法都可以試試看。

曾有讀者問李凌君,「三重蘆洲的故事會不會有哪一天被報完,社區報就沒得寫了?」他的答案是「在這裡,永遠有故事可以去挖掘。」如同書法家呂國祈老師在蘆荻社區文化中心提筆留下的「文化即生活,生活即地方」一樣,在三蘆島,有源源不絕的文化生活可以記錄,而熱炒久久正在為此繼續努力著。

照片

↑生活中的人事物被記錄下來,並將其故事串成我們所看到的三蘆社區報。攝影/古宜禾

採訪側記:

終於能訪到家鄉蘆洲區的新聞,這是我自己最一開始在生命力新聞的小目標。一到蘆荻社區中心,我們馬上被熱情與溫暖包圍,這次的採訪主題是社區報,麗卿大姐與永華伯伯本身就對採訪有了解,在現場很貼心的協助我們架設設備和等待我們調整拍攝角度。訪談時,凌君先提出要認識我們的生命力新聞,這是我第一次遇到有受訪者想認真了解我們的報導,讓我非常感動~整場訪談就像是在聊天,雖然不能出聲回應(怕錄影後不好剪輯),但訪談結束直接暢聊一波,還互相交流地方媒體的所見所聞,是撰寫新聞以外的驚喜收穫,真心感謝麗卿、永華與凌君接受採訪!若未來有機會,我會常常去聊天的~~(江品蓁)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