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羅東城隍廟

2023/09/29 17:42
13,163次瀏覽 ・ 1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羅東城隍廟

羅東城隍廟,又名慈德寺,是位於臺灣宜蘭縣羅東鎮大新里的城隍廟,有祭祀死於原漢衝突的巴宰族阿里史社領袖潘賢文.茅格

照片

 

清朝時期,居住於臺中盆地的原住民族巴宰族,受漢族影響而被迫遷移,規模較大的有嘉慶九年(1804年)移居噶瑪蘭,道光三年(1815年)移居埔里、同治十年(1871年)移居鯉魚潭。

其中的阿里史社領袖潘賢文,帶領岸裡社、阿里史、阿束等諸社一千餘人,先遷至今日的宜蘭市,但嘉慶十一年(1806年)因參與泉漳械鬥落敗,率眾南渡蘭陽溪進入羅東。之後,潘賢文協助楊廷理、王得祿擊退朱濆有功,引起漳州人不滿。於是嘉慶十四年(1809年),漳州人林標、黃添、李觀興,各領壯丁百人,由吳全、李佑前導,由叭哩沙喃夜襲羅東,造成潘賢文死亡與漳州人成功佔據羅東。

嘉慶二十年(1815年),十六分林天來等漳州人有感於之前原漢衝突,在東勢地區募款,擇於今羅東鎮農會位置,蓋一間座北朝南的大眾廟。5年後,漳州人林烏全等人感念潘賢文,茅格率先開拓羅東之功績,在廟內立牌祭祀,在當地有「番仔廟」之稱。

1898年,日本政府借用廟身創立羅東分教場(今羅東國小),後來仕紳張能旺認為教育十分重要,便捐出自己在十六分的土地作校地。陳純精擔任羅東街長時與士紳范純喜倡議改建此廟,募款3922元。蘭陽溪以南習俗是大眾爺廟翻修後,可透過比較高階神明敕封、降鸞指示、地方首長冊封,升格為城隍廟。 

照片

二戰後初期,該廟、羅東震安宮、羅東奠安宮因信徒管理不理想,經羅東鎮長吳木枝奔走,成立管理委員會。1966年6月1日,經信徒大會通過,兼上述三廟主任委員的吳木枝,將廟產捐贈給鎮公所,因此城隍廟有4108平方公尺的土地成為國有。合約規定土地所有權、管理權屬於在公所,但財產處分收益、營收都全數交給廟方。

1975年,廟方立碑紀念潘賢文.茅格。 該碑是寫這兩人因准許漢人進入羅東開墾,遭原住民所害。廟方管理委員會主委許宗賢表示除碑文說法外,地方流傳的另一種說法是潘賢文與茅格是被漢人殺死,認為碑文扭曲了當時大開殺戒的漢人供奉亡靈以求安心的事實;根據《噶瑪蘭廳誌》記載,及對城隍廟相關人員的探訪,碑文是後人來掩飾漢人罪行。後來縣府在編纂縣史時,管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游德全盼能將潘賢文、茅格列入先賢。

照片

  

照片

根據 〈羅東城隍廟興建沿革〉,該廟前身是十六份地區的漳州人在嘉慶二十年(1815)建 立的大眾爺廟。廟宇側殿供有三座祿位, 中間是「羅東功德主-賢文.茅格之神位」,左右分別是先賢林烏全、羅東開拓者諸先烈之神位。對此, 廟方的說法是,漳人林烏全感念開墾此區的平埔族先賢潘賢文,特地於道光九年 (1820)開始在廟中供奉潘賢文.茅格。這個故事別有玄機,因為正是在嘉慶十四年(1809),此地發生大規模的漳泉械鬥,當時楊廷理接受阿束社番的控告,逮捕潘賢文,並於隔年將其處死。

11 年之後,楊廷理過世多年,林烏全等漳人開始祭拜被處死的「匪首」潘賢文。這反映羅東以林烏全為首的漳州人,並不支持楊廷理對潘賢文的處置。在以上的調查中,可以看出楊廷理並未獲得普遍的祭祀。在宜蘭市,文昌壇的楊廷理祿位不知下落;五穀廟的名宦祿位中,楊廷理也缺席。唯有昭應宮內尚可見其祿位。不過這些廟宇都還可算是與楊廷理有關係。

至於羅東的城隍廟,公然祭祀被楊廷理處死的潘賢文,立場顯然與官方不同。同一位地方官,在不同地區的不同廟宇中,祭拜方式竟可如此歧異。這些依違於楊廷理的廟宇,究竟代表那些群體,與歷史中不為外人所知的內幕?有待結合現有的傳世文獻,解釋這些問題。

照片

 

宜蘭羅東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