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出社會議題 用音樂與社會對話
【記者王予辰、張瀚尹 /台北市報導】「在軍服裡面,只裝滿了謊言」創作了以洪仲丘事件為歌曲背景的「假和諧」的歌手林煌麟,在創作音樂這條路上,初衷是希望能藉由自己的創作反映社會議題,並引發聽眾的共鳴。
集工程師和音樂人於一身
現任譽光軟體工程師的林煌麟,大學就讀逢甲大學數學系,後來考取交大機械研究所,沒有完成學業就直接步入職場,現職軟體工程師,同時也是一位音樂創作者。在工作之餘,利用剩餘時間創作歌曲。他表示自己的創作動機來自台灣樂團五月天和歌手吳青峰,他認為五月天主唱阿信與青峰都非常擅於寫詞,九零年代的歌曲,歌詞還沒有那麼前衛,因此他們創造了那個時代的新風格。「要說曲是外表的話,歌詞就像是內在,第一次聽一首歌,你可能會被他的外表吸引,但深入了解之後,你還能發現這首歌的內在。」而林煌麟也認為,阿信與青峰的歌詞就像文學作品,使他崇拜。
此外,林煌麟也提到,每次購買新專輯都會先仔細的看過歌詞再聽歌,因為他認為從歌詞開始琢磨,才是真正認識一首歌的開端。受到阿信和青峰的影響,他從國中接觸音樂、開始練習寫詞,直到上大學後才開始著墨,加入了吉他社與熱音社,除了文字創作外,也開始譜曲,是他認真做音樂的開端。
林煌麟專注於創作歌曲。 圖片提供 /林煌麟
用歌曲讓世人與社會議題接軌
熱愛音樂的他,同時受到電視新聞影響,而特別關注社會議題。他說,曾經在新聞報導中看見巴勒斯坦加沙康尤尼斯當地一所動物園,由於和以色列衝突不斷,許多動物因未受到適當照顧而死亡,動物們無人看管活活餓死,動物園裡遍地乾屍,僅剩下一副副沒有靈魂的乾屍。且當時正逢國人環保意識抬頭,林煌麟因此創作了一首名為「愛地球」的歌曲,其中歌詞提到:「愛地球,我們不能只是說說,不行動,我們有一天只剩寂寞,卻沒有做,森林變成高樓,最後只剩下沙漠, 掃過極端氣候,人類變得好懦弱,在動物園裡頭,剩動物標本存活,試著從頭來過,卻沒有更好的星球生活」。
即便他的創作中,有許多歌曲的詞反映著社會問題,然而他的初衷並非想以社會議題作為歌曲主軸,反之,是因使他產生共鳴的多是社會、環保議題。例如歌曲「假和諧」中的歌詞「這個迂迴的世界,讓真相也被傾斜,怎麼看得見,怎麼樣看得見你呢?大人的視野,怎麼這麼虛偽?窄到只剩下矇騙,在軍服裡面,只裝滿了謊言,怕失去利益的假和諧,迷彩的黑暗面,容不下你正義的意見,你的每吋淤血,留在我們的憤怒之間,這個迂迴的世界,將你的生命熄滅」就是受到二〇一三年洪仲丘事件所啟發,洪仲丘在軍中受到霸凌、虐待致死。當時,林煌麟正準備入伍,因此對與軍營有關連的事件特別有感觸,於是創作了這首歌曲,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這個議題以及軍中的生態。
這首歌是事情發生幾天後完成的,寫完之後過了幾年的同一天,他找了另一位創作歌手陳妍元一起去錄音室錄製這首歌,並提供給當初事件發生時成立的粉絲專頁「國防司法人權專區/國會調查兵團」使用,希望這首歌可以讓大眾永遠記得有這件事情,讓這件事情不會因為成為歷史就被世人忘記。有網友在聽完這首歌後也說:「很感謝你這麼關心國家。」、「希望政府持續監督事情始末,莫忘初衷。」
製圖 /張瀚尹
與林煌麟合作歌曲「假和諧」的鋼琴編曲家 Pico 說,林煌麟對音樂抱持主觀態度、有自己的看法,因此他在製作「假和諧」這首歌時,盡量不去加東西在他的想法上。此外,他也認為,創作者對音樂的執著很重要,不能因為社會價值觀而影響對音樂的主觀感覺,因為那才是內心真正的想法。
林煌麟分享創作歷程。 攝影 /張瀚尹
不變的初衷 盼聽眾從曲中得到慰藉
提到開始創作音樂的路上最難忘的事情,林煌麟說是在他大學生涯中的一次比賽。那場歌唱比賽是逢甲大學吉他社所主辦,拿下第二名的佳績,也是因為那場比賽,讓他有持續表演及發 EP 的機會。
然而,獲獎只是個開始,當時他花了許多時間思考他未來該怎麼發展,也投入無數時間學習音樂、練習歌曲。到後來發行了 EP 、進入音樂圈後,他發覺做音樂的價值跟以往不完全相同了,需要考量到許多現實層面的問題,像是金錢來源、與誰合作、如何推廣等等。因最初寫歌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賺錢,不須將音樂能帶來多少利潤放在創作的考量中,但他發覺,如果要把做音樂當成本業,勢必要考量這些面向、迎合大眾口味,以帶來更好的利潤。他認為音樂需要真實的生活體驗,才有靈感去完成,他不想為了迎合市場而逼迫自己寫下沒故事的的歌曲。為此,林煌麟沒有把做音樂當成本業,而是在作為一個軟體工程師之外的時間,將零碎的時間組合著,創作他想做的、本質不須被改變的音樂。
林煌麟創作的最大原因,是因為他希望他創作的音樂能成為一種媒介,希望聽見的人,能從中獲得一些共鳴及慰藉。例如「愛地球」這首歌提倡環保概念,對那些致力於提倡環境保育的人來說,就是個能夠教育大眾的教材;又例如歌曲「Love is the only thing」中的其中一段歌詞「想靠近,你設下的完美布局,想逃避,會被你拒絕的心情,如果再沒有動靜,會不錯過時機,你一發動態訊息,我又被你牽引,無論在這裡,在那裡,都有曖昧的氣息」也讓一些聽眾聽完後表示其實非常像自己的故事。其實,不光是社會議題,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也能引發聽眾的共鳴,然而對林煌麟來說,有人給予回饋和評價,就是讓他有信心再創作更多歌曲的動力。
「做音樂是因為想做所以去做,真的有人聽了我的歌,對我的歌詞有共鳴、給我回饋,會讓我更有信心去做下一步。」林煌麟的初衷是做自己喜歡的音樂,並帶給觀眾感動,不必考慮到現實層面的東西,保有音樂的初衷,是他覺得最重要的地方。
林煌麟不畏困難,堅持初衷努力創作。 圖片提供 /林煌麟
採訪側記
在我們提報時,查詢到林煌麟創作的音樂、聽到曲子,看見歌詞,就決心一定要採訪他!現在有許多年輕人並不關心社會議題,也不響應環保,雖然在採訪過程時,林煌麟說他並不覺得他的音樂足以「改變」人,但是至少我們認為,他的音樂可以讓聽眾更關心這個社會,哪怕是一小步,都是對這個社會的一大步。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