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南機場 資深里長剩食打造園地
【記者李青縈、鄭郁平/台北市報導】位於熱鬧的台北市中正區,社區內的忠義國小今年一年級卻只招到六名新生。這裡,其實隱藏著一個極為弱勢的社區 — — 忠勤里,忠義國小全校一百二十個孩子中,有百分之六十三是低收入戶。身為二十年的里長,同時也是從小在南機場長大的居民,方荷生肩負起照顧整個社區的責任,要讓社區內的居民老有所終、幼有所養。
從安親課輔到老人共餐 全因一句「看到了」
「我看到了,全部跑了就剩他一個。」台北市中正區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從六歲起就居住在南機場,國中畢業便開始工作,送報、餐飲、外銷、養魚等都難不倒他。如今擔任里長二十年了,談起忠勤里,從街頭到巷尾,他都瞭若指掌。
根據中正區戶政事務所今年的統計,忠勤里有六千六百六十九位里民,當中的中、低收入戶就有三百多戶,還有五百多名身心障礙者,是台北市弱勢族群比例最高的社區。然而,這些生硬的數據,都不比方荷生每天親眼所見來得真實,當里長的二十年來,青少年誤入歧途而犯罪、吸毒,社區中長輩無人照顧、甚至無人料理後事,只因方荷生「看到了」,所以無法坐視不管,肩負起照顧的責任。
「我看到了,我的年輕人,國一就去偷摩托車,他就牽著摩托車,他最年輕、最小,摩托車都比他還重,所以警察來了,全部跑了就剩他一個。」當里長的二十年來,青少年誤入歧途而犯罪、吸毒,社區中長輩無人照顧、甚至無人料理後事,只因方荷生「看到了」,所以無法坐視不管,告訴他們「我來負責!」。
一句「我來負責」,方荷生肩負起照顧整個社區的責任,從老人供餐、孩子的課後輔ㄆ導到食物銀行,各類服務串成一個網絡。然而這絕不是一蹴可幾,早在二〇〇一年,他為社區中的老人送了第一個便當,到現在一天要準備兩百五十份餐點,方荷生做的,遠超過一個里長的職責。
共餐美味不只溫飽 有老伴更能閒話家常
從孩子的安親課輔,到獨居老人的用餐問題,全都在方荷生一手打造的南機場樂活園地得到解方。樂活園地在二〇一一年成立,當中設有「幸福廚房」,每天早上九點開始準備午餐,一煮就是一百五十人份,晚餐也有一百人份的量,這是社區中獨居、失能及中低、低收入戶,只要負擔二十元就能享用的美味;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輩們,還提供送餐服務。
方荷生打造南機場樂活園地,當中的幸福廚房每日提供兩百五十份餐,讓社區中獨居、失能及中低、低收入戶,花二十元就能溫飽。照片提供/方荷生
為配合長輩的健康需求,料理都是少油、少鹽、少糖,肉類更要煮軟、切小,忠勤里幸福廚房助手陳娜娟舉例,幸福廚房的茄子堅持只過水烹煮,雖然色澤不如外面賣的鮮豔,卻更適合長輩們享用。在幸福廚房內,方荷生「席開六桌」,讓長輩們都能在餐桌上閒話家常,「因為圓桌才有伴聊天,有老伴他們就會來。」
下午四點,幸福廚房助手陳娜娟細心為紅燒牛肉備料,配合長輩需求,肉類食材如何烹調得軟嫩也考驗廚師技巧。攝影/李青縈
幸福廚房內,專職廚師大火翻炒著紅燒牛肉,這些食材,一部分來自善心人士的捐贈,還有一部分來自家樂福。方荷生留意到家樂福定期將麵包丟棄,於是寫了份企畫書給家樂福基金會,從二〇一三年起開啟了與家樂福的合作。
家樂福提供一些賣相差、不熱銷的商品,這些商品雖然可能「其貌不揚」,營養與美味卻絲毫不減,方荷生視其為寶貝,開著車將這些食材全數載回。除了家樂福,還有吳寶春麥方店、台北市糕餅公會、環南市場菜販等也是合作對象。方荷生每天手機響個不停,來自各界的剩食應接不暇。
「我也是開銀行的」 幫助生計不只有白米
「我們跟家樂福辦了一個活動,叫做『食物募集,幸福傳愛』,就是買一送一的概念,可是那個『一』不是自己帶回去,而是分享出來。」方荷生說,我們在量販店購物或許都曾有過這種經驗,只是想買一個罐頭,卻礙於大包裝,不得不買了近一年都吃不完的份量。買一「送」一,指的是消費者在結帳後,自發性將一部分商品送出,分享給需要的人。
在樂活園地中,方荷生經過財產署核可,將社區老郵局改建成外觀看似柑仔店的「南機場幸福三ㄕˊ銀行」,「三ㄕˊ」,指的是食物、實物與時間的結合。「我常開玩笑,我也是開銀行的!」他爽朗的笑說。食物銀行以集點來兌換物資,社區中的低收入戶與邊緣戶每月可領取五百點的物資,相當於市價一千五百元的商品,若不足,還可以透過社區內志工服務,來換取更多點數。
「我以前常拿尿布、麥片、奶粉,『爺爺這尿布給你,你那個米給我』、『奶奶這個麥片給你,你米給我好不好?』」每年年終,許多宮、廟都會固定發放白米給社區低收入戶,方荷生卻發現當中隱藏的慈善浪費。部分家庭領取白米後,不是拿去變賣換酒喝,就是堆在家中生蟲。白米,不一定是他們最需要的,他看到居民不同的需求,於是食物銀行開張,居民可以像在超級市場般挑選所需物資。
玻璃窗內夢工廠 飛行少年手沖咖啡飄香
「你知道我這個玻璃為什麼要做這麼大、那麼透明嗎?」指著身後一大片玻璃落地窗,方荷生問。坐落於南機場夜市外圍的書屋花甲,是方荷生向家樂福文教基金會提案,一路送至法國家樂福基金會才有的成果。
二〇一六年,方荷生帶著八個社區內的孩子前往考取咖啡師證照,這些孩子被稱為「飛(非)行少年」,成長過程中,他們曾誤入歧途留下案底,別的商家不敢雇用,搭著知名咖啡連鎖店在台灣形成的咖啡旋風,方荷生請老師教他們製作咖啡。「他雖然不愛讀書、不想讀書、不會讀書,可是不代表他是壞孩子。」方荷生說。這些孩子也沒讓他失望,其中四位成功考取咖啡師證照,他也履行考照率過半就開咖啡廳的承諾,因此有了書屋花甲的誕生。
書屋花甲由方荷生向家樂福文教基金會提案,提供誤入歧途的「飛行少年」一個學習一技之長的場所。攝影/鄭郁平
「我就是要讓大家看,你的朋友到這裡學咖啡;他的朋友在對面,就可以看得到,他真的在裡面學咖啡、他真的在裡面有飯吃、他真的在裡面賺到錢。」透過玻璃窗,吧台內咖啡師手沖咖啡的身影清晰可見,這也是方荷生成立書屋花甲的初衷。藉由一個拉一個的效應,他要將書屋花甲打造成「飛行少年的咖啡夢工廠」,告別過去犯錯的自己,學習第二專長獲得成就感。方荷生說,這裡就如同一間夢工廠,製造更多孩子的夢想。
小兒子克紹箕裘 書屋花甲續食出美味
在忠勤里,方荷生是忙進忙出的最強支柱,在孩子們眼中,爸爸是「怎麼會要做這麼多事情」的里長。方荷生的小兒子方億傑擔任書屋花甲店長,熟練的沖泡咖啡、製作料理,畢業於餐旅大學的他,將書屋花甲續食定食做得美味。
「為什麼別的里長不會做這種事情?」方億傑回憶,小時候每到年終,就跟著爸爸到百貨公司、西門町廣場擺攤義賣。這些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里長職責,在長大出外讀書後,才發現並非如此,「好像變成在現在的社會價值來講,你會覺得,那個是他多做的。」方億傑說。
方荷生忙碌的身影,在小兒子方億傑成長記憶中形象鮮明,如今他擔任書屋花甲店長,運用創意推出每周的續食定食。攝影/鄭郁平
運用家樂福提供的格外品,書屋花甲每周推出不同的續食定食,這些原先不起眼的格外蔬果,搖身一變成為餐桌上的精緻佳餚。方億傑說。「其實它就跟一般的食品一樣,只是譬如說番茄它有一邊爛掉了、有一邊比較受傷,你就是把它削掉。那其他的部分,它還是百分之百就是一個新鮮的食物。」將外皮受傷的番茄打成番茄醬汁,搭配內含高麗菜、洋蔥、紅蘿蔔等格外品的漢堡排,這道「起司番茄漢堡排」,同樣營養滿分。
書屋花甲的續食定食「起司番茄漢堡排」,將外皮受傷的番茄打成番茄醬汁,搭配內含高麗菜、洋蔥、紅蘿蔔等格外品的漢堡排,營養美味不減。照片提供/書屋花甲
「其實,大家有時候對於剩食的概念會覺得說,它是不是已經是壞掉的,或者它是不是別人用過,但其實這都不是。」方億傑說,為了販售,許多店家會將食品的保鮮期限縮短,原先可以保存十天的土司,還是會標示保存期限為五天,「但它後續的五天還是可以吃的。」
坦然面對不實指控 服務熱忱不畏檢驗
曾經有一位老媽媽,因兒子有嚴重自閉症,年近四十歲仍足不出戶,連要取得殘障手冊都沒有辦法,更別提出外工作。方荷生拜託醫生親自至老媽媽家中替兒子做鑑定,經過長時間的溝通、培養默契,老媽媽的兒子終於願意開口與方荷生對話。「後來我們問她兒子想做什麼?學個東西好不好?他說他想學剪紙,過年春節的剪紙。」從原先的電腦自學,在方荷生的建議下,開始到職訓局學習專業課程,到現在,老媽媽的兒子已經可以在每年春節到南門市場擺攤。
「媽媽心裡就放心了。」原先有自閉症的兒子有了專長,每年可以賺好幾萬塊錢,放下心中大石,老媽媽跟著方荷生去到馬來西亞參加高智爾球比賽。忠勤里推廣高智爾球運動已逾三年,每週固定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中庭練球,這一次,是老媽媽人生第一次出國、第一次辦護照,「這個就是讓長輩走出來的目的。」方荷生滿臉笑意的說。
與鄰桌民眾侃侃而談書屋花甲的理念,方荷生希望服務能構成一個網絡,將這份感動延續。攝影/李青縈
「你捐了一百罐奶粉,你告訴我你是要幫助人,可是你沒有告訴我只能幫忠勤里,如果我能幫更多人,你下次會不會再捐給我?」方荷生想幫助更多家庭,卻也曾遭到非議,面對質疑,他用一貫爽朗的態度說,「任何有質疑的人,我們都歡迎你來看,你可以來看看這個社區。」
獨自一人的力量有限,方荷生認為,自己所有服務都可以被複製、被切割,但結合後能形成一個完善的網絡。幸福廚房、幸福食物銀行、書屋花甲,這個二十年的資深里長,正在用最真實的行動,翻轉南機場。
採訪側記
你願意付出二十年的時間,來改變什麼?在採訪過程中,聽里長分享社區裡的大小事務,從孩子到老人,深深感受到他對南機場的愛護與關懷,而我深信,社會上如果更多這種「看到了」,會更不一樣。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