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藺子 用藺草編織的創業夢

2019/02/25 20:00
5,200次瀏覽 ・ 1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劉悦蓉、莊芷瑄/苗栗縣報導】在一九七〇年代前的苑裡,藺編經常可以用來養活一家大小,之後工業化時代來臨、工廠興起,人力紛紛投入工廠,藺編產業至此沒落三十年。就讀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大三的廖怡雅因為愛上藺編這種有溫度的手感編織,創立「藺子」品牌,透過記錄工法、種植藺草、做藺編教學以及販售藺編商品等方式,要讓藺編產業傳承下去。

照片

「藺子」販售各式各樣藺草編織的產品。 攝影/莊芷瑄

愛上有溫度的藺編 決定在苑裡留下

二〇〇一年,就讀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三年級的廖怡雅和老師一同進行國科會(中華民國科技部前身)的設計案,要為苑裡山腳社區的藺草設計產品,這個設計案讓她感受到,藺編不像先前接觸到較為墨守成規的科技產品,它是一種有溫度的手感編織技藝,從那時開始,她便對藺編產生了好感。設計案結束後,她透過一些在社區發展協會的工讀以及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在苑裡駐村,並開始思考如何創立一個藺草品牌,之後在二〇一六年創立「藺子」,從記錄工法開始,慢慢在推廣藺編的路上邁進。

藺子創辦初期,僅為由創辦人廖怡雅、李易伸以及四位藺編阿姨組成的小型團隊,當時由於資金缺乏,租用的工作室閒置了半年才開幕。一年過去,藺子至今加入了邱瑀薰、林婕妤及邱靜瑩等三位夥伴,並與三十一位在家編織的藺編職人、八位培訓中的婦女、和一位藺編草農進行合作,成為了一個為苑裡藺編產業同心努力的大團隊。

照片

每個藺編產品從收割到編織,都是純手工的溫度製作。 攝影/劉悦蓉

不讓傳統失傳 延續藺編溫度

相對於從前傳統的草蓆、帽子,藺子將藺編產品加入文創的元素進行設計,製作背包、名片夾、飾品、衣物等商品,甚至提供客製化的服務,以創新的設計與傳統的工藝碰撞出新風貌,讓藺編產業以新的面貌重新進入人們的生活中。

除了藺編的設計及產品販售,藺子同時也在進行藺編的工法記錄及傳承培訓。「藺子」創建初期由於資金不足,主要以在市集擺攤的方式增加收入。為節省人力,除了幫忙藺編的四個阿姨,廖怡雅也會向她們學習車縫,自己縫製帽帶以節省成本。

由於「藺子」以傳承為核心,因此他們希望能將藺編工法延續到下一代,但廖怡雅表示,傳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叫阿嬤教年輕人其實很難,因為他會跟你說你就坐在我旁邊看個一年、兩年,然後你就會了,因為他小時候就是這樣跟媽媽學的。」意識到用傳統的方式進行藺編教學可能會使學習的年輕人較無法理解,廖怡雅與夥伴們開始記錄藺編工法,由夥伴向藺編阿姨們學習,將編紋拆解步驟並逐步畫下後再轉化成年輕人比較懂的語言,並將它發展成為比較完整的教學系統跟教材,透過這些教材去做培訓課程。

去年,由於藺草的數量不敷使用,「藺子」更是租了一塊休耕已十多年的地作為自己的藺草田,並與草農契作,在田中進行無毒的藺草種植。

照片

藺草編織的基礎工法,底二編,由類似人字的編紋製作。

「我們注重在傳承這件事情上。」為了不讓藺編產業失傳,藺子目前正在試辦體驗課程,希望在未來能讓對藺編有興趣的人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藺編作品。同時,廖怡雅及夥伴們也會到外縣市、學校去進行藺編教學。對於交通不便的人,藺子發展線上課程,寄送材料包到訂購人家中,讓人在線上也能學習如何編織藺草,使藺編能不受到時空限制,推廣給更多人。

照片

銜接斷層,傳承技藝,藺子期望更多年輕人投入藺編產業。 攝影/劉悦蓉

青年人才外流 藺編面臨世代斷層

藺子的產品設計師林婕妤表示,希望在「藺子」的推動之下,藺編可以被更多人所看見,這是藺子目前最希望也最急於去做的事情。

「雖然好像我們做的名聲還不錯,可是都好像還是老一輩的人在做。」廖怡雅表示,長久以來苑裡的人口總數都不超過五萬人,雖然這幾年慢慢的有看見青年回流的趨勢,但在藺編方面還是有許多人會對這個產業在未來是否能繼續保存下去保持懷疑的態度。同時,他們也擔心,在現今正在做藺編的阿姨、阿嬤們退休後,是否有辦法立即將中生代的人銜接上來,這是目前很重要的個課題。

照片

早期苑裡婦女都會藺編技術,如今因產業蕭條,藺編技藝也逐漸沒落。 攝影/劉悦蓉

不僅推廣與傳承 藺子找回阿姨們的昔日記憶

廖怡雅說,藺子不僅僅是一般的產品的推廣、設計而已,他們也想讓大家了解他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可以創造就業機會的,同時也能讓苑裡的阿姨、阿嬤們及相關產業的人能夠透過藺編獲得快樂的生活目標、讓年輕人有動力留在苑裡做深耕。藺編不是一般人所想的傳統的、老的東西,希望可以透過「藺子」,讓大家明白藺編是可以回到現代人生活中的。

「藺編看看就好,不要去學,因為這個東西不賺錢。」廖怡雅剛到苑裡時,當地的阿姨認為讓小孩去做藺編會沒前途;但現今有許多阿姨會親自帶著作品來敲工作室的門,表示想和藺子合作。他認為,看見這些阿姨們重新找回生活的目標以及成就感,就是他們繼續做下去很大的動力之一。

「到我們這個年紀還可以復古我覺得很開心。」從五歲便開始學習藺編,現年六十餘歲的蘇佩純阿姨表示,廖怡雅邀請他一同回到藺編產業時他感到很驚喜,他說,沒想到藺編現在還可以成為一個「流行」。「有年輕人願意來學的話是最好的,這些阿嬤都是老了啦,如果沒有年輕人出來做這個的話,一段時間這個就沒了。」蘇佩純說,在這邊做藺編一年多了,期間,藺子帶動了很多年輕人來做這件事情,他也說,藺編是一個很奧妙的東西,希望這項產業可以一直傳承下去。

照片

藺子不只是販售藺編商品,也提供藺編教學傳承藺編技藝。 攝影/莊芷瑄

採訪側記

藺子是一間很溫馨的工作室,一開門,便聞到空氣中淡淡的藺草味,蘇佩純阿姨當時正在編織著藺草,不管是編織的速度還是技巧都讓人嘆為觀止,原來阿姨從五歲就開始編藺草了,她一邊熟練的編織一邊和我們聊天,聊天中經常會透露很開心能繼續回來編織藺草的訊息,從她的臉上流露出了無盡的喜悅,讓人不禁會替他感到開心。在這裡的人們都對藺編有著一份屬於自己的熱情,深深感受到了每個人對藺編的期望及熱愛,希望這份熱情可以傳遞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讓各地的人都能感受到這份來自藺編的溫度。

延伸閱讀

街頭顯身手 藺草嬤編織苑裡風情

藺草文化 編織山腳社區的故事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