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養生村 田家「樂」生活
【記者劉苡芊、林臨君/南投縣報導】一台又一台的小客車駛進操場,每台車子的座位都被擠得滿滿的,這裡是竹山鎮的文田國小,每個星期一、三、五的早上,田家樂社區的志工們都將社區內的長輩聚集在這邊,一起上課、量血壓、活動身體。這是田家樂社區專門為了人口高齡化所打造出的樂齡養生村。
從根本出發 發展的反向操作
竹山優渥的地理環境,曾在清朝擁有「前山第一城」的美稱,當地早年以盛產竹子為名,吸引不少觀光客前往,近年來人口外移嚴重,截至二〇一八年五月為止,老年人口的比例高達近百分之二十五,為此,田家樂社區將即將被拆除的文田國小設為活動據點,打造了樂齡養生村,在發展觀光之前,先將解決人口老化帶來的問題,將社區內部問題解決了,未來才能夠永續經營下去。
田家樂社區自二〇一四年五月成立,統合了周圍五個部落,合稱為田家樂社區,起初成立的目標是為了振興竹山的觀光,帶動更多遊客進來,成立的第一年,在志工、老師以及社區居民的討論下,完成了社區發展白皮書,將人口老化及永續發展議題訂定階段性目標,以利社區營造的進行。
考量到許多社區致力發展觀光,卻總是複製單一的模式,過度開發、環境破壞,最後既得利益都被大財團佔據,居民反而得不到什麼,因此田家樂社區的社區發展,反其道而行,先從社區內的居民開始著手。
「曾經有個家裡有傭人的董事長夫人,假日來當志工幫忙洗廁所,這些看在心裡真的很感動。」田家樂社區秘書長林憲輔說,沒有外來的資源,社區內的居民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車的民眾一早就開著自己的車從山上沿路載長輩們到文田國小,廚房內的志工們也不間斷地忙進忙出做午餐,採訪當天社區更是請到工藝老師,教長輩們利用竹筷製作藝術品,進而活化大腦,防止退化。
長輩參加社區活動,認真學習製作竹筷藝術品。 攝影/林臨君
友善土地 農村的新功課
田家樂社區的居民大多是農耕家庭,主要農作物有竹子、茶葉、香蕉、火龍果等,而這些農產品大多會使用化學肥料、除草劑,將化學製品灑在農田後,土質變酸,土裡的昆蟲活不下去,水源也受到污染,就連附近的養蜂業者也都發現蜜蜂的數量正在大幅減少,為了改善這個狀況,社區發展協會便開始大力推動友善土地的政策,希望居民以有機的方式種植作物。
但是到目前為止,推行的成效並不佳,當地的居民都是相當資深的農民,對於有機栽種的培育方法始終抱持著懷疑的態度,若是使用有機的方式栽種,收成的數量必定會減少很多,且目前市場對於有機農產品較高的價格接受度仍不高,讓民眾不敢輕易嘗試。
「我們在推行的時候有一位理事親身下去做實驗,做出來的成效雖然還不錯,但大家還是會懷疑他有偷灑農藥。」田家樂社區理事長阮登科說,社區發展主要的目標就是希望可以永續經營,即使目前無法全面推廣,還是會繼續親身力行,讓居民們看見實作出來的成績,為了田家樂的生態環境,社區居民要先開始友善經營自己的土地。
每週有三天的中午,社區居民們可以一起享用美味又溫暖的午餐時光案。 攝影/劉苡芊
農村家園的新未來
不過度破壞大自然一直是田家樂社區發展的指標,直至今日,社區內還是可以見到許多野生動物,像是山豬、野兔等等,中興大學還因此選擇此地作為野放瀕臨絕種的動物-食蛇龜的據點,並在此架設了生態攝影機,不時還會捕抓到山豬獵食的影像。
除了動物外,社區內的昆蟲植物種類也是相當豐富,十二月賞梅、農曆年賞櫻,每年四、五月還可以來看螢火蟲,世界螢火蟲大會更是曾經考慮要在田家樂舉辦大會,後來由於經費與交通不便的問題作罷。
雖然才成立五年多,田家樂社區所致力的社區營造可不亞於其他社區,牆面上掛滿了一整面的感謝狀,「未來我們想要改建一些特色三合院,做成民宿讓人來體驗農村生活」社區秘書長說,不急著向外拓展觀光產業,向下扎根,從自己做起,這樣做才能做的長久。
田家樂社區發展協會秘書長林憲甫講述社區成立的故事。 攝影/林臨君
採訪側記
在採訪過程中得知很多到社區幫忙的志工,都不是田家樂的居民,他們利用自己的閒暇時間特別上山幫忙,也許田家樂社區和樂的氛圍就是這麼吸引人,每週三天不辭勞苦的舉辦樂齡活動,帶給這些志工們的不是辛勞,而是滿滿的充實與服務他人的幸福,令人十分佩服。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