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國小木工課程 用漂流木推行木教育
【記者馮毅揚、鄭芳宜/高雄市報導】「現在利用手邊的粗砂紙,仔細磨製木塊的正反面。」龔老師指令一下,枝條與砂紙的摩擦聲響徹整間教室,孩童不斷向老師詢問作品的進度,迫不及待想要完成自己的木製鑰匙圈。高雄市林園區汕尾國小因鄰近高屏溪出海口,順流而下的漂流木成為師生創作的天然材料。龔琮勝利用自己多年撿拾漂流木的經驗,帶領學校的孩童體驗木工的樂趣。
莫拉克風災 重創帶來新生
龔琮勝在高屏溪口尋找可用的漂流木 攝影/馮毅揚
汕尾國小位於高屏溪的出海口,學校後門一出去就是汕尾漁港。汕尾國小教務主任許明慈表示,汕尾國小因比鄰河口,地勢較其他地區低窪。七年前的莫拉克颱風帶來驚人的雨量,導致高屏溪溪水暴漲,汕尾國小淹水達一公尺高,許明慈回想起當時的慘況仍心有餘悸。
隨著溪水順留下的是大量的漂流木,許明慈表示,當時高屏溪口被漂流木所覆蓋,完全看不見河面,如此大量的漂流木該如何處理呢?二〇一二年暑假,學校與林園區漂流木協會合作,舉辦了一場夏令營,透過闖關遊戲,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接觸和認識漂流木。
許明慈說,孩子們的反應很不錯,對於木工很感興趣,於是將木工與學校的藝術課程做結合,利用河口撿拾的漂流木為材料,依據各個年級的孩童安排難易度不同的木工課程,低年級的學生以木製鑰匙圈為主,中高年級生可以製作筆筒或是挑戰難度較高的玩具車,孩童也可以運用學校散落的枝條加以裝飾,增加作品的獨特性。
木教育 培養孩童環保自然意識
龔琮勝在課堂中向學生說明磨製木材的技巧 攝影/馮毅揚
龔琮勝目前擔任林園區漂流木協會的總幹事,當初之所以會來到汕尾,是為了撿拾漂流木 ; 之後在就讀屏科大木材科學設計研究所時,受指導教授的啟發,開始在林園地區推廣「木教育」。木教育在日本已經行之有年,學校會安排相關課程,讓孩子們接觸和認識木材,最終的目標是希望孩子能夠動手創作,並培養對自然環境的愛護以及環保的意識。
龔琮勝表示,撿拾漂流木需要多年的經驗,因此撿拾的任務多交由老師來負責,孩子們只要盡情創作就好。龔琮勝另外提到,行道樹的枝條或是校園內樹木的枯枝,都是隨手可得的材料,他會鼓勵孩童撿拾一些枝條作為裝飾的素材。
汕尾國小教務主任許明慈認為,漂流木創作需要耐心,孩子們在製作的過程中難免會抱怨手痠,不過完成作品伴隨的喜悅可以讓孩子忘卻一切辛苦。藉由漂流木創作,孩童也能了解廢棄木頭的可行性和實用性,逐漸建立環保再利用的觀念。
龔琮勝笑著說道,孩子們的思想尚未受到世俗框架的影響,在木工的世界裡,他們可以盡情地揮灑創意。從鑰匙圈、筆筒到玩具車,孩子們的想像力總是讓龔琮勝驚艷不已。像是在玩具車製作的課程之前,龔琮勝預想了學生們大概會製作出來的幾種車型,然而實際看到作品之後,卻看見有替車子裝翅膀的,甚至捨棄輪子的飛行車都有,讓他不禁讚嘆孩子們天馬行空的創意。
木工課程 技職教育也是一種選擇
龔琮勝與學生之合影 攝影/馮毅揚
龔琮勝談到,有一次從其他老師口中得知一位被視為「麻煩人物」的四年級孩子,在接觸木工後,就立志要成為木工師傅,上課前都會幫忙搬運教材,非常珍惜每個星期的木工課程。
龔琮勝認為,木工課程不只是一門課程,木工也是職業的選擇。汕尾國小的學童有三分之一來自中低收入或清寒的家庭,小學或是國中畢業之後不一定會繼續升學,如果對讀書不在行或沒興趣不要緊,有了動手創作的經驗,技職學校說不定是更適合的選項。
「汕尾國小一路走來,雖然跌跌撞撞,不過我們不會停止努力。」汕尾國小教務主任許明慈自信地表示,漂流木是大自然的恩賜,從漂流木出發,幫助每一位學童適性發展,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延伸閱讀
更多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