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宜杰、林周義/台中市報導】位於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附近的一條小巷子中,隱藏著一個神秘的空間。穿過店與店之間昏暗的通道,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擁有五、六十年歷史的老樓房。房子外牆掛著許多海報,窗邊的桌子也擺放著和性別相關的書籍,這裡是「自己的房間」,台中的一家性別書店。在這裡,房客可以自由地喝飲料、看書、分享性別時事。
「自己的房間」這個名字源自於英國女性主義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的隨筆,其中講述女性書寫的空間與意義——「女人要創作、要有錢,還要有自己的房間」。而維吉尼亞·吳爾芙正是房主蔡善雯的偶像。
三樓床邊擺設,右為維吉尼亞·吳爾芙的作品—《自己的房間》 攝影/李宜杰
「當你真的想做一件事的時候,其實就會有一些機緣在幫助你。」
蔡善雯畢業於英國約克大學女性與性別研究所,長期關注性別議題。她表示,大學時期的性別社團多以同志族群為主,雖然關注,但是無法從中找到歸屬感。直到加入「Bi the way」一個屬於雙性戀主體的社團,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認同。「Bi the way」是雙性戀者專屬的網路平台,在北中南部都有舉行雙性戀集會,並積極於同志運動。
學生時期的蔡善雯就有經營空間的想法。提到創業的契機,她表示,自己在畢業後,一直想要從事性別相關工作,「那個時候我只是在想說我可以做什麼,想的時候就跳出了書店的畫面」。原本在台北工作的蔡善雯,搬回台中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東海書苑。東海書苑是一家結合了咖啡廳與書店功能的空間,一樓是書店和咖啡吧檯,二樓則有藝術工作室,整體給蔡善雯的感覺像是一個聚落。蔡善雯發掘東海書苑後,就確定自己的目標,那就是創立一家以性別為主題的書店。在接觸了東海書苑的朋友後,蔡善雯從交流中開始學習經營書店。她在七年前開了「自己的房間」,隨著認識的圈內朋友越來越多,這個空間也在LGBT族群中逐漸廣為人知。
「自己的房間」二樓販售性別相關書籍 攝影/李宜杰
書店的結構:一樓吧台、二樓書房、三樓臥室
「自己的房間」座落於隱蔽的忠信市場內,從五權西路的外觀來看,難以發現這個地方的存在。當蔡善雯第一次來到這裡,就被這個區塊所擁有的奇幻感給吸引,「在這個地方,感覺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什麼事情的發生也不會覺得突兀」。而這個獨特的區塊,正好呼應了蔡善雯理想中的書店形象。
「這個區塊讓我有一種走入異世界的感覺,我覺得我想要開的性別書店也是可以讓大家打破原本的框架,給大家一個完全不同想像的東西。」對於不同想像的解釋,她說道,這包含了許多面向,對於店家的想像就是一例。店家可以不只是迎合客人,也能創造出自己的風格與理念,吸引認同理念的客人,並培養出屬於自己的客群。「自己的房間」正打破了對於傳統兩性的認知,創造出屬於女性與多元性別的空間。
「自己的房間」房主蔡善雯 攝影/李宜杰
「自己的房間」並不大,它的前身是住宅,蔡善雯保留了原本的房子結構,一樓的廚房、二樓的書房、三樓的臥室。在一樓的吧台,房客可以享用飲料,分享心事;二樓是看書、舉辦讀書會的地方;三樓則是一個包廂,曾舉辦展覽、電影放映及小型聚會等活動。
「自己的房間」書店外觀 攝影/李宜杰
揭開內心隱藏的角落,釋放真實的自己
藉由將私人空間開放,房客們在這裡分享性別時事,交換心得和故事。蔡善雯表示在接觸房客的過程中,可以清楚知道房客的內心有一些部分是不被看見的,但也有許多人從隱藏自己到願意被人看到,而找到自己的認同。蔡善雯曾經接觸過的一位房客,從一開始只敢在站遠處看著台北同志遊行的隊伍,到後來被說服,甚至擔任了台中第一屆同志遊行的主持人。在遊行過後,他更加認同自己,也更積極地投身於同志運動。
對於這個空間的想法,店裡的常客吳宥靜表示,對於在性別認同上仍在自我掙扎的人來說,進入這個空間,就等於向大家宣告:我是。而當LGBT來到這個空間,就能找到安全感和認同感。
「自己的房間」書店外觀特寫 攝影/李宜杰
提到書店的經營的瓶頸,蔡善雯感慨,現在看書、買書的人越來越少,吸引更多人去了解性別議題是目前所面臨的挑戰。面對大環境的變遷,她期許自己,在未來能夠因應各種環境的變化,並且找到「自己的房間」的新定位。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