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WUTALK 一起「話」台南

2016/08/18 20:00
3,266次瀏覽 ・ 2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陳巧翎、林育璞/台北市報導】充滿歷史氣息的街道、古老的傳統建築、選擇多樣的美食小吃,這是否就是人們想起台南這個城市最直接的反應?但其實,你可以對台南有更多不同的想像。「Wutalk台南在地誌」將顛覆人們對台南的刻板印象,帶讀者體驗更多台南城市的真實印象。

 

DSC06254.JPG

Wutalk台南在地誌創辦人兼總編輯吳啟豪。    攝影/陳巧翎

 

 

表面風光 卻迅速流失文化內涵

 

「很多人都認為台南是文化古都,但卻沒考慮到表面的風光會導致真實的台南深層文化迅速流失,這些都是觀光業太盛炒作出來的結果」,Wutalk創辦人吳啟豪說,台南的大觀光環境,造成文化流失及空泛,文化土壤都被觀光業者炒作出來的景點覆蓋,不再有人關心這座城市的文化真實,只是一味的追隨旅遊業者安排好的景點遊歷。

 

例如台南觀光著名的安平老街,有一條傳說「迷路」才能到達的胭脂巷,很多人都只是走過看過拍照留念,卻從未真正了解胭脂巷命名的由來。原來是因為巷內廣為種植只在夜間綻放的紫茉莉,花葉的天然色彩可做化妝用,俗名又稱「胭脂花」,這就是胭脂巷的由來。

 

也有以「食」為主題,介紹漸建被遺忘的古早味糕餅,「椪餅」就是其中的代表性餅類。碰餅是一種圓胖身軀,外皮薄脆,內層中空,內側有黑糖或白糖黏附的餅,是以前孕婦坐月子會搭配麻油來煎煮的補品,又稱「月內餅」。

 

所以才會選擇成立Wutalk,加上吳啟豪本身也剛好是台南人,創辦Wutalk前曾出刊過雜誌「挖客台南」,但發現挖客台南以商業營利形式違背自己本意,之後才因著在地認同希望看見、改變、挽回台南的文化成立Wutalk台南在地誌。以文化、空間、人物、旅行為雜誌主軸,不以商業為目的,自主營運試圖呈現台南的真實文化與城市特色。同時他也認為台灣的文化政策較為薄弱,期許Wutalk可以成為一個文化相互交流的橋樑,讓台南擁有的不同文化都可以發聲,讓人們擁有文化意識,發展台南特有的城市風格。

 

吾說台南 自己故事自己說

 

Wutalk於二O一三年九月創刊,每月發行電子刊寒暑假停刊,起初因為由吳啟豪創辦,故以「吳」的姓氏的諧音來命名,表示這是自己想說的話。但後來延伸了新一層意思的「吾說」,代表是由每個在台南的人,說出在地台南的真實故事,不再需要別人的口或是文字,就能說寫自己在台南的每一則故事和體驗。

 

而吳啟豪目前也致力推行編輯與採訪教育,讓一些年紀較長的長輩們,可以學習怎麼樣把自己的故事邏輯性地寫下;或是高中職的孩子們,學習觀察台南,將自己看到的人與事用不同的角度或方式來描寫。「一人一個故事,一百人就會有一百個故事,當你可以編採自己的故事時,媒體就無法再壟斷你的眼光」吳啟豪說。

 

吳啟豪致力於編輯與採訪教育,曾到高雄女中授課、協助成功大學舉辦西格瑪編採工作坊、到台南新化社區報的工作坊教課,協助有需要的團隊給予編輯採訪相關問題的意見或活動引導。在二O一四年舉辦過Editor Day Tainan編輯人聚會,邀請不同團隊分享不同的編輯採訪建議,不再專屬主流媒體,而是讓在地媒體與非主流媒體都可以發聲。

 

走過路過 這次絕不能再錯過

 

主題式的呈現編排是Wutalk的一大特色,每期發想不同主題,不管是廟宇、河流、街道等等主題不拘,希望台南每一個角落都可以表現自己獨特的風情。不同於主流雜誌以大多數人的眼光呈現表面的城市,不甘落於俗套,吳啟豪希望可以從生活裡去發現、去觀察細節處的不同。

 

吳啟豪表示,自己最印象深刻的主題,大概就是第四期「黑色の旅」,以河流為主題,將貫穿台南地底下的兩條主要河川,「德慶溪」及「福安坑溪」做了完整介紹。同時也講解了它們各流過了哪些地方,隨著河流的流向做了一個探索城市之脈的簡單路線。

 

舊時的台南,其實是一個足以被稱為「福爾摩沙威尼斯」的地方。除了主流「德慶溪」及「福安坑溪」,還散布著「竹溪」、「枋溪」、「燕潭」等等多樣化的溪流,而貨物與商業貿易都仰賴這些河流,是造就昔日台南繁盛的重要功臣。但今日我們不再看到這些水流,它們因為城市的現代化,而被迫在馬路及建築物下隱身,轉變成地下水道,被遺忘在歷史的洪流中。

 

DSC06260.JPG

第四期:黑色の旅,河川流過的街景。   攝影/陳巧翎

 

 

「假如你的住家旁邊有一間很好吃的麵攤,但是你卻沒有一次都沒有品嘗過,反而要等到被報導出來時才發現,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吳啟豪說,不管是台南或是其他城市,你我身邊都持續的發生值得去注意的事,差別只是有沒有用心去發現。許多文化消失都是因為我們走過路過,一直錯過,所以不見的文化的就不見,不會再回來了。

 

學生編輯 實驗風格打破編採框架

 

Wutalk的學生編輯制度今年進行到第四屆,每年四月將會進行新一屆學生編輯的挑選,主要招募在台南讀大學的學生,接著進行書面資料審核,通過書面審核的人將在Wutalk舉辦的營隊進行下一階段篩選,通過篩選將有資格擔任Wutalk雜誌為期一年的學生編輯。同時也採實驗的風格,將所有編採流程與主題發想以責任編輯制的方式讓學生編輯完全接手雜誌,選出代表的編輯帶領團隊運作及製作雜誌,再與總編輯吳啟豪進行討論。

 

「一個人會不知道從何做起。」吳啟豪表示,給了學生編輯群完全嘗試的機會,認為這樣的制度將會激發Wutalk不同的走向與想法,讓學生編輯能以自己的角度來表達想讓大家看見的台南。

 

第四屆Wutalk發行部實習生江紫雲表示,Wutalk辦的活動跟校園活動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很多前製企劃,因為是一個正式而完全對外的活動,所以事前需要比校園活動更多的心力去規劃安排流程的完整性及確認每個環節的精準。例如今年暑假將舉辦的二O一六全國高中生編採營,就是針對高中生的採訪編輯教育所開辦的營隊。

 

13221012_1011527352271249_6659629903359330426_n.jpg

Wutalk與台南新光三越西門店共同合作所舉辦的活動。   Wutalk 台南在地誌提供

 

 

文化之都 卻缺少文化意識保存

 

很多人都會認為台南是文化之都,理應有很多文化活動或是展覽,但其實不然。江紫雲說,來台南唸書前其實一直以為台南就是一個文化城市,文化養分的孕育可能落實在生活裡的大大小小展覽。但來了之後卻發現,其實台南的文化展覽非常稀少,大家也都不在意關於藝文活動這部分,跟想像中似乎有點距離。

 

Wutalk每期發行時都會舉辦與主題相關的發表會,也會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來與民眾進行交流,但主題的不同明顯可以看出人數參與度的差別。「像是有一次舉辦匠師的交流會,人數就明顯不多」,吳啟豪表示,每次的活動其實只有比較有趣的主題參與度才會比較高。

 

「台南人缺少了文化意識」,吳啟豪說,即使是文化悠久的城市,也在大家的毫不關心下逐漸消失,台南其實是一個文化沙漠,因為大家只致力在推行觀光,卻沒有好好關心台南城市有這麼多像寶藏一般的歷史資源與文化積蘊。因此更堅持挖掘台南的好與壞,將城市的深度不再只侷限於觀光的表面,而是從歷史、文化等等面向更深入了解台南所擁有的最美麗的風情。

 

 

 

延伸閱讀

 

職人  帶孩子探索理想職業的模樣

 

五花鹽  調味出台灣的平凡好滋味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