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陳會箭在弦上,從台灣經濟出發,我們該如何看待此事?
來賓: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 殷乃平
科技公司董事長 張忠本
財經雜誌社社長 林奇芬
從台灣經濟的觀點出發,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次江陳會?這場會談對台灣是否利大於弊?又該如何權衡?儘管民間有許多質疑的聲音,但工商團體仍然公開表態,熱烈歡迎陳雲林來台。對工商業而言,這次江陳會真能為產業界帶來利多嗎?
產業界念茲在茲的貨運包機,對產業界到底有多重要?這種重要性有具體論述和根據嗎?只要實現貨運包機,產業就能根留台灣嗎?直航又能為台灣產業界省下多少成本?而海運直航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有何利弊?
金融登陸,要的是什麼?
原本,市場普遍認為明年第二季以後,兩岸才會討論到金融監理問題,但這次十大行長隨陳雲林來台,有可能下周就啟動金融協商作業;消息傳來,帶動金融股大漲。這代表了什麼?
兩岸金融能怎樣合作?這次會談能達成什麼樣的成果嗎?而分行跟辦事處有什麼差別?為何台灣的銀行那麼想到大陸設分行,或者將辦事處升格為分行?簽署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的意義是什麼?
一個中國銀行的年營業額相當於21個台灣銀行,兩者營業規模相差懸殊,中國大陸銀行有理由跟台灣合作嗎?這麼做對他們能有什麼好處?全球金融風暴肆虐,台灣受創最重的部位在哪裡?兩岸有可能攜手共度經濟蕭條危機嗎?如何做到?
台灣行庫急於赴對岸設立分行、參股陸銀有什麼理由嗎?這麼做的意義又是什麼?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