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記者/譚俊燊、藍婉甄、黃郁淇、張芸禎】
求知若渴的年輕人,背包一揹,帶著滿腹的好奇心踏上探索世界之路。知名飯店經理人嚴長壽憑著過去幾年的觀察,他發現台灣年輕人在這場探索世界的旅程中,彷彿缺席了。去年夏天,八名來自政治大學、台灣大學、和東吳大學的學生補足缺席的空位,前進南非當學術拓荒者,首度開創「ACTION開普敦行動青年」計畫。
「開普敦計畫」由台大學生李宗賢號召發起,利用暑假前往南非與當地大學生和社會企業透過研討會進行交流。成員之一、台大學生邱馨慧表示:「因為台灣的學術都是比較跟歐美,日本,東南亞的人做交流,可是跟非洲那邊的其實還算蠻少的。」他們發現台灣跟非洲之間的交流大部分都是志工服務,欠缺學術上的合作,因此想透過這個計畫建立起台灣跟南非之間的學術橋樑。
團隊成立初期成員流動率高,再加上遲遲找不到合適的指導老師,讓這個計畫一度面臨危機,直到找上帶學生出國交流、經驗豐富的政大外交系副教授姜家雄。得知開普敦計畫的姜家雄認為這群學生的想法與企劃值得肯定,他說:「特別是要去了解南非這個國家。在1994年之後,整個民主化、整個族群發展為主,那可能對未來對我們台灣自己內部,或者是兩岸關係,都有些啟發。」姜家雄不僅幫忙聯繫相關單位、尋找贊助,也推薦了三名學生解決成員不足的問題。
出發前,成員們分別針對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大量閱讀南非相關資料,成員之一、政大學生江佩珊說:「我們台政幾乎將兩邊學校有關南非的資料、書全都借出來,然後那時候疊很高,大家就是分工說我可能對哪個領域有興趣,就帶回去看,開會的時候就互相分享。」他們也邀請行政院衛生署駐南非專員盧道揚以及外交官員開行前座談會,聽取專業意見。
除了與當地大學生舉辦研討會,「開普敦計畫」成員也拜訪當地公、私部門,從教育跟就業切入,深入了解黑人社會經濟地位的發展與變化。一個月下來,團隊成員開始打破對南非的刻板印象。邱馨慧表示:「我覺得令人驚訝的是黑人執政之後,我們在路上還是會看到白人的乞丐,就其實白人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一直都是比較好的。」她也發現,親自走訪之後才知道,其實黑人的生活也沒有改善很多,只有社會地位較高的黑人生活品質才比較好。
雖然「開普敦計畫」主打學術交流,但團員也自願參與志工服務,發起「多揹一公斤」活動,把從台灣慈善團體搜集到的物資,發送到南非社區。江佩珊提到:「我們還是一個學術研究的團隊,社區發放的話給我們一個機會可以深入了解當地貧民區的生活,發給那邊的小朋友,我覺得這是還蠻有意義的。」
從籌劃到執行,都由學生一手包辦的「開普敦計畫」,也在去年獲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肯定,拿下國際志工組績優團隊。成員、政大學生胡念慈說:「我們想要把這個活動延續下去,讓更多有興趣的人可以繼續參與這個計畫。」他們也在十一號招募第二屆成員,因為第一屆的宣傳效果僅限於部落格,他們希望這一屆可以舉辦記者會以及出書分享經驗,讓更多人知道這個計畫。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