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之聲記者 呂益誠的專題報導】
一個橘黃色的身影伴隨著熟悉的貓叫聲,志工們一眼就認得這是社區內一隻名叫老大的貓咪又上門找食物了。這裡是台北市中正區恆安里,一個人貓共生的友善社區。
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和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為了落實乾淨餵養流浪動物,今年9月底推出「午夜動保食堂:街貓乾淨照護站」,恆安里因里長黃志昌對流浪貓大力支持,因此被選為此計畫的示範里。照護站在過去兩個月中,提供社區愛貓志工定點來餵養貓咪,對於餵食後環境善後工作有很大幫助。
一般來說,流浪貓來源共有三種,分別是棄養、放任其在住家附近生活的放養和本身就是出生在野外的流浪貓,這些貓咪在進入社區後會干擾住戶的安寧並且造成環境髒亂。因此為了改善問題,動保處從2015年開始便著手從事TCCP台北市街貓友善照護行動方案,配合著當地愛貓志工誘捕流浪貓,先帶到動物醫院進行結紮和施打疫苗後,再放回到社區生活,並且由志工定時餵養。長期下來,因為結紮的緣故,不僅減少貓咪因為發情所引發的安寧問題,數量也得到控制,但是環境問題仍然無法解決。動保處動物管理組組長張茂萱說明,許多人在餵食流浪動物時都是將食物放在地上後便離去,吃剩的部分往往會造成蟑螂老鼠滋生,「造成髒亂的時候,居民其實反而會去對動物做傷害,因為他們會覺得說你們這些貓咪狗狗都不見的以後就不會有人來餵食了。」一旦發展至此,愛貓人士和居民的衝突就難以避免。
恆安里愛貓志工黃郁茹解釋,街貓照護站的設立,確實降低了愛貓人士隨意餵養的問題:「只要知道你有定時定量在餵養,他們那個同情心就不會太過於良心譴責不安,而去買了太多它根本不需要吃的食物又造成髒亂。」黃志昌也分享,里民對於餵養流浪貓的觀感相較從前已經大幅改善:「過去里內大家講的是說,這些養貓的都有愛心沒有公德心,其實現在來講我覺得投訴的真的是不多。」不過黃郁茹也說,定點餵養有可能反而吸引有心人士來傷害貓咪或進行投毒,所幸目前尚無案例發生。然而照護站雖然能效解決衛生髒亂,並非每個地方的里民都能接受,時常接到居民投訴流浪貓問題的菜園里里長蔡蕙而描述她曾經試圖設立照護站的經驗:「你知道那個里民的反應就沒有很好,就覺得我貓都趕不走了,你還要來這裡餵貓。」她表示只能一步步說服來改變里民的想法。
事實上,台灣在2017年實施動物零安樂死政策後,面臨到收容所流浪動物數量過多的問題,所內活動空間減少,也更容易造成環境髒亂和動物之間的糾紛。因此為了改善現況,各縣市政府積極在改建新收容所的同時,也持續推行流浪動物結紮,動平會街貓照護站計畫主持人陳宸億說明:「結紮是第一步要做的,而且是一個最低的底線,家貓家犬也都是要結紮。」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必須依靠結紮來控制流浪動物的數量。
現今流浪動物生活在人類社區已是常態,張茂萱呼籲如果是喜歡流浪動物的居民,除了落實乾淨餵食外,也要確保它已經進行結紮,相反地假如不喜歡流浪動物:「其實我們主要就還是不接觸不干擾,不要去傷害他們,大家就可以和平在同一個社區裡面做生活。」她希望大家都能為人與流浪動物共生盡一份心力。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