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記者/吳俊葵、黃晴之、李暉穎】
位於貓空山區的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成立於1985年4月,占地九百餘坪,包含展示區、生態水池、氣象觀測坪、戶外教學區,還有茶園區。室內展示茶葉和製茶設備,戶外教學區則做生態觀察用途。茶推廣中心目前由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經營管理,致力推廣貓空茶葉和帶動當地觀光。
然而,茶推廣中心平常鮮少遊客拜訪,不但建築物老舊尚未翻新,視聽室、茶藝教學區和戶外的水土保持教室只提供團體預約教學,加上茶推廣中心內的志工不足,需要專業解說都要事先預約,一般民眾根本無法獲得完整導覽,等等問題使得茶推廣中心原意帶動貓空的休閒觀光產業發展,現在卻門可羅雀。參觀的新加坡遊客陳姓夫婦就表示:「進來的時候,我還是不太清楚要去哪裡,方向指標不夠明確,外觀可以更有吸引力。」
針對這些問題,北市府產發局農業發展科股長李世正表示,單位已經在做規劃,包括建築、硬體改善和加強導覽,他說:「除了原有功能之外,其實市政府希望能夠多提供民眾對木柵茶葉文化的體驗,所以我們未來可能會增加一些導覽解說設施,或者提供民眾體驗茶葉生產製造的一些運用。」
儘管茶推廣中心有著遊客少、建築老舊的問題,但對貓空當地茶農而言並不是沒有效用,茶推廣中心不僅早期提供開放的泡茶空間,也從營利性質調整為公營觀光場所,為的就是把商機留給當地茶農。木柵觀光茶園社區發展協會資深理事張振隆提到:「它們都是站在輔導,不是營運的立場,它不是說我在這邊要賺錢,或是賣東西。它是在輔導我們農民,包括現在市政府自己經營、市農會,他們現在也是在輔導。」另外,產發局也透過茶推廣中心,持續指導茶種改良技術和協助整理茶園,當地不少茶農都肯定單位所作的努力。茶農張德南認為,茶推廣中心對茶葉產品有很大幫助,他說:「它們協助找到好的品種、新的栽培、什麼品種啦,它比較對農民有利。」
茶推廣中心做為公營示範空間,功能和用意勢必不同於當地商業場所,不只是管理茶園、戶外教室和提供諮詢,茶推廣中心也邀請茶農前來參與解說。資深工作人員張銘財說:「我們每個星期六日都有茶農在茶藝活動中心,他可以扮演解說角色,甚至擺放產品、給遊客試喝,讓他介紹這個茶的出處來源,這些跟中心都沒有衝突,還可以協助地方文化。」此外,張銘財也贊同政府能夠用心保留空間做為產業發展的前導,他表示,一般民眾無法直接運用專業人才,也無法做到這樣的規劃。
目前茶推廣中心使用近三十年的建築設備,北市府已經發包進行工程維護,未來也會繼續規劃增加導覽設施。此外,茶推廣中心將持續進行產業輔導,並邀請茶農參與解說工作,在改善導覽和硬體狀況後,茶推廣中心不只定位在協助茶農,更能吸引遊客前來,讓更多人深入了解貓空茶產業。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