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公共議題私密化

2012/01/19 22:55
2,39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公共議題私密化

兩年多來,我不自覺地守住一個秘密。

 我不知道為什麼在北大社工,有些公共議題,以及公共事務的決定,最終會被導為不可說的秘密?

新增必修課的議題上(可點選),學術委員會究竟在會議中做了什麼討論,問不出來,成為秘密;系務相關會議紀錄,不提供給個人,也讓會議成為秘密..........

這個疑惑,引領我我重新看見,在這個學習生活環境中,當公共議題一個接著一個轉為秘密時,不論是老師或學生,皆無法坦然,在其中受苦著。

公共議題「個人問題化」從而「秘密化」的趨勢和力量,是可怕的。我經受過,也持續承受著。朋友M看著我的公開發言,對我說「妳挺得住」,他敏銳地看見那力量的可怕。我深刻明白那力量的強大與可怕,曾為此失眠過,不斷地自我懷疑:「是我個人的問題嗎?」,「我真的失控了嗎?」......

經過這些日子,我更清楚「詮釋的任意性」以及「行動的不可逆性」。而這從認知層產生的清楚,部分支撐了M說的「妳挺得住」。

面對「一個人的公共空間」,又經過一些事件,走過一些日子,讀了一些書,與人討論,如今有了一個新的理解視角,即「公共議題私密化」,這是一個值得繼續思考探討的現象。公共議題私密化,不只是在北大社工如此,這或許是整個時代的慣常普遍現象。而這普遍現象的特殊處就在於,當「公共議題私密化」發生在社工教育場域,容易顯露對照出某種吊詭性,socialwork的social不見了。我在意的是這一點,社會工作的「社會性」不見了。

換言之,社會工作的「公共性」不見了。這十分耐人尋味,不是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