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灣有機農業政策的省思

2011/11/10 11:38
3,861次瀏覽 ・ 14次分享 ・ 3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台灣需要一個合乎台灣環境背景的農藥檢測標準,需檢測各農作區空氣中各種農藥的背景值,再訂定合理的檢驗容許標準。

    目前的台灣的有機農業是讓人”感望不敢進”的產業!有心從事者不敢躁進,因為以目前的藥物檢驗標準加上台灣小面積栽種的現實困難環境,空氣中的”微量營養物質”需要有機農戶承擔罰則風險,做有機栽培顯然是冒險。如此條件下如何擴大有機農業的發展?

 

    歐盟的農藥殘留標準是最嚴格的,而我們的有機農業標準卻高於歐盟!現行的有機農業政策是:寧願讓消費者吃2ppm農藥容許量的慣行農法(施用農藥)農產品,卻不讓低於0.1ppm.(歐盟標準)的無農藥、無化肥栽培的在地有機農產品過關!台灣有機合格標準需低於0.05ppm,而0.05ppm 其實還是個誤差值!同一批農產品兩次檢驗的誤差值常高達0.05ppm。這樣不友善、唱高調的有機農業政策讓人憂心!消費者不會因為這樣嚴苛的把關而獲利,因為越少人參與有機栽種,市場上越難買到安全的農產品。台灣的農地就無法擺脫農藥和化肥的殘害,台灣的河川也無法回復乾淨無虞的供水環境,民眾吃的安全何處尋?民眾的健康如何維護?

    訂定苛政的教授們自豪台灣有機農業的高標準,卻不知道直接扼殺了台灣有機農業的發展。如果政府有心擴大有機栽種面積、提供民眾更多安全的食物,有機農產品的檢驗標準需要再通盤考量,要務實、不要唱高調!千萬要保護這群長期為台灣農業環境打拼的有機農業從事者,不要讓這群默默忍受不合理有機政策的有機農友們退場。更要大力鼓勵更多人或企業加入有機栽培的行列,讓台灣成為有機、綠色的美麗之島(Formosa)。

    如果能再配合休閒觀光農業的設計,讓農村成為都市人們的後花園,不但提供都市人口休閒、學習的好去處,更提供農場直接銷售的好管道,解決農產品銷售滯礙的問題。建立台灣農村”有機、休閒、樂活”的新氣象,甚至因此吸引更多陸客或國外友人嚮往到此一遊,發揮台灣特有的自然環境的軟實力。

    台灣農村再造、再升級,不但提高農村收入,更解決陸客來台無去處的窘境,未來想獲取高選票的政治人物,農民的票千萬不要忽略了!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balance (未驗證) ・ 2011/11/10 17:16

台灣有機農業的問題,並不在於法規是否過嚴。

目前已通過有機驗證的農友,數量並不少;他們並不認為法規要求過苛。
雖然要花費至少3至4年,從「有機轉型期」,到取得正式的「有機」標章;但一般消費者只要看到有機「轉型期」的產品,就可以確認無化肥及農藥。

如果有興趣,可以連結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瞭解。
(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home.phtml)

目前有機農業最大的問題,是「銷」的問題。

農糧署雖然在各地(大部份是學校)推動農民市集,但一星期多半只有一天,對從事「產」的有機農民杯水車薪。
較大型的有機產銷班,則仍然受制於「銷的通路」無法自行建立,必需契作賣給糧商或大賣場。很難直接銷到消費者手中。

除非「消費者自己上網找離家最近的有機農戶採購」,這樣是最符合綠色、在地消費的精神。

有機農友另一個「產」上的困擾,可能就是周圍的慣行農法所產生的干擾影響。
記得在花東縱谷,曾有素以「嚴格遵守有機耕作法」著稱的農友,在抽檢時,也中招驗出微量農藥。

事後檢討整個耕作流程,很可能是鄰地施撒農藥「隨風傳送、隨水四散」導致。故又加強隔間(緩衝)帶的設施。

支持有機農業,可以提升產值,使農業技術更高明,他國的進入障礙自然升高,也是保護我國農民的藍海途徑。

降低標準,反而不利於有心使用有機產品的消費者信心(懷疑其仍可能用化肥農藥),也不利於已經達(土壤、產程、包裝)「完全潔淨」境界的農友。

Alice (未驗證) ・ 2011/11/10 20:18

In reply to by balance (未驗證)

我看得出作者提出的觀點並非降低標準,而是爭取有機農戶合理的檢驗標準。
歐美大面積農地栽培,鄰田汙染的風險很低。台灣農地窄小,加上又是四面環海的島國,空氣流動率高,汙染源難以控制,在此狀態下要求高於歐盟的標準顯然過苛求了!
通過認證的有機農戶很多,但貼上認證標章銷售的有機農產品卻是很有限。市面上許多"自然農法"或"生態農法"農產品的出現,標榜的就是"無農藥、無化肥的農業生產方式,其中不乏通過有機認證的農戶。其原因正是因為驗藥+罰則=風險太高!大家都不敢標示"有機",消費者找不到真正有機認證的農產品,如此不就失去"有機認證"的意義了嗎?
農戶不會主動表達意見,只有因應政策做調整,然後等待一個"青天"的出現,知道農之所苦、解決民之所需。
消費者需要的是安全和愛心栽種的食物,不是苛刻的實驗室數據。
簡單說,請給我合乎歐盟標準的食物,不管他是否標榜"有機"!但是要告訴我如何找得到這樣的產品!

balance (未驗證) ・ 2011/11/10 23:21

經常與有機農友交談,他們很以「自己的農產品,是完全潔淨的」而自豪,歐洲進口的產品也不見得有相同的品質。
他們完全不認為規定會有過苛的情形,相反的,有人甚至認為他的驗證合格產品,已經超過有機產品的規格,因為他甚至不用市售有機肥料,或生物菌類防治。

對有機產品的抽檢是「突襲式」的,完全顯現真實情形。
但非常讓人放心的是,驗出有農藥或化學物質殘留的比例很低,如果有興趣,可以到我前述的網站查詢。

舉例來說,2011年6月執行的抽檢,共有114件樣品,但只有一件是某大有機超市的「檸檬」驗出0.16ppm的馬拉松。8月份抽55件,也只有一件「轉型期」產品有檢出。

而「田間」也有抽測,
(與一般報導者,或以下回應意見認知:「不標示就不抽測」有蠻大差距,因為每一塊有機的農地,都已經登錄在GPS上,所以都有機會被抽到)
2011年6月間的田間抽測,是抽39件,都是在已經驗證合格的農田中抽測,39件全部合格、8月抽22件也是全部合格(應該替那一批被測到的農民鼓鼓掌)。僅7月抽78件中,有一件「轉型期」的檸檬不合格。一季的合格率為99.3%,如果以純有機農友來說更通過100%。

所以,有機驗證通過的農民,對於有機的規定「並不覺得過苛」,他們有些人的「武功」,和對農場土地環境的長期經營,甚至已超過有機驗證的合格標準。

另外,提醒一下,進口有機產品(包括「歐盟」某國的橄欖油、亞麻籽油、葵花油,南北美洲某國的葡萄乾)也有驗出農藥「亞特松」等(請參看99年3月、8月、10月殘留農藥檢驗結果)比起國內有機產品,不見得高明。

建議大家,仍以國內有機農產品為優先選擇。
國內的有機農友,不論在觀念和技術上,都不輸給歐盟的同業;國內的有機驗證規則,對他們來說是最低標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