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台北市景美溪河岸整治工程,已持續近年,連同之前的整治工程,前後已不下三、四年時間。如今沙石與水泥施工佔滿了河道,周圍既有生態系當然也會遭到破壞。
這與既有的降低施工過程對生態之衝擊,並塑造多元棲地環境,以保育物種多樣性,結合自然景觀,達到視覺和諧,提供親水空間環保等概念,似乎有不小的距離,因為現在看來似乎與目標背離。
我不是水利專家,也不是工程專家,但是以常識觀察,這樣的施工方法,不但可能會消滅掉周遭物種,使得溪水成了防洪功能的大排水溝,所換來的水泥建築與生硬環境,不只缺乏與自然共生共榮觀念的建構,更讓人遠離了親水記憶。
事實上,之前已施工完成的景美溪河堤,不只無法建立起親水環境,孩童既無法接近溪水,溪裡不但是泥沙淤積,魚蝦有限,遇上枯水期時,更會泛出臭味,溪水也失去了自我調節的功能。
當然,現在市民可以在堤岸上騎車,散步,晨運,但是這樣是不夠的,因為水泥施工的結果,只是讓人離開了溪水,也可能減低了多樣性物種生存的機會。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上週日陪孩子們前往二重疏洪道打球,的確有規劃的還是比較好,但是現在似乎跟一年前比起來人潮少了許多,親水公園區感覺好像少了些什麼的感覺。
如何維護保有人潮,似乎公部門要加把勁。畢竟任何公共設施都是要有全套的維護措施才是當務之急。讓我們共同督促吧。
加油囉
兒時的記憶,早已消失
以前在景美溪畔抓魚,烤蕃薯的景象
只殘存在人生體驗中
台灣公部門的思維,完全以工程建設為主體
一直是人定勝天的想法,沒有不能達成的事
除了業績考量之外,就是為民服務,
以這樣的大帽子做決策而民意機關作法令的制定,你就可想而知,起有一個亂字了得。
以超過1000億的治水預算為例
就知道台灣政府與立法機關怎麼送錢給廠商了